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增强港澳青年学生文化认同的新路径

2021-01-07刘茗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大陆文化教育

■刘茗飞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逆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民粹主义与分离主义气焰高涨。在此背景下,港澳地区与大陆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层面的矛盾逐渐显现,西方反华势力的出现使得矛盾进一步激化。这对于港澳地区的法治与社会环境安定有着恶劣影响,更危害到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港澳青年学生的三观仍处于培育形成阶段,极易受到外来文化思潮影响。港澳青年学生的三观是否正直、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对中华文化是否高度认同,关乎港澳地区与大陆地区的和谐统一,也关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立。因此,文化认同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港澳青年学生文化认同现状

(一)文化认知

文化认知是文化认同的基础,主要指文化主体对于所属文化的认知能力。从决定因素来看,文化认知主要取决于文化主体的心理、经验及思维定式。以此来看,港澳青年学生的文化认知呈现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港澳青年对于中国大陆地区的名胜古迹、古典名著等经典文化符号有着较高的认知程度,但当进一步探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及文化意义时,港澳青年大多展现出一无所知的态度。这直接反映出了港澳青年学生的文化认知处于较低水平[1]。

(二)文化态度

文化态度主要指文化成员对于所接受文化展现出的态度,是考量文化主体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部分。文化态度评判涉及多个标准,包括对自身群属身份的判断、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文化情感意志的考量。港澳青年学生所展现出的文化态度中,积极因素占大部分[2]。从庆祝节日习惯来看,港澳青年学生虽然对西方节日展现出了较高的关注度,但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更高的认同感与参与度。大部分港澳青年学生为自己的国籍与民族感到自豪,同时也对中华文化有着较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但在具体行动方面,港澳青年学生较为犹豫与迷茫,与积极的主观意愿有着较大差距。

(三)文化行为

文化行为主要指文化主体在肯定或否定所属文化时所展现出的行为,是文化认同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化行为会受到行为主体思想、情绪、意志等多个因素影响。因此,港澳青年学生的文化行为会受到更多因素影响。对学校的教育方式选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教育方式选择方面,港澳青年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实践、主题文艺活动,对于这类集调研、考察、娱乐、教育于一体的教育形式有着较高认同度;对于相对平淡枯燥的理论教育则反应平平。

二、新时代背景下港澳青年学生文化认同的理论遵循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认识是文化认同的理论源泉

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所属民众对自己的民族与社会身份缺少认知,必然难以形成一个强大而又团结的共同体。归根结底,中华民族联结中华儿女在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共识,是一个强大的综合共同体。首先,共同的地域意识。在千百年来无数人民艰苦卓绝奋斗的过程当中,五十六个民族为祖国的大好河山奋斗,最终形成了中华儿女的共同地域。这不仅包括了山川湖海等地理环境,更包括了各民族同甘共苦的团结精神[3]。香港、澳门两地自历史记载以来便是我国领土,要以共同的地域意识作为生存发展基础。其次,共同的语言意识。对于中华十四亿儿女来说,各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就是国家通用语言,其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过程中,推广使用国家共同语言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这对于加强港澳地区青年学生与大陆地区沟通交流有着良好推动作用。最后,共同的文化意识。中华民族在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时,历经多个民族的混杂联结与分裂消亡。港澳青年学生与大陆成员进行的文化接触、交流、碰撞,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也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文化的认同。

(二)“一国两制”是文化认同的理论根基

为维护国家的和平统一、解决台湾问题,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一国两制”理论是共产党提出的一项伟大创新举措。首先,“一个中国”原则。中国推行“一国两制”以“一国”原则为前提。对于港澳青年学生来讲,必须要让其意识到无论何时何地,有且仅有一个国家与中央政府[4]。“国家统一”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国两制”的核心,根本原因就在于国家统一是民族最根本的利益,包含着五十六个民族最真挚的情感,紧紧相连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希望。其次,两种制度并存。传统国家通常只实行同一种社会制度,“一国两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构想。在港澳地区推行“一国两制”,有助于维护港澳地区稳定性,并且有极强灵活性,对于港澳地区社会稳定发展、经济繁荣向好、人民百姓幸福生活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港澳地区高度自治。在港澳地区回归后,要想处理好其与大陆地区的政治、社会关系,就要适当放权,坚持港澳地区高度自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央完全放权,而是在港澳特别行政区遵守宪法的情况下,依法实行高度自治。

(三)马克思主义是文化认同的理论借鉴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围绕人的生活状况、自由解放与全方位发展进行,其中人的主体性占据重要地位。只有对人有了基本了解,对于国家本质有了基本认识之后,才能够形成正确而又客观的文化认同知识及信念。培养港澳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需从马克思主义人学基础出发,借鉴存在论、需要论、实现论进行阐述[5]。首先,人的存在论。马克思指出,人从主体来看是作为自身而存在,从客体来看是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简而言之,人既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而存在,又可以作为一个客体不断从周边环境中汲取养分。开展港澳青年学生文化认同培育工作符合人的存在论,在接受文化熏陶与教育过程中,港澳青年能够通过理论及实践完善自身。其次,人的需要论。人作为自然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有饮食、排泄等基本生理需要,同时也有人生理想、政治经济追求的社会性需要。当人们生活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经济状况有所提高后,人们就会对自身权利、政治要求等产生更高的期望。培育港澳青年学生文化认同是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值得社会大众加以关注。最后,人的实现论。人要想实现自身价值,必须从事能够满足自身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劳动,并在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从中脱离出来[6]。人的价值实现必须先以物质满足为基础,再通过后续精神自由,才能真正走向文明自主。对于港澳青年学生来说,培育文化认同是其实现价值的必然路径。只有从内心真正做到文化认同,个体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因此,需结合国家具体政策及港澳发展历史对港澳青年学生进行文化认同培育。

三、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增强港澳青年学生文化认同的新路径

(一)凝聚价值共识,夯实文化认同基础

增强港澳青年学生文化认同,首先就要让港澳青年学生认识并尊重港澳地区与大陆地区的文化差异。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港澳青年学生接触到多种外来文化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迥异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与大陆地区民众存在思想及认知上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亟需一种核心价值观来协调统一港澳青年与大陆青年的意志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历史沉淀、结合时代发展需要所发展出的一种价值观,是港澳同胞与大陆民众共同的文化基因。因此,应尊重大陆与港澳地区的文化差异,唤醒港澳青年学生的群体意识。其次,夯实物质基础。对于港澳青年学生来说,中国的物质力量储备越强,自身就能获得更加丰富的物质和文化利益。对于国家而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也能够吸引更多人产生认同感。因此,促进港澳青年学生文化认同,需建立在国家雄厚经济实力基础之上。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发展,推动自身文化实力提高、社会发展程度提高、经济水平提高。最后,提高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在当下混乱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提高国家软实力有助于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心,有助于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在增强港澳青年学生文化认同过程中,中国需要以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面对外来文化,以改革、创新的态度面对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增强文化软实力,对港澳青年学生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二)沉淀文化内涵,坚实文化认同支撑

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内核。提高港澳青年学生文化认同,必须从挖掘、沉淀自身文化着手,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构建文化认同坚实有力的支撑。首先,深挖传统文化内在精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儒家思想一直备受推崇。无论是在国家危难之际,还是在和平年代,儒家思想所传达出的爱国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又如中国人“以和为贵”的思想,同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追求人、环境、万事万物和谐发展的思想,在维护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含了大量值得深究的思想与文化,应对其进行深挖。其次,重构中华思想文化。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华民族自古便是一个包含着多元民族的国家。多元化的民族组成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元素。换句话说,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属于包含关系。囿于历史社会发展差异,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发展也大不相同。港澳地区与大陆地区的文化差异也是来源于此。因此,整合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与思想,有助于促进文化合力形成,增强港澳青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此同时,中华传统文化应积极汲取外来文化精髓。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与外来文化进行积极交流对话,这对新时期改革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最后,立足本国国情,采用多种形式对港澳青年学生进行文化引领。香港澳门地区能够顺利回归,离不开爱国人士共同的努力。因此在引领港澳青年学生文化认同的过程当中,应积极发挥这批爱国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爱国榜样影响下,港澳青年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被激发,最终能够成为中华文化的践行者与传播者。

(三)革新教育体系,重构文化认同链接

一个民族要想实现伟大复兴,一个社会要想实现精神行为的双重进步,离不开教育的改革创新。因此,需对教育体系的理念、方式、内容进行改革创新,重新构建港澳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首先,秉持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何种教育理念,是教育目标设定的最根本依据以及教学实践进行的基本思维导向。在对港澳青年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注重在宏观上统一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这需要教育者在继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同时兼顾港澳青年的个体价值,尊重其合理需要,满足其基本需求。在帮助港澳青年学生认清自身文化归属的同时,促使其在思想及行为方面做出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举动。其次,遵循合适的教育方式。港澳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是一项庞杂的系统性工程,这要求教育方式的选择必须遵循系统性选择,把握多种教学方式的统一性与差异性。这要求教育者必须根据教育方式的内在逻辑来构建系统、科学的教育体系,形成积极有效的教育合力。由于港澳青年拥有较为开放的思想观念,乐于接受丰富的文化知识,这决定了教育方式的选择必须遵循开放性原则。对历史文化及当代文化的双重开放,使得港澳青年学生对于教育方式产生熟悉感与亲近感。只有如此,港澳青年才会对未来教育产生渴望与追求。最后,设定细化的教育内容。丰富的理论内容教学是港澳青年学生了解大陆、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鉴于港澳青年学生接受过较多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在设定教育内容时,可从传统文化及当代文化教育两方面着手,丰富教育理论内容。为避免理论知识仅仅停留在课堂,可拓宽实践教育内容以对理论教学进行延伸。积极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组织港澳青年学生前来大陆地区进行文化交流、社会服务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港澳青年学生能对中华传统文化及大陆人文风情产生最直观的感受,进而提升文化认同的启发性。

(四)构建多维机制,提供文化认同保障

对港澳青年学生进行文化认同教育,不仅要实行良好方式提高实效性,更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构建多维长效机制,确保文化认同教育系统良好运行。首先,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随着港澳地区与大陆地区的求学交换活动不断增加,亟需完善教育管理机制以适应不断进步的文化认同教育环境。建立制度化的管理机制,为港澳青年学生提供思想行为方面的参考标准,同时保障教师的权利并对其进行约束。建立一致化的管理机制,在尊重港澳青年学生与大陆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以相同的培养方式与评估标准促进双方共同成长。建立柔性化的管理机制,在日常规章制度管理过程中,切忌将对大陆学生的管理方式生搬硬套至港澳青年学生身上。要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以严中带柔的方式引导港澳青年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其次,建立丰富的文化教学机制。教材是文化教学机制中最基础的部分,有关院校通过为港澳青年学生编制独有教材,能够使教材更加契合港澳学生学习需要。契合中国国情与富有时代气息的教材,能够有力推动港澳青年学生文化认同教育的发展。有教材作基础,就需要以教师为传播主体。在培育港澳青年学生文化认同时,高校应着重培养职业教师。经过系统化的岗位培训后,使教师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感,增强自身使命感。最后,建立健全的教育辅助机制。围绕港澳青年学生这一教育主体,积极打造自律转化机制与环境育人机制,引导港澳青年学生增强自律观念,将文化认同教育目标内化为自身的主动思维与自觉实践。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港澳青年学生能与多种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文化互动过程中为文化认同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四、结语

青年时期是培育文化认同的关键时期,港澳青年学生的文化培育必须要结合其成长发展规律,以多种方式进行引导以期港澳青年学生能够实现内在成熟与外在理性发展。在文化认同培育过程中,国家、政府、学校、社会环境等状况都会对港澳青年学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我们需紧密结合港澳青年学生的思维范式及行为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育措施,内化港澳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外化其一言一行,使之真正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猜你喜欢

大陆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冰之大陆
IQ大陆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冰之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