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化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

2021-01-08张文谦杨俊杰

化工时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青蒿素中医药中药

张文谦 杨俊杰

(信阳农林学院 制药工程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的一种体现形式,是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1]。中药化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中药化学有效成分的课程,在中药相关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药化学课程兼具自然与人文双重特征,既能够传播中国医药文化,又能够弘扬民族人文精神[2]。因此,充分将中药化学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是对新时期高等院校教育要求的反映,也是进一步深化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工作改革的重要路径。

1 中药化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意义

首先,中药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历史悠久且底蕴深厚。因此,中药化学课程可以立足于古医药典籍和案例,深挖思政元素,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传承中医药文化内涵,并发扬中医药文化精神。

第二,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使得中医药文化逐步经历了从传统古法制药到现代技术改进,从中药传统功效到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文化在华夏大地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逐渐以更先进和科学的方法服务人类健康,使学生坚定专业和职业信心。

第三,中药化学的研究和发展离不开众多研究者和科学家的探索,通过在课程教学中介绍相关的人物事迹,使学生感受历代研究者身上体现出的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敬业奉献的工匠精神,从而提升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

第四,在中药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德育教育的执教能力和政治素养,真正地实现言传身教和教学相长[3]。

2 中药化学课程思政元素探索

基于中药化学课程的思政目标和意义,我们充分发掘中药化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①在绪论中,通过中药化学发展进程,介绍历代科学家的研究史,介绍技术手段的创新和发展,让学生感受伟大的科学成果和以创新发展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定专业信心。②在糖和苷章节中,介绍我国科学家攻坚克难自主研发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新药九期一,即从海藻中提取的寡糖类药物。我国科学家历时2年,投入大量精力和经费,潜心研究,填补了全球老年性痴呆新药17年的空白,启发学生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执着坚持的精神。③在醌类化合物章节中,介绍复方丹参滴丸成为全球首例完成美国FDA三期试验的复方中药制剂的案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中医药文化自信;④在苯丙素类化合物章节中,介绍王逸平身患顽疾但与病魔抗争,投身研发了新药—丹参多酚酸盐,造福2 000多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事迹,让学生感受中医药研究者的热情与执着,信念与奉献。⑤在黄酮类化合物章节中,通过介绍司空见惯的银杏在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开发应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⑥在倍半萜化合物中,介绍屠呦呦团队受《肘后备急方》启发,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青蒿素及其一系列衍生物抗疟药,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一研究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是中国医学界和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以此引导学生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现代科技发展努力进取;⑦在三萜化合物中,通过红豆杉这种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让学生了解到中药材的过渡采伐现状,感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⑧在甾体化合物章节中,通过介绍科学家黄鸣龙以薯蓣皂苷元为原料合成可的松,使我国在此方面从一无所有到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事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⑨在生物碱章节中,介绍英国化学家罗宾森对罂粟碱、尼古丁、吗啡等生物碱分子结构的详尽研究,荣获1947年诺贝尔化学奖;同时,也要介绍吗啡、可卡因、麻黄碱等生物碱与毒品的相对关系,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价值观。

3 中药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索

挖掘中药化学课程思政元素还需要以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设计和衔接方式等为载体,“润物无声”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3.1 案例设计

在每节课前一周的时间段内,教师根据中药化学课程的特点,通过书籍、文献和网络资源等,收集并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代表性药物和典型人物及事例,设计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案例。同时,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收集,并源于资料内容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和蕴含的意义。

3.2 分组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对中药化学课程案例及提前准备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每一案例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和思政元素,每组每次轮流派代表发表组内讨论的观点和见解,其他学生进行补充。通过让学生自己剖析材料,学习中医药优秀的文化知识和科学家们敬业奉献的人文精神。讨论结束后由教师对案例和资料的内容、学生的观点和见解进行总结评判,课后及时收集课堂反馈意见和建议。

3.3 结合地域特色

信阳市地处我国南北分界、大别山区域,中药资源集南北于一体,非常丰富。新县的颠茄、银杏,淮滨的猫爪草、瓜蒌,息县的息半夏、丹参,商城的商茯苓、商天麻、商百合等药材在国内占有一定的份额。在讲解中药化学成分时,可以因地取材,适当介绍当地代表性民族药的研究与开发概况[4]。在开设实验课时也充分考虑了信阳的特色药材。

3.4 实践教学

中药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学时较多。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过程中遵从客观规律,仔细观察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分析避免抄袭。药学研究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人的生命,在实验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个人操守和职业操守,培养学生树立诚实守信、学风严谨、追求真理、探索新知等良好的学术道德,教育学生只有拥有正确的个人价值观,才能在步入社会后更好的理解社会层面价值观,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5]。

4 中药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青蒿素与疟疾

4.1 教师收集资料设计案例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团队历经190多次失败后,成功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出一种过氧化物倍半萜有效成分——青蒿素,研究证明其具有抗恶性疟疾生理活性。但是,青蒿素在水中及油中均难溶解,影响其疗效的发挥,为了提高青蒿素的生物利用度,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结构修饰,合成出抗疟性能更加优越的青蒿素衍生物,如双氢青蒿素、蒿甲醚以及水溶性的青蒿琥珀酸单酯。这项研究成果一经问世,在抗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临床应用拯救了无数人的性命,尤其是儿童的性命!由于在抗疟方面的重要贡献,屠呦呦女士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这个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而屠呦呦女士创造性地采用低温乙醚萃取法提炼出青蒿素的灵感正是来源于我国古代东晋时期名医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这是古老的中医药给人类的一份礼物。现在研究依然在继续,2016年屠呦呦团队继续研究了该药治疗新适应症——红斑狼疮。此外,中国青蒿素产业联盟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2018年,青蒿素科技联盟在北京成立;2019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兴奠基;同时,屠呦呦团队经过三年多科研攻坚,在“抗疟疾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也获得了新突破。

4.2 分组讨论

学生每3人一组,围绕案例分组讨论如下问题:①关于青蒿素的成分提取一直在进行,但是提取成效始终有限,而屠呦呦团队能够成功提取青蒿素,且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由此你获得了什么启示?②屠呦呦团队对青蒿素进行了长达60多年的研究,制成的抗疟新药制剂为全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③关于屠呦呦团队已经获得至高荣耀,且屠呦呦女士本人已经90岁高龄,但他们却依然没有停止研究,从中你能学习到什么?

4.3 案例总结

总结案例讨论结果,重点考虑以下方面:①传承古典中医药文化精髓,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坚定专业信心;②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坚韧不拔、刻苦钻研的精神;③对于工作或科研都需要有坚持不懈、全力以赴的态度,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只有在摸索中时刻总结、不断前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4.4 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部分包括以下内容:①了解了青蒿素的结构与性质及其应用与价值,深化了对萜类化合物的理解;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互动性;③强化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了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4.5 实践教学

设计中药青蒿中青蒿素的提取实验,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过程中分别采用乙醚冷浸法、煎煮法、溶剂回流法在实验室中分组提取青蒿素。然后采用薄层层析法和分光光度计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翔实记录实验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差异,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科研文化成果。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以中药化学理论知识为载体,深入挖掘教材中“中医药文化自信”、“现代科学思维”、“科研探索精神”等思政元素,使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无缝对接,让中药相关专业学生接受专业课知识的同时接受德育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中医药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升综合素养,成为对人类社会有用的中医药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青蒿素中医药中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任务学习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