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质健康危机的困境及纾解策略研究
——基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反思

2021-01-08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体育风尚 2021年5期
关键词:耐力体质测试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一、探究体质健康危机问题的紧迫性

大学生群体充满活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体质健康水平既关乎他们自身的成长,也维系着国家发展,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石。然而,在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的数据来看,在19~22 岁之间的大学生,他们除了柔韧素质外,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等素质状况全面下降。目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仍不乐观,比如引体向上、立定跳远等项目,其结果不如中学生[1],军训期间,一个班级成片的大学生因身体不适而休息,以上现象的出现在一次给社会敲响了警钟。

面对当下发展形势,国家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和要求加以扶持。2007年5月7日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 号)(简称中央7 号文件),中央7 号文件指明了青少年群体的体育发展定位与方向,对促进青少年群体的体质健康问题提出了科学且有效性建议,为学校体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2016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首次将健康问题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并要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优秀率要提高到25%等。

从2005年大学生体质健康出现急剧下滑到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在短短的几十年期间,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相关政策多达88 项[2]。除此以外,各地方高校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情况,也相应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促使学生体育锻炼。从以上来看,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文件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扶持,为体质健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发展空间。那么关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国家不仅在政策上予以帮扶和支持,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形成科研团队专门研究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如:尊重青少年的生命本质特征、增强体质健康意识,维护政策保障,发挥社会舆论作用[3];结合国际行动框架,建议调整治理格局,引入综合评价等[4],都在为体质健康体系的构建出言献策。然而政策帮扶力度不断加大,研究成果不断积累,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推进却依旧艰难。很多专家学者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出相应的促进策略以及发展目标,究竟计划有问题还是落实上有偏差?为何规章制度愈发严苛,体质健康状态却依旧得不到解决?面对种种困惑,本文以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危机的困境进行深刻省思。

二、体质健康相关政策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

一般情况下,要了解在校学生的体质状况,主要依靠体质测试的数据,通过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来宏观判断结果。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规定,大学生体质测试的项目分别是:女子800 米耐力跑、男子1000 米耐力跑、立定跳远、50 米跑、坐位体前屈、女子仰卧起坐、男子引体向上,共计8 项。从上述测试指标可以看出,体质测试涵盖了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等素质考核,考核所涉及的范围较全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各项指标有对应的分数和等级评价。

目前,关于体质测试的实施方案,主要根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要求,由各高等院校独立组织进行,结合教务处、学生处、各系部做好协调工作,要求除有病史或者身体不适的学生外,所有在校学生都要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同时规定测试数据准确且规范,做好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追踪与调研。特别是对大一新生入学后要做好测试前的动员工作,对体质健康测试的意义以及测试项目做统一讲解和示范。然而,通过走访菏泽市地方高校,大众普遍认为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等同于体质健康水平,体质测试分数成为对应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标准。部分院校的体育教学过于松散,忽略了专项技能的系统学习和严格考核,基本上将体质测试成绩作为大学体育期末成绩。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基本上是学生在短时间内来提升自己的体测成绩,最后得出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结论,这种结论显然是不合理的。

三、探究体质健康促进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质测试成绩与体质健康水平的差异

当下,社会普遍认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就盲目断定体质测试成绩等同于体质健康水平。但在课余体育锻炼时学生打篮球或测耐力跑猝死、站军姿出现晕厥等现象也固然可以作为评价学生体质下降的依据。所以,体质测试成绩不理想并不代表体质健康水平低下的主要因素之一。

体质健康水平是对个体的身体状态、运动能力的综合评价[5]。其影响上分为不同层面,首先从学校层面上,主要有师资水平、设施条件、校园文化、学生的生活方式等;其次从社会方面,主要包括体质健康监督管理机制、公共体育场所的利用、体质健康评价体系等;从学生个人方面,主要有日常的生活饮食习惯、作息规律、学习压力等;其他因素包括学生自身的身体条件、营养水平等。正因为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我们更要借助多维度的评价形式进行研判。比如,人们如果想了解自己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状况,通过测试就能获取自己的体质测试数据,那这些数据需要一个固定模板进行参考。目前我们仅依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等级标准,所以正是这样的评价等级,测试的数据对应相应的分数,最终认定为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

然而,我国专家学者积累了大量关于我国体质健康与国外体质健康的对比研究资料,发现国外对民众的体质测试指标、内容、评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简单地说,在我国体质测试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国外可能就达不到较好的水平。因此,我们要了解体质健康测试和体质健康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二)忽略了体质健康知识体系的构建

近几年,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研究热点往往着重于体质健康促进、体质健康的评价与方法、学校体育、课外体育锻炼、国外体质健康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对比等,然而在实践中评价体系缺少清晰的展示。学生似乎只关注体质健康测试的分数,关于为什么测试、测试的意义、为什么要测试耐力跑和肺活量,这些往往都被忽略掉了。大学生只是从进入大学体育的开始就“强制性”要求测试,导致学生不愿意测试,测试时态度不认真等。

在每年的体质测试中,学生最恐惧的是耐力跑,他们基本上要提前半个月在操场上进行练习,认为只要在课下能完成规定的时间,那耐力跑成绩一定能合格,甚至有的学生只按照及格的标准进行练习。所以每当看到学生跑完耐力跑后,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的状况,作为体育教师,才意识到学生根本“不会跑”。立定跳远项目考验大学生的爆发力以及肢体的协调发展能力,部分学生不会摆臂甚至一直在摆动手臂,不会蹬地双臂摆动起跳,有的学生甚至出现摔倒现象等。跑跳投是人们最基础的运动能力,然而现在一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运动技能都很难做到,我们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应当值得反思。目前,部分省市规定将体育纳入中考必考科目。很多中考生在课余时间花费大量时间争取“优秀”,大学生群体在他们在中学期间也是为了“优秀”坚持锻炼,一旦测试完成后,几乎很少有学生再去练习立定跳远和耐力跑,那么他们在进入大学后还要面对体质测试,但少了“达标”和中考的压力,再加上大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本身就产生“排斥”,所以他们的体质测试成绩就相对较低,人们就认为大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育课程所涵盖的项目至少有5~8 种不同的运动项目,每个运动项目都有一套完整的知识内容体系和流程。但在体质测试中,学生反复向体育教师谈到立定跳远怎么跳、引体向上拉不上去怎么办等,充分说明了体育教学中缺少运动技能知识与体质健康测试两者的相互协同性,导致大批学生只是盲目的进行模仿,缺少运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指导。

(三)大学体育课与体质测试的认知

体育课程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增强体能,但目前大学生体质健康已从“问题”上升到“危机”的层面,其重视程度远远超出体育。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任务应是多部门共同进行协同管理,但目前只有大学体育课来独自承担这一重任。

现如今,各高等院校对大学体育实践课程进行整体性改革,比如优化教学目标、增加项目数量、评价体系多元化等,体育教学的改革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某些学生的体育专项成绩优秀,但体质测试成绩一般的现象,这在评价大学生体质健康上存在较大的争议。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所学的运动项目对体质测试作用不大,认为体质测试成绩在短时间内可“提高”,导致大学体育课多半学生旷课,上课态度不认真。在每年的体质测试中,有很多学生的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较差,但他们认为耐力跑和力量较差不影响自己平时的基本运动。体质健康测试只是作为一项任务“强制性”完成,使学生对大学体育课产生排斥,对体质测试产生“恐惧”,以至于在体质测试中出现冒名顶替等现象出现,高校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体质测试,收获更多的是成片学生有“病历”,体质测试成绩不理想。

四、大学生体质健康危机困境的纾解策略

(一)构建大学体育课程与体质健康测试相对独立的评价体系

体育主要功能是提升人们的体质健康水平,所以大学体育课程对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影响因素较为广泛,仅依靠体育教学这一评价体系,其研究结果具有局限性。所以大学体育课程应该专注于理论教学及专项技术的测评。建议在设置评价体系时,大学体育课程评价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部分要求,构建属于大学体育专项技术和技能的评价机制,让大学体育课程与体质健康测试既有相互协同又互不干涉。

(二)构建体质健康测试指标与体育专项课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通过大学体育课程和体质测试发现的问题,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体育教研室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各指标的要求,将各单项技术成绩和体测成绩相结合,对期末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学校每学期有16 个教学周,前八周讲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意义、结构、测试项目、测试指标、改善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基本方法、增进身体机能的锻炼方法、提高身体素质的锻炼方法以及专项技能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专项技能的同时专项教师负责本班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的辅导与考核,针对部分技术能力较弱的学生实施集中或一对一辅导,每位学生建立体质健康卡,实时监测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后八周将专项技能的身体素质练习的负荷量与体质测试中耐力跑和力量的负荷量相结合,对每位学生实施课课练,教师加强监督和引导,同时针对一部分学生,他们的体质水平一直处于较差的状态,增加了理论考试,综合实施考核。

(三)构建健康知识教育体系,加强传播力度

从2016年,学校加大对大一学生开学第一课的重视。体育教研室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增设理论考试,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计划当中去。

学校不定期邀请菏泽市知名健康教育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体育教研组在公众号开设体质健康专栏,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知识传递给在校大学生。2019年我校与菏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妇联、共青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共同启动世界艾滋病日校园宣传仪式,学校将“世界无烟日”“世界献血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系各班开展主题班会,学校通过展板形式向学生进行宣传。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活动室,每年对在校生进行健康评估,将结果汇总通知各个系部,由辅导员老师进行了解观察,学校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大学生进行帮扶。学校设有心理健康教研室,不定期邀请菏泽市心理专家,给学生开设教育心理学的选修课,促使学生增加自我锻炼的意识,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四)设置多维度的体育教学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教学目标多维度的设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水平、参与体质健康测试的目的、测试项目的设置目的、了解基本的运动知识原理等,长期以来,体质健康问题被简单认为是体质测试,与体育教学完全脱离,在校学生缺少对体质与健康相关知识的学习,所以应制定独立的教学目标,形成较为独立的体质健康知识体系。特别是在大学阶段,要掌握2~3 项运动技能和基本的体育运动理论知识,这将对大学生将来的身体发展可能具有更加持续性的影响,同时对今后体质健康科学的发展和大学体育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耐力体质测试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幽默大测试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