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1-01-07梁展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5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美术教育学科

梁展华

【摘要】互联网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在飞速发展,被喻为新一轮“工业革命”,教育信息化进程已经写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探索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互联网技术如何提高教育效果,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和教育改革中应该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学科;美术教育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多元化电子设备进入平常家庭,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许多情趣。我们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方便地搜索信息、欣赏图片、观看影片、享受音乐、与亲朋好友交互讨论、互动点评等。把这种基于便携性的移动终端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使教育成为受益者是我们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美术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单向的信息传递,局限性的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灵活的学习空间,自主的探索条件,自由的交流互动环境,是一种有效的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灵活、低成本、高效率的评价方式。

在新冠肺炎疫情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下,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兴起互联网线上教学,让人们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开拓新教学方式,作为课堂教学辅助和丰富教学形式的重要性和意议。

一、互联网技术发展与教育技术改革的关系

党的十九大对教育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将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互联网及智能化环境不仅推动着教学的方式的改变,而且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已得到国内外的共识,教育信息化已成大势。

而美术是视觉艺术和造型艺术的结合,因其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基于移动终端利用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的形式,能以高效、便捷、形象视觉化、资源丰富等特点极大地提高美术课堂效率和丰富教学模式,并能以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能够得到质的飞跃。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科技教育的优势,能更灵活多形式地达到美术教学效果。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教育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推进教育创新。教育的发展对于以人为本的发展显然具有特殊的意义,教育本就面对人,一切便于人的教育手段都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互联网本身就是信息、资源的快速交换的技术,处处体现为人服务;教育的发展既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与要素,同时又是促进经濟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推动教育技术发展,促进教育与科技、科技与生产、生产与环境、环境与社会等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改革需要创新,互联网及信息化技术革命被喻为“新工业革命”,一场新的技术潮即将或者已经悄然来临,教育改革创新必须利用新技术服务教育。

三、互联网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范畴

教学平台主体从桌面到黑板再到教学多媒体一体机,每一代的发展都丰富了教学方式。基于互联网的移动终端教学的介入,也将会是未来教学平台的一次跃进。笔者认为,基于移动终端的互联网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范畴主要有:

(一)创造灵活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及相关应用,给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素材,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更自由主动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研,更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现代多元化人材。学生可以个人或以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并跨越距离进行交流合作,以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体验,促进经验交流激发创造精神,

(二)便于搜集丰富的教学素材,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再不局限于课堂有限的时间和课本有限的资料,教师利用移动终端向学生推送形式更多内容更丰富的欣赏学习素材,如,更多优质作品、网站链接、电影推介、APP应用等。丰富的素材更利于提高学生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三)更便捷、高效率的成果交流与展示方式,使教学评价更广泛有效。利用互联网向广大家长师生推送教学成果,是一种低成本更广泛的评价交流方式。

(四)突破时间和空间界限,实现重难点二次教学。将课堂中的教学重难点或拓展内容制作成视频微课和课例,通过互联网推送给学生及家长复习和课外拓展。

(五)在疫情等特殊时期,移动互联网直播教学可以替代课堂教学。

四、现阶段可实现的移动互联网教学方式

(一)移动互联网终端在课堂中的应用

现阶段,学校的信息化电教设备普遍是装在黑板旁的一体机电教平台。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主观地选取教学素材进行展示和教学,展示的内容不可能太多,范围也不可能太广。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学习信息的接受是被动的,信息内容是单一的,信息量是缺乏的,情感色彩是片面的。如果把便携的移动终端应用到课堂,学生就可以利用人手一台的设备,在老师建设好的素材库里和互联网上主动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正是实现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良好教学方式,更能体现生本教育。

(二)移动残联网终端在课外的应用

教师可以把课程里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课视频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加深理解知识;教师把课外拓展的知识素材,利用互联网和APP应用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把学生优秀作业制作成电子展览,推送给广大学生家长,使作业评价面更广泛,也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展览和评价方式;师生家长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建立班级群、对展示作品点评等方式进行交流互动,使教学评价更自由更广泛。

展望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移动终端的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AI技术与虚拟技术发展成熟时,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技术,使教育变得犹如身临实境、让教学可以创造无限可能,这正是课堂教学的未来。而现阶段,基于移动端的互联网教学应用只是我们迈向未来的踏脚石,多元、灵活、身临实境的教学画卷正在展开。

总的来说,基于移动终端利用互联网和丰富的APP应用进行美术教学拓展,是一种很灵活多元、低成本、高效率的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交流合作的教学方式,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是深远的。

【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移动终端下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c2020032)】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教育部.

[2]王海琴,王治平.谈如何将移动终端有效运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中[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3-4

[3]吕军.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美术课程教学效率探讨[J].成才之路,2020(12):125-126.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美术教育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