APP下载

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培养的内在要求与实施路径

2021-01-08吴燕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留学生管理教育

■吴燕萍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我国来华留学事业持续蓬勃发展,来华留学生规模扩大,生源国别增多,学习层次呈现多元化[1]。与此同时,高校对来华留学生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模式也出现了不少弊端,以“趋同化”取代“特殊化”的留学生培养模式,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来华留学生趋同化培养的背景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重视来华留学生的趋同化培养,并在相关政策文件中有明确的要求。2010年9月,为推动来华留学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制定出台《留学中国计划》,其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来华留学生人员与我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2018年10月,教育部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文件中进一步指出: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制度,符合国家教育教学标准和相关规定,逐步实现中外学生教学管理的趋同;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中外学生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文件关于“趋同化”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对高校实施来华留学生趋同化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尽管如此,由于许多高校长期将国际教育的重心放在扩大留学生规模上,忽略了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设,趋同化教育改革十分滞后[2]。近年来,随着留学生规模的扩大、生源结构的多元化,传统的留学生培养模式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单一学院的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封闭式管理也难以驾驭庞大的留学生规模。由此,不少高校开始着手推进中外学生趋同化培养,即将留学生教育管理职能拆分出来,交由各教学学院、职能部门共同承担,参照中国学生的课程标准、管理模式进行教学和管理。这种尝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与滞后的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但离趋同化培养的内涵要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来华留学生趋同化培养的内在要求

来华留学生趋同化培养,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目标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高校国际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化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来华留学生趋同化培养,要求针对中外学生一视同仁,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建立符合中国规范的教育标准和管理制度,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将留学生纳入中国教育体系。

(一)以涵盖不同层次留学生为对象

在培养对象上,来华留学生趋同化培养应当涵盖不同层次的所有来华留学生,既包括来华进行学历深造的本硕博学历生,也应该包括专科生、非学历的语言生、进修生等。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生学习层次不断提高,学历生比例逐年增加,至2019年,全国学历留学生比例已经达到46.5%[3]。相对来说,学历留学生,尤其是硕、博研究生在语言能力、学历背景以及跨文化适应的综合能力上,整体好于语言生、短期进修生,因而高校以高层次学历生为主要对象实施中外学生趋同化培养,是作为摸索阶段的良好切入点,利于经验的积累和机制的建立。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非学历的语言生、短期进修生仍将在一段时间内作为我国来华留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或选择继续在华高校深造,或留在中国境内创业就业和生活,或带着在华学习经历回到自己的国家从事建设事业。不论在何种岗位或者哪个国家地区,在华学习经历都将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中国教育以及中国国情的认知,决定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程度,从长远来看,对中外友好合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非学历留学生的教育质量和管理规范等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

在内容方面,留学生趋同化培养应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使留学生教育和管理走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在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早期,针对来华留学生主要采用了特殊化照顾的教育管理模式。这种教育管理模式一方面阻隔了中外学生互动和中外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教育标准不一、组织管理涣散等负面效应,降低了来华留学生培养的质量。特殊化的教育管理模式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利于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发展的。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和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我国高校更应坚持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并重,注重留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尤其要加强对留学生进行中国国情、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等基础教育,重视专业学科培养体系和考核标准建设,使其符合我国的教育教学标准[4]。在管理服务方面,对中外学生应以“学生”的身份一视同仁,不可偏颇照顾。高校加强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将有助于留学生形成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正确认知,对中国社会文化的积极认同。对于中国高校而言,在探索留学生教育培养标准、管理服务体制的过程中,也有助于丰富自身国际教育的内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三)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逐步趋同

在培养原则上,来华留学生趋同化应遵循“求同存异、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趋同”不等于“等同”,趋同化培养的前提是承认留学生的特殊性,尊重其固有的文化差异。目前我国来华留学生生源国别已经达到196个国家和地区[5],教育背景、文化差异、语言能力等决定了留学生在接受新的教育体制、教学要求、管理方式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跨文化障碍,若不加以合理引导,则会导致其难以接受或适应中国教育,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文化冲突加剧,从而丧失对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兴趣。中国高校要正视留学生的特殊性,尤其是语言文化的差异,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和目标,制定教育教学和管理方案;其次,趋同化的方向是“同”,即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减少差别对待,维护教育资源的公平,并使之符合中国教育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应该看到,趋同化是不可一蹴而就的,应当以同化为目标,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循序渐进,随着其在华学习层次、适应能力、接受水平的提高逐渐扩大趋同,减少差异,使其真正融入中国教育文化。

三、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培养的实施路径

(一)健全制度和规范体系

实施来华留学生趋同化培养,须以建立健全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为保障,使留学生趋同化教学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健全涵盖留学生招生录取、教育考核、管理服务等在内的全面的、系统的制度和规范。

首先,严格录取标准,规范入学条件。高校招收录取留学生应对包括国籍、年龄、学历背景、语言基础等在内的生源情况予以详细审查,对其所应达到的学历要求、汉语水平予以严格规定,以保障其具备适应趋同化教育教学的基础能力;其次,严格考核标准,规范教学过程[6]。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合理论证留学生教育培养方案,各专业学院对留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实践、考核标准应有明确要求,对留学生应修课程和学分、考核方式和标准、毕业条件和能力等予以详细规定,合理引导教师教学和留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最后,严格管理标准,规范服务管理。对于留学生的管理服务标准,应在相应管理规范中明确规定,并遵守与中国学生一视同仁的原则,在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方面,在安全管理、考勤管理、住宿管理、奖学金评定等方面不搞特殊化。对于可能存在差别化需求的食宿安排,既要考虑到固有的文化差异,使留学生愿意接受,又要尊重中国学生的情感,为中外学生提供同等条件的选择。

(二)提高部门参与协作

留学生教育管理从特殊化到趋同化的转变,意味着高校发展留学生教育不再是单一部门的职责,而应纳入学校统筹的事务范围,由学校各职能部门共同承担。在此转变过程中,许多职能部门从无到有开始接受、参与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适应。有的教学部门由于留学生数量相对较少而不加重视,对插班的留学生疏于教育和管理;有的教师因为教学对象不同导致的教学任务增加、难度增大而出现抵触、畏难情绪。对于教务、后勤、学生处等管理部门而言,留学生的出现对其固有的学生管理经验、工作方式方法、语言沟通能力等都带来了相应的挑战。因此,高校要推进留学生教育管理的趋同化改革,理顺工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为保障留学生趋同化工作在全校的顺利推进,学校层面应加强留学生趋同化培养的组织协调工作,明确留学生教育作为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举全校之力共同参与,各职能部门在思想上达成一致、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出台相应的工作制度,梳理部门分工和职责,针对留学生招生、教学、教务管理、活动组织、后勤服务等事项,各部门分工明确,沟通顺畅,为留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工作依据。同时,学校还可建立留学生工作激励机制,将留学生工作成效纳入部门考核,对部门工作形成正向引导,对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部门予以相应奖励,从而营造各部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中执行有力的良好氛围,使全员以主动承担、积极协作的姿态参与到留学生工作中来。

(三)优化教育管理队伍

留学生群体特殊的语言文化背景,对授课教师和管理人员在教学能力、外语水平、跨文化沟通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师生沟通不畅将严重影响留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应重视加强对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优化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涉外的教学管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校在推进留学生工作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各教学部门的专业优势、师资力量,以及相应管理岗位的人员结构。对专业建设成熟度高、国际化师资配备到位的专业,优先引导留学生申请就读;对于专业优势不明显或师资力量相对欠缺的专业,可以暂缓吸收留学生。专业教师应以留学生教育为契机,加强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国际化转型,提升教学能力。对于接触留学生事务较多的管理岗位,可安排具有一定外语沟通能力或具有留学生工作经验的人员负责接待处理,一线管理人员应以留学生管理为平台,更新育人理念,改进工作方式,提升管理能力。

(四)搭好文化育人平台

留学生趋同化培养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友好交流作出贡献。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在培养留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还承担了更多的文化育人职责。

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的文化教育首先应当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到现代艺术,从中国法律法规到民俗风情,从中国历史变迁到经济发展,都应当纳入到留学生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来,帮助留学生认识开放且包容的、传承并发展着的中国,形成客观真实的认知。在方式上,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的文化教育应当是多形式、多渠道的。除了传统的理论课程、体验课程之外,还可通过开展文化节、组织各类赛事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中外学生共同参与、同台竞技,增进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在校外,组织留学生开展社会志愿者服务,帮助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使其在发挥所长、服务社会的同时,收获真挚情感。此外,高校针对来华留学生的文化教育还应是长期的、连贯的,应将文化课程纳入留学生课程体系当中,形成常规化、常态化教学,营造文化育人的浸润空间。

猜你喜欢

留学生管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题解教育『三问』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