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满意: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价值追求

2021-01-08刘媛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德性服务型公共服务

■刘媛媛

(中共晋城市委党校,山西 晋城 048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与社会发展中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产生了矛盾。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其职能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以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1]。这为新时代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明确了价值取向,即“人民满意”,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重要性

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2]。其中“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是政府服务的根本理念,即政府服务是为了维护实现公民和社会而不是政府自身的利益。“按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说明服务型政府的组建、服务提供等都是由公民意志所决定的。这种公民意志的决定性地位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特征,也是“人民满意”的重要基础。可见,服务型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满意的公共服务。

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各级政府行政行为的出发点,服务型政府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和根本,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二是有助于构建良性和谐的政民关系。在公共资源的配置以及社会治理中政府的作用更为重要,政民关系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政府能否摆正同人民的关系并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将政府定位为“服务者”,把“人民满意”作为政府服务的价值目标,有助于推动政民关系良性和谐发展、增进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三是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包含着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可见,新时代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人民满意”作为价值目标,需要政府从理念、制度和行为方式三方面进行全面的转变和提升。

二、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路径

(一)树立“人民满意”的价值理念

毛主席曾经说:“我们这个队伍(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3],即中国共产党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但政府行政人员作为个体不可避免地有着自己的个人私利。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要以“人民满意”为价值追求,引导行政人员抵挡多元利益诱惑,达成最终的超越。

1.破除“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官本位”即“以官为本”,其核心内容是将“官”作为重要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即官职越高、地位越高、价值越大。这与服务型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满意”的价值目标相对立,是要破除的对象。

“官本位”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有了“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的说法,并通过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废分封,设郡县,由皇帝统一向各地调派官吏巩固统治地位。这种方式产生的官吏只对上级和皇帝负责,是“官本位”的萌芽。后来随着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官本位文化逐渐走向兴盛,在社会中普遍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风气,再加上“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实诱惑,我国的“官本位”文化逐渐走向极端。新中国成立以后“官本位”作为一种体制虽然被废除掉了,但它作为一种思想却根深蒂固地扎根在一些行政人员的头脑中,促使他们以谋取官职而不是为人民服务为追求。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职业价值观。当前党中央强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突出了政府职能行使中的“服务”功能并将“人民满意”作为价值目标,有助于引导行政人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培育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努力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效能。

2.确立正确的评判标准。迄今为止我国大体经历了三种政府管理模式,即统治型政府、管制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其中统治型政府主要通过对被统治阶级的绝对镇压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但即便如此,政府行为也具有一定的人性化色彩,会给民众提供一些善良的服务,比如兴修水利、轻徭薄赋甚至扶危济贫等。管制型政府是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全能型政府,其所提供的服务数量远远多于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要求。

但这两种政府管理模式与服务型政府有着根本的区别,因为在其中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不是“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正如毛主席曾经所说“统治者的政府也可以为人民办好事,但是他们的服务,不是在人民当主人情况下的服务,而是像农民爱自己的牛一样”[4]。这样的政府服务是难以实现“人民满意”的。虽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管制型政府已经有了向服务型政府过渡的趋势,而且也一直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但出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效率的现实需要,并没有实现对管制的超越。因此我们不能单纯从政府是否为社会提供服务以及服务数量的多少来判断一个政府是不是服务型政府,而是要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即“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作为评判一个政府是否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依据,并将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政府服务能力和成效的标准。有了这样的关系定位和价值取向,服务型政府才能从根本上同统治型政府和管制型政府区别开来,并在服务人民利益,实现人民满意方面取得实质性地提升。

(二)完善“人民满意”的制度保障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正确处理“权”与“法”的关系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也是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确保政府行为运行在为人民服务,令人民满意轨道之上的重要保障。

1.服务法制化。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服务型政府权力的运行必须要有法律的规范和约束,以切实保障人民利益,提升人民满意度。一是要在相关法律的内容方面根据新时代的人民利益需求适度拓展政府公共服务的范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也从基本的生活需求发展到对公平正义、美好生态环境等美好生活的追求,政府公共服务的范围应随之作出拓展。但这种拓展并不是机械地延伸每一类公共服务的边界,单纯扩大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投入并不必然会增加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因此政府应当在提供充足公共服务的同时更多关注了解公众的实际需求,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比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正常生产生活,因此人们对美好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要求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保障方面需增加投入和服务。相对应,在行政审批方面则应简政放权,收缩政府职能,通过推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方法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另外在每项公共服务之下还需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强化和弱化,提供精准服务,使政府服务更加适应新时代的人民利益需求。二是要加快行政程序立法,通过对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方式、过程、步骤等加以限定,规范政府的公共服务程序。否则一些行政人员可能会钻法律的空子、打法律的擦边球。如“钓鱼执法”、“选择性服务”等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相关的行政立法程序不健全,行政人员的执法和服务行为缺乏及时规范的法律指导。因此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府服务的法律法规,明确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有效限定和指导政府行为,以更好地为公众提供规范、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增强人民满意度。

2.服务有限化。“人民满意”虽然是政府服务的价值追求,但政府的能力、精力和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给社会公众提供所有的服务,满足社会公众所有的需求和期待。所以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中政府要避免大包大揽的做法,要在准确把握人民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公共服务的范围,集中精力、依法高效地提供公共服务。

比如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政府所提供的服务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要避免出现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着力做好三方面的事项。一是提供公共设施。政府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既为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改善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助力,这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二是发展公共事业,政府要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提供,着力维护社会稳定,满足公众公平的教育权、发展权等。三是发布公共信息,政府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把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以透明公正的服务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满意。

(三)培育“人民满意”的行政人格

服务型政府“人民满意”的价值追求需要具有高尚行政人格的人来践行和落实。这种高尚的行政人格包括行政人员完美的德性和德行,其中,高尚的行政德性是行政人员作出人民满意服务行为的思想前提,而当其将“人民满意”的服务理念作为自己持久的道德行为选择时,这一高尚的行为也必将会强化和充实其行政德性。

1.完善行政德性,强化服务理念。行政德性主要指行政人员的行政道德,它有助于构建行政人员内心的道德大厦,促使他们时刻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提供令人民满意的服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5]其中无论是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还是行政方式的创新和效能的提高,都离不开行政人员崇高行政德性的支撑。只有坚定地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人民满意”的价值追求,行政人员才能够自觉以人民利益为重,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有效服务。在行政德性的培塑和完善中,习近平总书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政德要求可以提供有力的指导,它要求行政人员要在对党忠诚、服务为民、清正廉洁等方面筑牢政治品格、严格行为操守。同时,在德性文化方面,我国是一个深受“德治”理念影响的国家,古代各治国理论对君主和官员的德性都做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深刻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因此新时代的行政人员要认真学习和吸收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性建设经验,以“人民满意”为价值追求,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践行勤政廉政、为民爱民等德性要求,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令人民满意的服务。

2.完善行政德行,提高服务能力。完善的行政德行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出于对人民利益负责的精神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自主性的道德行为选择。对人民负责要求切实解决人民关心的问题,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忧民所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6]。这样的政府服务和行政行为才能够有效做到人民满意。因此,政府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要自觉自主地以人民的需求为根本,在准确了解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加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另外对人民负责还要求行政人员自觉摒弃传统公共行政中“价值中立”的行为取向,即着力于执行上级命令和政策法规,不进行相应的道德价值判断。这种缺乏自主判断、机械执行命令的行为方式有可能导致行政人员的服务偏离群众的利益需求,也容易引发行政人员作为“工具性”的存在而出现为民服务动力不足的问题。所以在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行政人员既要准确把握人民需求,也要提高道德行为选择的自主能力,努力实现好和满足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帮助公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这样才能实现“人民满意”的价值追求。

总之,在政府改革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不论行政体制怎么改、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7]。从将“服务”作为政府改革的重要方向到“人民满意”作为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价值追求,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始终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要求新时代的政府职能转变要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本着“人民满意”的价值追求,依靠一批人格高尚的行政队伍,通过健全的制度和守法的行为来建设一个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猜你喜欢

德性服务型公共服务
苏格拉底论德性的双重本性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1版正式启用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促进内外贸易 创新公共服务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