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资源的使用策略

2021-01-07张婧婧孙明霞

辽宁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乡土家乡资源

张婧婧,孙明霞

(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

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乡土资源作为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包括自然景观、地域特色、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利用乡土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开设校本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对乡土资源的选择要符合课标并进行分类

在地理教学中,获取乡土地理资源的途径主要包括新闻媒体、政府职能部门网站、地方统计年鉴、研究论著、文献、《魅力辽宁》《滨城大连》等地方课程教材以及实地考察等。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乡土资源都可以作为素材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的乡土资源不仅要服务于地理教学,与地理教材内容一致,还要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因此,地理教师要对搜集到的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

乡土地理资源的分类方式可以按照主题进行,如按照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人口、工农业、交通运输、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形式进行,如按照图片、模型、音像、文字资料、户外场所、景点、社区等进行分类。这样建成的乡土资源库,便于查询和使用。

二、构建乡土资源与地理教材结合的框架

目前,在知名学术网站很难检索到的乡土资源与初中地理教学结合类的文章,多为高中阶段如何进行乡土资源开发类的案例。

笔者基于教学实践,依托人教版地理教材,研究将乡土资源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尝试构建乡土资源与地理教材结合的框架(见下页表1)。

三、地理教学中乡土资源的使用策略

表1乡土资源与地理教材结合框架

(一)将乡土资源作为教学素材

1.利用乡土资源导入新课

导课时利用乡土资源创设情境,能够唤起学生对家乡的感性认识与回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七年级上册“聚落”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大连街景的新旧照片,制作发展历程图集,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猜地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追问学生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最初没有判断出图片是家乡大连?第二,现今的大连发展成了什么模样?

看图片猜地名这一抢答情境能快速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播放照片,能够让学生的思考经历由困惑到恍然大悟的过程,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在这一过程中追问上述两个问题,学生会结合刚刚看到的图片说出过去的景观特征和目前的景观特征。学生在回答中无形间将乡村和城市的景观特征进行了对比分类,同时也总结出乡村是可以逐渐发展为城市的,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是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这样设计既阐述了聚落的分类又比较出了景观差异,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能够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2.利用乡土资源列举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教学内容,利用身边的乡土资源进行举例,学生会有一种熟悉感,同时会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在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我们生活的周边是否存在着海陆变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大连海陆变迁的例子很多,学生很容易找到话题,从身边熟悉的地方进行举例,如星海广场填海造陆工程、钻石湾附近的填海造陆工程、新机场的填海造陆工程等,这些案例大多数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教师可以用第二个问题启发学生:除了人为原因,是否还能找到自然原因导致海陆变迁的例子?学生积极思考,后面的讲授也就水到渠成了。

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大连金石滩的龟裂石——据说这种石头比金子还贵重,因为它记载了大连的海陆变迁,是历史最好的“证人”。龟裂石表面有裂缝,说明它曾经暴露在空气中,经历过风吹日晒,仔细观察,还会看到缝隙里有非常细小的沙粒,这是长期经历流水侵蚀而留下的证明,是由海平面升降导致的。这一设计,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还能把学生的好奇心从课堂带到课外,变被动为主动。

3.利用乡土资源设置背景资料

地理教材中不少活动题的例子离我们的家乡较远,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将这些例子进行改编,换成家乡的背景资料。比如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一课中,活动题展示的是海南琼海的资料,琼海与大连都是靠海的城市,因此笔者将背景资料做了如下改编。

【资料1】“十年未见‘大连刀’,昔日美味已成‘豪’。”大连人有按时令吃鲜味的习俗,中秋之后吃螃蟹,冬季要吃肥厚的刀鱼。大连刀鱼外观薄似银刀,口感细腻。由于过度捕捞,如今渔民在渤海湾线内“漂”一星期能捕捞上一条比较大的带鱼就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了,近十年市场上的“大连刀”几乎也已经绝迹。

【资料2】老师是一个忠实的海鲜爱好者,可是近期买到的虾爬子吃起来总有一股汽油味,有的虾爬子加工后会变成绿色,同学们有类似的经历吗?

这两则资料都源于日常生活,学生参与度高,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也能够总结出“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不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可以变成非可再生资源”的结论。这样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4.利用乡土资源设计探究问题

地理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的某个知识点为学生设计探究问题。设计的问题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一课,涉及山区面积广大的优劣问题,此部分是作为教材正文直接呈现给学生的,如果直接让学生阅读教材就失去了引发学生思考的机会,也不容易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笔者设计合作探究问题,通过互动交流、思维碰撞,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探究问题:大连地区多为山地、丘陵(阅读大连某地地形素描图。见图1),大连可以开发哪些产业?在开发的过程中有哪些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通过讨论充分挖掘素描图上的有用信息,从而提出各种各样的开发建议和对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寻找家乡山区的优势和弊端着手,梳理出分析某类地形对人类活动影响的一般方法。优势即为开发方向,弊端则是治理方向,无论是开发还是治理都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中,对区域进行多角度分析,能够锻炼学生以区域的视角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两大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突出了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与此同时,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也懂得了尊重自然规律的必要性,能更加客观地分析区域开发中存在的人地关系问题,形成人地协调的观念。

在这一环节,探究问题设计的质量是关键。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把握研讨问题的难度,将探究问题设计得有梯度、有价值、有一定开放性,唯有此才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

5.利用乡土资源编制练习题

近几年的大连地理中考试题中都出现了与乡土资源结合的案例。例如在2017年的地理结业考试中就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目,考查了家乡大连的地形、地势特点。

例题(2017·大连中考):

刘先生去游览时选择了环保又经济的“共享单车”。这种通过网络灵活租用自行车的公共服务,在我们家乡大连较难普及,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丘陵地形起伏较大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半岛南端三面环海

D.河流密布,河湖众多

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试题,教师可以在讲授相应章节时提供给学生,也可以改编或者原创试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地理试题是源自生活、富有生活性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对周围生活区域的关注,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地理是一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学科。

(二)将乡土资源贯穿课堂始终

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研读地理教材,找到能将乡土资源贯穿整个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例如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一课,教师可以从家乡的大黑山入手,设计户外郊游情境,在这一情境下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主题活动。

【活动一】打卡拍照地点,初识山体部位,在景观图和实物模型上熟悉山体部位的名称。

很多学生虽然有爬山的经历,但却不了解山体部位的名称,教师出示山体照片和山体模型,有利于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并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活动二】利用山体模型,合作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认识山体的部位名称,总结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结合山体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能够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做好铺垫,为下一环节的挑战任务提供指导。

【活动三】完成漂流、登顶、攀岩等挑战任务,通过应用环节进一步熟悉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部位的特点。

模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对重难点进行了巩固、强化。

三个主题任务都紧密围绕户外郊游这一活动进行,将乡土元素贯穿始终。学生在家乡秀美风光和乡土情境的引领下,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积极参与到每个环节的活动中,在动手体验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也提高了地理实践的能力。

(三)布置乡土资源研究性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假期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统一发放学习任务单,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研究任务自主设计学习任务单。

【案例1】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在我们的家乡大连有哪些宗教建筑?请同学们在放假期间拍摄家乡的宗教建筑,介绍他们的名称、建筑风格、起源、主要信奉的国家和地区等并制作研究性学习报纸,自主设计排版。

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而布置的户外调查任务,旨在鼓励学生多走、多看,开阔视野。在寻找家乡宗教建筑的过程中,学生把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获得体验,并整理编辑报纸,有助于其构建知识框架,产生探索家乡的愿望。

【案例2】隐藏在超市里的“大学问”——探究东北三省的商品粮。(见表2)

这是笔者针对八年级下册“东北三省”一课的活动题为学生设计的假期分组研究性学习任务单。我将班级分成若干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组内合作,到附近的超市进行调查,记录粮油产品的产地,并绘制产自东北三省的粮油占比饼状图。学生根据占比推测出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并形成探究问题——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该学习任务单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着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表2地理研究性学习任务单

通过开展这样具有乡土特色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丰富了地理课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激发了学生在真实的地理情境中观察、行动和思考的潜能,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总之,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地理教学,便于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可以从熟悉的环境入手,学习地理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提高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从而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乡土家乡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乡土中国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读《乡土中国》后感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