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沙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1-08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1期
关键词:长沙市城区体育锻炼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近年来随着长沙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策逐步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实质的飞跃,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人们享有美好生活的重要条件,而健康是其基础。体育生活方式指个人或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与特征[1],是生活方式的重要分支。本文旨在了解长沙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和他们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具体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期丰富长沙市城区居民的体育生活方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岳麓区、天心区、芙蓉区、高新区、开福区(长沙市五个区)部分18 岁及以上城区居民的体育生活方式。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学校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等,搜索收集相关资料。

(2)问卷调查法:结合长沙市城区居民的基本特征,制定《体育生活方式调查问卷》。被调查的600 名居民统一通过匿名的方式独立完成问卷,共回收559 份问卷(93.17%),有效问卷为540 份(96.6%),其中男性253 份(46.85%),女性287份(53.15%)。

(3)数理统计法:将调查的结果、获取的资料和信息整理存档,使用Excel 进行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长沙市城区居民基本情况分析

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整体经济水平比同省其他城市更发达。长沙市城区居民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占48.15%,整体文化程度较高。个人月收入5000 元以上(56.67%)、2501~5000 元(28.89%)、1501~2500 元(6.11%)、1500 元 以下(8.33%),经济收入较为可观,生活水平较高。

(二)长沙市城区居民体育认知情况分析

人们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受体育锻炼认知的直接影响。长沙市城区居民认为参与体育锻炼能预防疾病(77.04%)、提高运动能力(67.04%)、减肥健身(60.56%)、提高生活质量(64.07%)、促进社会交流(27.96%)。可见居民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较为重视,进行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拥有更好更高质量的生活。

(三)长沙市城区居民体育态度情况分析

良好的体育态度是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结果表明,97.04%的居民体育锻炼意识良好。认为参与体育锻炼一般、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占2.6%,说明仍有少数居民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够了解。

(四)长沙市城区居民体育闲暇时间分析

在一天24h 中,除去工作、家务劳动、教育子女、吃饭、睡觉、洗漱、为工作做准备、上下班路上等必要时间外的时间,统称为闲暇时间[2]。在自由可支配的闲暇时间内,61.85%人次的居民选择看电视、上网,还有居民选择逛街消费(29.26%)、阅读杂志和小说(24.26%)、棋牌等娱乐活动(11.85%)和朋友聚会(38.7%)、郊游(26.3%),仅39.81%人次会进行体育活动。由此可见,居民在闲暇时间主动进行体育活动的意识有待加强。

(五)长沙市城区居民体育锻炼情况分析

1.体育锻炼频次

体育锻炼的频次反映了居民的锻炼行为,每周进行一定次数的锻炼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满足体育锻炼的需求。统计结果表明,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当中,57.96%、22.78%长沙市城区居民每周进行体育锻炼频次分别为1~2 次、3~4 次,仅有14.35%的居民每周锻炼在5 次及以上。

2.体育锻炼时间

长沙市城区居民的运动时间主要在30~60 分钟、30 分钟以下,白天锻炼人数较少,以晚上锻炼为主占58.33%。访谈结果表明,大多数居民需要早起做早餐、接送孩子上下学、上班、做家务劳动等,白天休闲时间较少,只有晚上的时间相对较为充足。而60 岁及以上居民以早上锻炼为主,且锻炼时间在60 分钟以上占55.56%,原因是老年人大多习惯于早起,早上的闲暇时间更为充足。统计结果发现,每周锻炼次数越多的居民,其锻炼时间相应增长。

3.体育锻炼场所

锻炼场所是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空间和条件,不同年龄段因在项目选择、对环境要求不同,因而对锻炼场所选择存在差异[3]。25 岁以下居民多倾向于健身房、收费场所,与其消费观、运动爱好及活动项目有关;25~44 岁年龄段居民以离家近的社区内进行活动为主,这与其闲暇时间充裕程度有关;45~59 岁居民多选择公园广场和家里进行体育活动,这也许与家庭因素有关;60 岁以上居民多选择社区内和公共场所,这与其对锻炼环境和体育氛围要求有关。

4.体育锻炼项目

居民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与地理环境、个人爱好、经济条件、身体素质等因素有关。居民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中,排前五位的分别为:散步、慢跑、球类活动、健身操、舞蹈。研究发现,青年男性更倾向于运动强度高的项目,对场所和设施的要求更高,而低强度的团体类活动在女性居民中更受欢迎。

5.体育锻炼形式

体育活动形式是居民体育行为的一种显性表现,可以体现出居民对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参与等方面的程度[4]。体育锻炼形式具有多样性,由居民根据自身需求而选择。居民多选择与朋友和邻居(26.67%)、与家人(37.41%)、单独锻炼(28.7%)等形式进行体育活动,仅有7.23%的居民选择组织团体和教练指导。居民喜欢结伴锻炼原因是与关系亲近的朋友、邻居、家人一起活动更为放松,通过参加体育运动,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增进感情交流的目的。选择单独锻炼的居民主要集中在25~44 岁年龄段,经过调查访谈发现,选择此方式的居民少数是因为找不到拥有相同兴趣的同伴,同时也与日常生活压力大有关,希望拥有个人独处时间、随心地进行运动和放松。

(六)长沙市城区居民体育消费情况分析

人们对体育功能的主观理解而形成的新型消费称为体育消费[5]。近一年内居民的消费水平分别为500 元以下(40.0%)、500~1000 元(25.74%)、1001~2000 元(14.81%)、2001~3000元(8.15%)、3000 元以上(11.3%),其中25 岁以下居民整体消费水平较高。在体育年消费支出结构中选择购买体育服装(57.41%)、体育器械(31.67%)人次最多,以实物消费为主,与我国传统消费观念相符。

三、长沙市城区居民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人对体育的认知以及对进行体育活动的支持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的体育参与。同时由于家务繁忙、家庭经济条件影响、家人的体育行为等,都会影响居民的体育参与。大多数居民会在乎家人的意见和看法,因此普及和提高居民的体育认知极为重要。

(二)社区因素

社区内场地的大小、体育设备条件、社区锻炼氛围、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正确指导以及社区的管理制度等,是影响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长沙市城区大部分社区体育锻炼场地较为狭小、体育器材尚不完善和缺乏专业指导员很大程度上影响长沙市城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特别是下雨天由于缺少室内场地,限制了体育活动的开展。

(三)个体因素

阻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体因素在于:休闲时间少;缺乏体育锻炼意识;难以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个人性格心理因素;没有锻炼同伴;没有喜欢的体育项目;身体状况因素等。由于每个人对体育锻炼的看法和需求不同,所以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不一样。要使每位居民参与锻炼,必须对症下药,具体分析问题,消除各种障碍,促进体育运动的参与。

(四)政策因素

随着长沙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长沙市体育市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也随着社会体育活动的普及而逐步提高,但由于大多数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力度较小,且实行收费制度,相关体育活动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居民的运动参与。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长沙市城区居民整体经济文化水平和体育认知普遍较高,但体育锻炼意识有待加强;居民在余暇时间以看电视、上网所占比重最大,导致体育活动时间不充足;居民体育锻炼形式以同家人、朋友和邻居一起及单独锻炼为主;居民对体育的需求具有差异性,主要体现为性别和年龄;居民整体体育消费水平低,以实物型消费为主。

(二)建议

(1)有关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其政府职能,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有效渠道,在各社区开展体育宣传活动,普及健身知识,加强居民体育锻炼意识。

(2)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体育场所的建设和器材设施的资金投入,加强现有体育场馆的开放力度,尽可能提高各项体育资源的利用率。

(3)转变居民体育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引导居民对体育消费的多元化投资,扩大体育消费行为,提高体育消费水平。

(4)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增强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和新颖性,促进体育生活化,提高居民体育锻炼质量。

猜你喜欢

长沙市城区体育锻炼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长沙市望城区森林海幼儿园
爱上写信的大树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城区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谈许鸿飞的东莞市附城区虎英雕塑公园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