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分析

2021-01-08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风尚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育器材体育教师院校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地位随之提升,有效的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使体育教育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所以,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需要创新改革,以此来满足学生个性和身体发展要求。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需要完善和健全体育课程教学,这是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可以说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1]。当前,社会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不断增加,所以,学校教育教学应培养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素质,让学生们可以在激烈的竞争和社会压力下立于不败之地。

二、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未摆脱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课程教学的开展方式存在极大的问题,认为体育课程只是学生放松的时间,体育教师在教授完基本体育内容之后就会让学生自由活动,甚至直接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未重视体育教学,这种传统且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甚至容易因为自由活动而出现一些意外情况。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体育课程学习不再抱有期待,进而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诸多学生都是由中专直接空降到学校的,还有部分学生是学校通过招生进入的,这种教育对象的组成和调整会使体育教学对象变得十分复杂且烦琐,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为初中与职中毕业生不再是体育教育的对象;其二为诸多体育教育对象都本校学生;其三还有部分体育教育对象是新生,是直接从高中毕业进入到学校的。

(三)体育教师数量不足 专业能力较差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想要创新改革,需要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在作为保障。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人物,如果离开教师,那么教学工作也不复存在。这样不仅会导致教师教学压力不断提升,还会使其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优化教学,进而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质量[2]。

(四)体育场馆设施不健全

在新时期背景下,国家提升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各大院校的办学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但针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来讲,场地器材和设置不健全成为主要问题,这一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们的体育锻炼。缺少体育器材就会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差,甚至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另外,还有部分院校虽然有体育器材,但存在老化问题,因为没有及时保养和维修,导致学生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来讲,其与市场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我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形态不断改变的背景下,社会对实践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一要素使以技术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得到快速发展,而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角度分析,已经从以往只重视理论教育上升到了素质教育的阶段,这种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以现代化体育教学理念为重点,高职院校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系统分析、统筹安排,以此来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有效性。

(一)明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设置应实现“三位一体”。其一需要培养学生们的运动技能,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终身体育意识。高职院校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即为学生应掌握运动技能与知识,在这一背景下,体育教学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运动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锻炼方式,以此来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其二应提升学生们身体素质。目前,青少年的身体和体质交叉,存在亚健康现象[3]。在这一背景下,国家推动了阳光体育活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遵循这一目标来优化和改革课程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其三应融合高职院校特点来提升体育教学的实用型。在过程中,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实现与专业的深度融合。例如针对建筑类职业类的学生来讲,需要其具备较强耐力与力量;针对公关类的学生来讲,对其形体要求相对较强。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岗位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需要建立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在过程中应关注和重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改革可以从这一方面进行。

(二)强化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的建设管理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想要创新改革就需要解决体育场地与器材方面的问题,场地不足或体育器材的缺乏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还需要成立场地管理中心,确保体育器材可以定期进行维护,在每次学生训练之后,管理人员都需要检查体育器材,一旦发现问题或隐患,就需要及时对其进行维修或更换。

(三)强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任何学科教学都需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来作为保障,当然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因为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都需要借助教师来完成。针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来讲,想要实现创新改革,那么就需要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依照体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来增加专业教师数量,以此来满足学生上课需要。同时体育教师还需要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其从多个渠道来提升自身的业务知识和能力。另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教育培训,可以邀请专家来到校讲座,以此来促进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教学能力的提升[4]。

(四)优化体育课程教学方法 实现课课练

教学方法是保障教学目标实现的重点内容,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发展中,应发挥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作为高职体育教师,其可以借助启发式教学模式或探究式教学模式来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同时利用课课练的方式来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另外,体育教师还需要从学生实际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特点和体质测试结果来综合分析学生们的体质情况,然后开展针对性的体育训练。借助课课练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体质。例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借助领会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就可以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实战技能的重视程度,即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先锻炼,在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运动时,教师在教授其运动技术,这种先运动后学习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五)借助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体育课程评价

从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主体角度分析,需要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来进行评价;从体育课程评价的对象角度分析,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以及生生评价;从体育课程评价过程来讲,需要进行课程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一方面针对高职生体育课程学习来讲,可以运用即时性评价。即时性评价也可以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随堂评价,其可以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同时还是运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5]。所以,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们的学习与训练情况,然后对学生们进行科学指导,纠正学生们的错误行为。如果缺少这一评价环节,那么学生在做出错误动作时就不会及时得到纠正,进而影响其学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应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融合。过程性评价只能对学生体育学习态度与学习积极性进行评价。而多维度的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融合可以在评价学生体育成绩与体育运动水平的基础上,对学生们的体育学习热情与体育学习态度进行客观评价,这样的方式可以综合衡量学生们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结合全文,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体育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开展应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发展情况来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和完善。在过程中应加强师资力量、优化课程、完善体育器材,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体育器材体育教师院校
基于快乐体育理念的高中体育器材开发与应用研究
快乐体育背景下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材的开发利用
一种轮滑鞋提送辅助体育器材的改进研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中小学体育器材短缺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