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中小学管理
2021-01-07黄炜
黄炜
“双减”政策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属于民生工程中较为核心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且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存在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社会意义上看,能为解决社会教育焦虑提供解决策略;从个人发展来看,能为实现个体全面综合发展提供成长契机。
作为当前党在教育领域最为重要的举措,需要进一步彰显党组织的指导作用以及模范先锋作用,提升党组织定位,加强学习,形成共识,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校内提质减负,将“双减”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让党的正确主张成为老百姓自觉的行为实践。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堡垒作用。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主要理念,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在当代同样具备较高的指导作用。这对于当前的“双减”工作仍然具有現实意义。对于“双减”工作,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教师、家长和学生,社区资源等),全员行动,全过程渗透,全方位服务,确保“双减”工作扎实落地。
弘扬正能量,真抓实干争当党员排头兵。在前期已探索家校共育手册等的基础上,学校党组织要进一步密切关注舆论动向,鼓励党员教师悟透“双减”政策。同时,学校要积极开展“双减”党员亮牌行动、开设党员教师“双减增效”论坛、建立党员教师落实“双减”承诺墙、设立党员落实“双减”示范岗、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双肩增效”岗位技能竞赛、鼓励团员少先队员为落实“双减”建言献策等。此外,党员教师要以“双减”和“五项管理”为契机,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在学校管理、课程改革、作业设计、家校沟通等方面积极献谋划策,勇挑“双减”工作重担。
聚焦群众关注,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学校要把“双减”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载体,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想家长所想、做学生所需。特别是要在午休“平躺睡”管理、课后安心班托管、素质班提质等方面下功夫,切实做好家长释疑、学生教育、驻校机构管理等工作,把“双减”工作落细落实。
一个时期以来,唯分数论的竞争环境导致教育的短期功利主义。追求所谓的“短平快”,会导致长时间无休止的课业学习,不仅揠苗助长,而且过重的课业负担还直接损害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身心健康。“双减”政策的落地给日益激烈的校内校外竞争降温,倒逼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发挥各自主体作用,尊重教育规律,让学生更好地成长,达成改革的目的。
转变教师思维方式最为关键。双减政策下,教师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学校作为“双减”主阵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是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发展才是教育的终极追求。减少作业,可以让孩子多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多思考,多阅读,多参与实践锻炼,增加课外兴趣活动的参与频率,进而达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提升的目的,给予孩子独立的成长空间。
学校要提供更丰富的学生成长空间。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评价方式进行优化与完善,不得仅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要,将丰富的特色课程与学校的课后服务结合起来,将特色课程评价与特长评价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愉快、童年的幸福。这样可以降低家长的焦虑,理性地预期自己孩子的发展。
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升教师教学专业素养。实施“双减”以来,学生的校内时间明显延长,学校以及教师的责任更重了。也许会有部分教师不理解甚至有抵触,学校必须积极引导,分步处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在“教什么”的问题上,一直做得不错。但优秀的运动员未必可以成为好教练,教师在“怎么教”上还有不少提升空间。因此学校要抓好集备工作,尽最大努力向课堂要质量,精准辅导,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这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一环。
总之,学校作为办学主体,既要有自主权,又要尊重教育规律;师生作为教与学的主体,既要尊重学生受教育权,又要尊重教学规律;家长作为家庭教育主体,既要有家庭教育自主权,又要尊重成长规律。学校管理者需要将“双减”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渗透,完善当前的管理方式,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