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问题导向方法论的内在机制
2021-01-07杨慧
杨 慧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250100)
问题是什么?马克思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回答:“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毛泽东指出:“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2]问题是人们在对客观存在的不满足或质疑的主观意识反映,是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主观与客观、历史和前瞻、普遍与特殊的统一,更是时代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先导,没有问题,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历久弥新,就没有时代的滚滚向前。基于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形成问题导向方法论,即从问题出发,将内含前瞻性的自觉问题意识作用于实践,科学地认识问题,准确地分析问题,正确地解决问题,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双向良性互动。习近平强调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并根据新时代的新问题、新要求创新发展问题导向方法论的内在机制。
一、瞄准问题:以科学地发现真问题为前提
问题存在真假之分,真问题能够正确地反映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的真实需要,真问题的解决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力量。相反,假问题往往是社会发展已经解决或者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问题,同时也不是基于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正确反映,这些问题地解决对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进步无大作用。新时代下坚持问题导向方法论,首先要求我们科学地发现问题,判别纷繁复杂的各类社会问题,找到符合发展进步要求的真问题。
“问题”的发现和提出不是主观随意的想法,而是首先基于一定立场的思考和反映,政治立场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问题”的真假。马克思主义是彻底完备、与时俱进的科学真理,闪耀着时代的光辉,第一次站在无产阶级解放和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寻求人类的真正解放。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3]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尊重人民意愿,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将人民的向往和时代的进步融为一体,是纵观历史、现实和未来最正确的政治立场。同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正确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首要步伐,只有正确地找到属于自己时代的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主体,所以我们要以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去发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秉持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以人民为中心发现“问题”,“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4]。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重要最核心的位置,深入了解人民的切实需求,科学发现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以此为契机,鲜明指出如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消灭贫困以及用积极有效地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等一系列新时代面临的真问题。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从客观实际出发是发现时代发展进步的真问题的另一必然要求,一切脱离客观实际的问题都是虚假问题。“‘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6]实事求是地发现时代的真问题,要求我们要以开放的姿态看待国内外,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反映各种事物及其发展进程,准确及时地掌握发现问题的主动权,总结发现问题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以及二十四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场合中提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状况,聆听时代的声音,把握发展大势,找到独属于当下时代的真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7]面对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习近平科学指出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问题;面对中国处于新时代的新历史方位,提出如何顺利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问题;面对复杂变动的国际格局,指出要把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问题;面对党内管党治党不严的严峻形势,发现要勇于开展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从客观实际出发,一直是习近平科学发现和瞄准问题的根本前提。
二、追根溯源:以准确地分析把握问题为依据
马克思认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8]矛盾是推动社会前行的动力,而问题是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矛盾在人类进程中具有普遍性,无时不有,无处不有,各式各样的矛盾造成了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坚持问题导向必须抽丝剥茧,追根溯源,以准确地分析问题为依据,即把握不同问题的形成原因、地位以及发展态势。
首先,探究问题的形成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我们分析问题的首要考量。“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承认世界的变动性和规律性,就不能不承认矛盾的必然性和永恒性,就不能不承认问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9]新时代,我国发展历史之悠久、领域之宽广决定了问题具有普遍性,把握问题要首先分析问题具体的、历史的和多样化的本质原因,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问题的形成看,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条件的不可抗力,是群体还是个体的原因;从造成的时间看,是历史的原因还是现阶段工作的原因;从原因的性质看,又包括思想原因、政治原因、理论原因或者实践原因等等。不同问题成因直接造成问题的地位和影响力的不同,进而解决步骤和措施都将不同,所以要深入思考,全面把握。针对新时代发展,习近平指出分析问题“要弄清楚哪些是体制机制弊端造成的问题,哪些是工作责任不落实造成的问题,哪些是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10],挖掘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基于问题原因把握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不同类型的问题,例如道路问题、发展问题、党性问题、利益问题、战略问题、政治问题、原则问题等,由此出发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其次,利用唯物辩证法,探寻问题的层次性是把握问题的关键方面。坚持问题导向要以问题的普遍性为出发点,仔细剖析,分清主次,把握其中处于矛盾对立统一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质量互变过程中处于质变关键点的问题、辩证否定过程中开展否定阶段的问题、涉及全局变革的顶层问题等等,同时时刻警惕出现的小问题、新问题和偶然问题等,防止小问题造成“全局性、颠覆性的灾难”[11]。准确地分析问题的层次性贯穿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发展历程的始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总体建设上,习近平总书记准确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成败的首要问题,执政问题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关系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事关长远发展的问题,以及重大战略问题。在具体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了这一具体领域内存在的4个重点解决的问题和3类需要清醒认识的问题。无论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上,还是某一具体领域的发展上,习近平在繁杂的问题面前,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地厘清不同问题之间的关系,准确地发现其中的重点,为问题的有效破解提供了有力依据。
最后,深入分析问题的前瞻性,发现问题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研究问题的上升要求。马克思曾直接阐明:“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2],最终实现人类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人类从被动地接受世界到达到一种自觉的状态,就是面对问题,找寻规律,运用规律的一个过程,所以分析问题不仅要看到问题的原因、问题间的区别,也要在分析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研究,总结问题的发展规律,为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13]问题具有前瞻性,蕴含着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不同种类的问题,注重问题间存在的共性与个性,善于利用重点突出问题中的发展基调,积极发现萌芽问题中的发展机遇,掌握偶然问题下的发展倾向,研究历史中问题的发现、认识和解决,从而形成关于问题发展的科学规律体系指导实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面对着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呈现出来的具体问题,能够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规律,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具有中国智慧的问题措施。从消除贫困问题中概括出脱贫攻坚问题的解决重在精准,精准扶贫,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和“怎么扶”的问题,创新发展脱贫理论,为世界领域内消除贫困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选择;从党内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考验以及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弱化问题中,明确指出从严管党治党,勇于开展自我革命,为破解执政党建设当中的“哥德巴赫猜想”提供了全新途径。新时代,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问题发展规律是分析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动着问题导向机制的顺利运行。
三、统筹布局:以科学地解决问题为目的
恩格斯在论及历史发展时指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合力,就是历史。”[14]同样问题是历史的发展,不同的矛盾造就不同的问题,问题之间紧密相连,所以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各方合力的协调推动。这既包括主观自觉也包括客观规律,既要加强顶层设计也要发挥群众力量,共同聚焦于解决问题,才能精准全面地解决好问题。
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一个鲜明而正确的问题态度,保持坚定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新时代,问题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问题导向要时刻审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信马克思主义,在根本的原则、利益和道路问题上,旗帜鲜明,方向明确,立场坚定,将正确的政治立场体现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新的历史方位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集聚了问题视域下的中国智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汲取力量,寻求解决办法。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领域,习近平强调解决好问题就要树立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开展实践活动,“奔着问题去”[15],直面、正视、承认目前发生的问题,时刻提防将要发生的问题,注意防范已经解决的问题再次发生,高度重视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务实戒虚,在主观态度上打好解决问题的坚实基础,避免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想动摇造成更大的问题,不逃避,不犹豫,不夸大。
问题的存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坚持问题导向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统一。问题具有客观性,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解决问题要从问题的客观规律出发,从我国发展的大逻辑大形势出发。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消灭和创造规律,要积极地运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即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引导问题的解决向着良好态势发展。从社会的主要矛盾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下,人民的要求由单纯的物质需要转变为在政治权利、社会生活、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立体化、多样化的需要,问题的复杂存在要求当前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把握机遇,与时俱进,注重考量问题的多重联系,细致探讨各类问题的影响范围、发展趋势以及改革重点,不断深化问题的客观发展规律。其次,问题的科学解决要在遵循问题规律的基础上,把握时代发展的现实状况。从实践层面来看,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全球化浪潮加深,国内全面深化改革,要善于发现改革机会,抓住变革的转折点,“要加强形势分析与研判,抓住机遇,赢得主动”[16],既要有问题防范的先手,又要有改革的高招。从理论层面来看,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支撑,同时也伴随着理论与实践的飞跃,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坚持问题导向要贯穿改革创新精神,革弊鼎新,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跟得上理论的进步,迎难而上。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善于发现问题的新特点和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方法并总结提炼,丰富问题解决的理论体系,切实有力地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双向互动。
问题本身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坚持问题导向要把问题想深,想细,想透,坚持科学统筹,促成问题的协调解决。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基础,通过分析问题得到了关于问题的形成原因,所处的地位以及它的发展倾向等等。解决问题时要以此为依据,深入剖析了解问题的内在本质,全面而具体地探索问题的组成部分和内在结构,全方位系统地总结关于问题的认识。坚持问题导向,第一,着眼于全局和整体解决问题,按照系统论的方法,科学分配解决问题各方面措施的力量,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重点突破同时又谨慎不忘细小之处,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同时关注新问题的产生,“注意分类指导,既要有全局的统一性,也要有局部的灵活性,发挥好导向和激励作用”[17]。科学的统筹不仅是包括统筹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还包括统筹解决问题的外部环境,要拓宽视野,将问题放在国际国内、党政国防外交、改革发展稳定等各个领域当中,全面地看待问题在各个领域下的作用,解决措施要具有针对性和精准性,紧抓落实,保障问题解决的实效性。第二,问题的解决是由人去实施和操作的,不同的行为选择、方式方法会造成可能截然相反的影响,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协调处理好各主体的行动方式,加强各主体之间的沟通,密切行为主体的联系,推动取得最大效益。最后,问题性质的不同,问题措施的时效性也相应不同,坚持问题导向要“分清轻重缓急,妥善解决”[18]。对影响深远,作用长久的问题要久久为功,逐步解决,而对于当下社会的迫切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生活的紧要问题要作为解决长久问题的突破口,及时有效,重点把握,集中全力,抓紧落实,以此达到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各种不同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的目的,推动全局工作的顺利进行。
解决问题要重视“由谁来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马克思主义自创立起就具有人民性的优良传统,马克思将为最广大人民的解放作为自己思想鲜明的政治立场,毛泽东提出要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人民为中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19]。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主要依靠力量,中国各个领域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人民力量的发挥。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是要在纷繁复杂的问题当中,深入群众,了解人民的迫切需求,着重注意事关人民福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紧要问题,重点解决,长效落实,保障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二是要贯彻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发挥中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正确引导群众解决问题,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针政策内化于人民群众的心中,“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20],外化于人民群众日常的实际活动,凝聚起全体中国人民的合力,发挥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是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双向互动的重要先导。新时代,习近平以锐利目光审视时代形势,把握时代脉搏,原创性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实事求是,追着问题去,善于发现问题,全面而具体地分析总结问题的客观规律,科学统筹各项解决方案,形成一个高效的问题系统,协调推动问题导向的内在机制高效运转,不断促进各项问题地逐步解决。坚持问题导向是新时代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的方法论之一,正确地发挥问题导向的力量能够提高人们发现问题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有助于解决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