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感教育为内核建设校园文化

2021-01-07黄蔚青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黄蔚青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指引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情感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又是校园文化的具体内容。广州市海珠区江南新村第一小学校立足区域实际,积极探索提升学校内涵,以情感教育为内核建设校园文化。

一、建设学校环境文化,彰显怡情雅致

优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百科全书。与学校理念相融合的校园环境,对师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校园环境充满着文化色彩,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讲话”,努力让“黑板描绘生活的蓝图”,努力让“操场唤醒生命的活力”,有利于学校形象的塑造和提升。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我校用“以情育人”的文化理念打造“怡情校园”,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尽显校园文化的底色。通过整体规划,让校园的每一处景物都呈现出生机活力,显示出校园独特的文化内涵。例如:古韵悠悠的会议室、办公室、校园走廊等凸显团队精神和师德修养;校园小广场、文化主题墙、长廊等外部景观显示出校园布置的整体性、艺术性和教育性。师生行走于诗情画意的校园中,外在形态的情韵,引领师生的情趣;内在寓意的人文、内涵,彰显以情育人的“神韵”。清新高雅的文化气息润物细无声地引领师生情趣。

二、构建学校制度文化,体现人文关怀

1. 制度文化民主透明

管理既要讲究人性又要讲究制度,两者有效结合。坚持规范的层级管理,寓情于理,以理服人,激发每一位行政人员,每一位级长、学科带头人及教师的责任感,深化他们的奉献意识。提高学校成员在各项工作中做事、成事的能力,让每一位行政人员、每一位年级长、学科带头人及教师都成为学校发展的主要力量,优化管理方式。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师考勤制度、科组教研制度、教学常规制度等,注重多元评价,激活竞争机制。以情感支撑刚性管理,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切合学校的实际,诱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规范的制度中蕴含着温暖的人文关怀,使师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让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2. 制度文化全員参与

近年来,随着校务监督的大力推行,实现了评价对象从客体到主体的转变,更体现对人的尊重,更善于发掘人的潜能,使校园成为师生的生命共同体。学校成立校长议事委员会、校务监督委员会以及教代会。重大的决策必须先经校长议事委员会讨论通过;学校的评优、晋级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规章制度经教代会广泛讨论修改后公布。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校长牵头,定期组织召开行政会议,行政人员对分管工作进行汇报,校长总结并提炼工作重心,创新工作思路,体现了“常规工作抓落实,创新工作出精品”的工作模式,既监督调控基层工作,又全员参与,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才能。学校的制度文化呈现层级管理,提高了教师的执行力,打造了和谐团队。

3. 制度文化成为习惯

情感式的人文管理受到广大教职工的认同,它不仅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而且科学性强。学校实行骨干教师评聘制以及青年教师导师带教制后,广大教师都能自觉地更新教育理念,探索适应课改的教学模式,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评价制度结合师德规范与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等维度,将评价逐渐转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三、打造学校行为文化,营造温情氛围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以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组织文化,从而更好地规范和激励师生的行为,增强师生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就是学校行为文化。

1. 学校暖师心,点燃教育激情

一所优秀的学校,会为教师提供优秀的服务,把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让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学校发展成就教师发展。

校长良好的品格和规范的言行时刻影响着教师,也决定着教师团队建设的成效。每一位教师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个性和潜能上也有所不同。尊敬教师,努力让每一位教师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做适合自己能力的工作,是学校的用人原则。教师很快可以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成为学校发展的主要力量。用情、用心走进教师心灵,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教师,及时发现教师的优点、亮点、进步和独特之处,在每周的校务工作会上交流汇报,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表扬。启动“优势成长”工程,帮助并引导教师把优点转化为优势,优势发展为特色,激发每个教师的内驱力和幸福感。

2. 师爱泽童心,润泽学生心灵

新时代的教育,倡导立德树人。想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修养,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见贤思齐,提升修为,以情激情,让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真实有温度的关爱,这样才能更好地扮演好学生的人生导师。

幸福成长,就是每个儿童在体验幸福中得到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求,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有机会成为参与未来社会建设的合格公民。因此,教育需要让每一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在学习与探索中挖掘自我的潜力,获取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的信心。

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现学生闪光点,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优化生命、美化生活。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的学习生命需要得以彰显,师生成长共同体得以优化,真正实现“亲其师必信其道”的愿景。

3. 家校心连心,共担教育责任

我校历来重视家庭和学校的合作育人,通过家校共育更好地将情感教育融入学生的成长环境。“融情家园”机制促使家长理解和接纳“教有真情、育无止境”的教育观念,使孩子在尊重、自由、和谐的家庭环境中,获得学校以外更多的探索实践与自我实现的机会。“融情家委会”使学校与家庭教育无缝衔接,有效加强了家长对学校“情感教育”理念及实践的认识,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办学理念的理解与支持。例如每学期开设“家长进课堂”的活动,搭建平台让家长走进教室,与孩子一起参与多元有趣的体验学习活动,促进家校联动教育的效果。建立“家长俱乐部”,为家长之间互相学习交流提供平台,有利于家长及时调整教育方式,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以情感教育为抓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了学校核心文化的价值引导、情感激励,彰显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三者文化主体的地位,逐渐呈现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促进了学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