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艺术”与教育时机
2021-01-07邹金凤
邹金凤
那一年,我教六年级(1)班的语文,并担任班主任。一天,全班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考试,突然一阵“滴滴滴”的声音打破了宁静。我扫视了一圈,发现小陈正慌慌张张地把手表往书包里塞。为了不影响学生们答题的思路,我只是严肃地瞪了他一下。
小陈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出外打工,家中只有奶奶。他纪律较差、经常违反课堂纪律,下课爱打架,也不完成作业,是一个令我非常头疼的学生。
见我发现了,小陈向我挤了挤眼,吐了一下舌头,然后拿起笔装模作样地开始做题。没想到,几分钟的平静之后,铃声再次刺耳地响起,立马招致了学生们的一阵哄堂大笑。我想此时不应该再保持沉默了,我盯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用非常严厉的语气一字一顿地说:“我们有句传统老话叫‘事不过三’,请这位同学注意了!”这话中的潜台词不言而喻,学生们都心领神会,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小陈,他默默低下了头。我本以为这句不失风度,还貌似幽默的警告会使他识趣,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我的意料。
“滴滴滴滴……”手表的铃声再一次响起,在我听来,简直是公然挑战我在班上的威严,心中瞬间升起一团怒火。我冲下讲坛,走到他身边,逼视着他,并用手指指着他。小陈满脸通红,紧紧地握着手中的手表,目光投向我:“老师,再给一次机会!我再也不犯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悔意和祈求,脸颊也渗出了几粒汗珠。怎么办?我沉思着:当即收缴?还是当众把他的手表夺过来,一脚踩碎?要严厉地批评?还是不了了之?都不妥!
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眼睛看着天花板,默默地排解着心头的怒火。一分钟后,我用沉重的语气对他说:“如果再有第四次,就是真的过三了!”小陈听了我的话后,不停地点着头,说:“好好好!”然后迅速地把手表放进了抽屉,继续埋头答卷。这回,他果真珍惜我给的机会,一直到下课交卷,课室都是安安静静的。
也许是我的再三容忍,避免了对立,迎来了信任,唤起了他的良知,使他觉得愧疚。第二天,他主动拿着手表到办公室找我认错。他说这个手表是他妈妈刚买给他的多功能手表,其中有很多新颖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可以打电话。昨天考试时,他看到作文的题目是《妈妈,我想对您说》,就忍不住想打个电话给妈妈,没想到不熟悉操作,就一次次地发出声音了。他很感激地对我说:“老师,谢谢您昨天没有让我当众出丑,给我留了面子,我以后一定不会再在课堂上玩手表了,不過我担心控制不住自己,上课会忍不住偷偷玩。所以,这个手表就请您为我保管,我要打电话给妈妈时就问您要。邹老师,请给我一个改正的机会,好吗?”
听了他的话,我语重心长地说:“研究手表的功能也不是不行,偶尔玩玩可以调节情绪,还可以使人变得心灵手巧,想念妈妈也是人之常情,但关键是要懂得分清时间、场合,并适可而止,否则就是玩物丧志了。另外,你那天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老师的威严真的不合适,老师会很没面子的!不过我昨天确实给足了你面子了,你以后可不能再做这样的事情了。”他会意地点点头。我又趁机说:“人生的道路很漫长,可千万不能玩物丧志,既然你已经下定了决心,那还是你自己保管手表,至于是你战胜这个手表还是手表战胜你,就要看你的恒心和毅力了,我相信你,你一定能够经得起诱惑和考验的。”听了这番话后,小陈拿起手表,心悦诚服地走出了办公室。
经过这次手表风波之后,小陈真的改变了。他的学习成绩日益进步,自律能力也逐步增强了。他以良好的成绩向老师和同学证明,在与手表的较量当中,他胜利了。
事后,我想起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曾说过的一句话:“牵牛时,缰绳不能拉得太紧。太紧,牛鼻子就会疼,牛一疼就不肯跟着人走了。”我觉得,开展班主任工作也得学学“牵牛艺术”,对待违纪的学生,不要绷得太紧,否则拉疼了学生,激起他们的“牛脾气”就更不好收场了。适当地松一松手中的绳索,宽容、信任、尊重他们,给他们认识问题、接受教育、反省错误的时间和空间,也许会更有效果。
当时,我忍住了脾气,在看似无法下台的情况下,给师生找到了台阶,事后又伺机进行了说服教育,与其说是我给学生一个改过的机会,不如说同时也给了我自己一个机会。
我想,准确地把握适当的育人时机,对班主任而言,何尝不是一种艺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