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昂仁县那曲一带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2021-01-08方景文戴亮亮黄锦彦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值水系灰岩

方景文, 戴亮亮, 李 新, 黄锦彦, 贺 灿, 张 俊

(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湖南 长沙 410600)

1 序言

研究区大体位于西藏日喀则市昂仁县北西,行政区划属昂仁县那曲地区,距西藏昂仁县约200 km,距拉萨约800 km。研究区为高原山区,总体呈南北高中间低,地形切割较大,气候属高原山地半干旱气候类型,特点是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年温差小,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气温5.2 ℃,6—9月平均气温10 ℃左右,水系多为支状水系,按照中国地球化学景观分区原则研究区属高寒山区景观区。

2 区域地质条件

研究区地处西藏中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I级大地构造单元属拉达克—冈底斯—拉萨—腾冲陆块,研究区北侧为班公错—怒江缝合带,南侧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见图1)。区内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前震旦系念青唐古拉岩群(AnZnq)、石炭系永珠组(C2y)、二叠系拉嘎组(P1l)、二叠系昂杰组(P1a)、二叠系下拉组(P2x)、古近系典中组(E1d)、古近系年波组(E2n)、古近系帕那组(E2p)、古近系日贡拉组(E3r)、新近系唢呐湖组(N1s)、新近系布噶寺组(N1bg)、新近系洁居纳卓组(N2j)、第四系更系统(Qp)及第四系全新统(Qh)。研究区岩浆活动强烈,岩性以新生代火山岩和中、新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占优[1]。区内构造变形由中部向南、北两侧显示出由强变弱的趋势,并且北西西向构造多为挤压变形,北西、北东向构造多呈走滑特征,而南北向地堑为典型壳层拉张应力形成。由于不同时代的地层经历的构造运动差异,区内古生代地层褶皱变形强烈,古近纪以来的地层构造变形逐渐变弱[2]。

3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区内1∶ 500000水系沉积物异常发育,共分布各类综合异常3处,其中乙类异常1处,丙类异常2处[3]。研究区内为东西向的Cu、Pb、Zn、Au、Ag等多元素的高背景区,其中在东部圈出面积有120 km2的W-U-Th-Rb多元素综合异常,异常分带清晰,浓集中心明显。在东侧格尔耿一带的石炭纪-二叠纪和火山岩分布区圈出面积约400 km2的Au、Ag、As、Sb、Bi多元素组合异常;其中主要出露在研究区北东角,面积约30 km2。

图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图

Cu、Mn、Mo组合:为中低温热液成矿作用形成的元素组合,异常较弱,推测与岩浆期后热液成矿作用有关。

B、F、Li;Al2O3、La、Th及Ba、Y、Zr组合:这三组为亲石元素组合,由于离散程度较低,分布较均匀,是组成区内岩石的基本组分。

CaO、Sr组合:这是一组与碳酸岩地层密切相关的元素组合,其背景变化与Ca质成分密切相关。

Au、SiO2、Hg组合:为单一元素组合,其中Au元素区域背景值及变化系数较大,有单独成矿的趋势。SiO2离散程度低,反映了成矿区岩石的基本组分,Hg高背景或异常呈带状或串珠状沿区内主要断裂分布,可能与断裂中局部Hg矿化有关。

4 地球化学特征

4.1 地球化学景观

研究区为高原山区,总体呈南北高中间低,地形切割较大,最低海拔为4 460 m,最高5 260 m,平均4 800 m,相对高差一般大于500 m,最大800 m。昼夜温差大,年温差小,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气温5.2 ℃,6—9月平均气温10 ℃左右,水系多为支状水系,少量为单线水系,阵发性洪流干沟,沟谷宽阔。根据上述地理及气候按照中国地球化学景观分区原则,研究区属高寒山区景观区。

4.2 元素丰度特征

研究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元素含量背景值高于克拉克值的元素有Ag、Al、As、Bi、Cd、Cs、Sb,与全国背景值相比,研究区水系沉积物中As、Cs、W元素含量较高,Ag、Cd、Sn、U与全国背景值相当,具有一定的富集趋势,含量变化较大的有cv,Cu=3.927、cv,Hg=2.872;cv,Sb=1.362、cv,Cd=1.217、cv,Cr=1.162;cv,Mo=1.136、cv,As=1.059、cv,Bi=1.62,这表明Cu、Sb、Cd、As应为该区主要关注的成矿元素。

4.3 元素组合特征

从聚类分析谱系图可以看出,在r=0.3~0.4的相似水平上,研究区元素大致可以分成3个群,一组为Ni、Cr、TFe、Co、Ti、Zn、Mn、Al、Au 9个元素,而Ag、Sn、Cd、Mo、Bi、Pb 6个元素为第二组,As、Cs、W、Sb 4个元素为第三组。

第一组9个元素中,Cr、Ni、TFe可划为一组,其相关系数较高(r=0.893),反映三者相同的地球化学行为;在r=0.910相似水平Co、Ti可划为一组;大致在r=0.8的相似水平上,Ni、Cr、Co、Ti、TFe可归为一组。

第二组6个元素中,Sn、Ag可划为一组,其相关系数大约为r=0.590;在r=0.641相似水平,Mo、Cd可划为一组,并在r=0.570相似水平上与Sn、Ag划为一组。

第三组4个元素中,As、Cs可划为一组,其相关系数大约为r=0.620,W在r=0.5相似水平,可与As、Cs划为一组。

根据上述元素相关性分析,可将研究区元素分为三组:Ni、Cr、Co、Ti、Fe组合,Ag、Sn、Cd、Mo组合以及As、Cs、W组合。

4.4 元素综合异常特征

本次共圈定综合异常16处,其中乙3级异常4处,丙1级异常12处。针对异常好的地区,展开重点评述如下:H45E009011幅是主要的异常集中区,其次是H45E010011地区,H45E008011幅地区中部以及H45E010010幅的北部地区。

从H45E009011幅看,异常主要以Sb元素为主,其次为Cu、W、Cr、Bi等,整体上异常分布在图幅东部断裂构造发育区,异常规模大,浓集中心明显,大部分异常皆被构造穿切。

从H45E008011幅看,在该图幅中心只有一个综合异常,且异常面积不大,异常元素种类少,异常所在地层基本全部为第四系,因此猜测该异常由异常迁移作用形成。

从H45E010010幅看,分布在该图幅的三个综合异常均被构造穿切,异常赋存的地层主要岩性为侏罗纪晚世二长花岗岩,含少量砾岩、含砾砂岩、灰岩。

4.5 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1)Cu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以低背景区、高背景区为主,高背景区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H45E009011幅东部以及H45E009011幅、H45E010011幅与H5E010010幅三者交界的雪山附近,高值区主要出露的地层为二叠纪下拉组块状灰岩,昂杰组与拉嘎组的砾岩、含砾砂岩,古近纪日贡拉组、帕那组、年波组。研究区中部的辉绿岩脉与花岗岩脉中亦有分布,从区域的位置上看,Cu的高值区集中在研究区主要断裂带分布地区,构造上属于韧性变形的特征,从该区的1∶50000万磁异常情况看,属于高磁异常区。

(2)Hg空间分布特征。Hg元素主要以背景值、低背景值为主,高背景区域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H45E009011幅中东部,分布的地层主要为二叠纪下拉组的块状灰岩与昂杰组的砾岩、含砾砂岩与灰岩。从区域的位置上看,Hg的高值区与研究区的干木沙断裂带接近,构造上属于韧性变形的特征。

(3)Bi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以低背景区、背景区为主,高背景区相对分散,高值区主要分布在H45E008011幅的西南角,高值区主要出露地层为新近纪洁居纳卓组灰黄色-灰白色半固结砂砾岩,二叠纪下拉组块状灰岩。

(4)Sb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以低背景区为主,高背景区相对分散,高值区主要分布在H45E010011幅西南角与东北角,H45E009011幅东南角,高值区主要出露地层为古近纪年波组灰绿-灰白-浅紫凝灰质砂岩、灰绿色含角砾凝灰岩、灰白色灰紫色晶屑凝灰岩,日贡拉组暗紫色-猪肝色砾岩、砂岩、紫红色粉砂岩、灰色泥岩、灰白色泥灰岩、砂岩、粗砾岩。

(5)Mo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以低背景区、高背景区为主,高背景区相对集中,高背景区主要出露在H45E008011幅西南部与H45E009011幅西部,高值区主要出露地层为新近纪洁居纳卓组灰黄色-灰白色半固结砂砾岩,二叠纪下拉组块状灰岩。

(6)Ag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以低背景区、背景区为主,高背景区相对分散,高值区主要分布在H45E009011幅西南角与西北角,高值区主要出露地层为新近纪洁居纳卓组灰黄色-灰白色半固结砂砾岩,二叠纪下拉组块状灰岩。

(7)As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以低背景区、背景区为主,高背景区相对分散,高值区主要分布在H45E010011幅西南角,高值区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说明该元素发生明显异常迁移,从格尔耿幅的1∶50000万磁异常情况看,属于高磁异常区。

5 结论

在对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了解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的地球化学景观特征以及元素的丰度、组合、综合异常、空间分布等五方面的特征,可为在该地区研究的地球化学以及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高值水系灰岩
养殖废弃物快速发酵及高值转化土壤修复生物肥料关键技术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南京地区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与医保支付研究
麻文化发展与高值利用前景展望
湖南省天然饰面用灰岩(大理石)资源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医疗器械:千亿市场面临洗牌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高密度电法在灰岩地区探测岩溶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