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养标准下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2021-01-07曹李宏
■曹李宏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已不再符合新时代国家人才培养和应用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需求。自2018年6月召开全国高职教学工作会议之后,教育部提出整顿高等学校的教学制度,解决课程短板来争取打造一流大学。如何转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低阶陈旧的教学内容以及落后的考核方式,打造“职业培养”课程也逐渐提上了各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日程。作为商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职业英语课程,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不仅注重训练和巩固学生的综合英语语言技能,包括阅读理解、语法修辞及写作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且广泛的学习材料,话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对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赏析名篇的能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逻辑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基础英语相比,专业英语知识性强、语言难度大,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果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讲解词汇、分析句子然后逐句翻译课文的层面上,就无法达到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所提出的新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语言水平也很难达到所要求的高度。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师大量灌输各种语法词汇知识也会让他们在课堂上疲于记笔记,而无暇认真领会课文涵义,从欣赏的角度来发掘文章作者在立意及构思上的精彩之处,语言知识也很难转化为语言动力。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课程平均每周6课时,在整个培养计划及课程体系中占有很高比例,因此,专业英语的课程建设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培养”建设的内涵与要求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提出,在今后四到五年时间里建设两万门“职业培养”课程,打造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在课程建设上的新标准和新要求。要打造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英语“职业培养”课程,首先要对教育部提出的“职业培养”内涵及其对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培养建设的考量标准有清晰明确的概念和思考。
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培养”的建设要以新时代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两性一度”的职业培养标准为准绳,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构建高效合理的商务英语“职业培养”课程体系。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培养首先要体现在语言的基本功上,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语音语调应标准地道,词汇表达应丰富流利,并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其次,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培养要体现在知识的复合性上,兼顾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构建语言知识、商务知识、跨文化知识、人文社科知识等多学科知识体系;最后,商务英语的职业培养还要体现在其学科的人文特征上,将文化和文学的学习融入课程体系中,使学生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具有国际性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对照《国标》,围绕“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的要求,王立非、任杰(2019)对商务英语“职业培养”标准进行了探索,明确了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培养”体系内核的17门课程,并指出建设商务英语职业培养要做到“三个坚持”与“六性”“六度”。商务英语职业培养课程要做到的“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课程体系及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复合性、实践性和人文性;二是坚持教学内容的覆盖性,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培养课程应包含语言、商务、跨文化和人文知识;三是坚持课程思政性、能力导向性、思辨创新性、知识复合性、实践实务性及人文通识性六个评价标准。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商务英语职业培养课程应重视人文通识教育与能力导向并重,倡导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落实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环节,发挥职业培养课程的育人作用,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培养知识渊博、人文底蕴厚实的综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外语人才;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商务英语“职业培养”课程需在注重培养学生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强化语言应用技能和商务知识学习的结合来构建学生的复合型知识体系,并坚持强化专业英语教学,体现职业培养课程的挑战度。课堂应充分利用“案例职业培养”的思路,通过分析真实的商务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商务英语专业要加强实践教学团队建设,打造既有过硬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商务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根据学科特色和专业建设目标来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课堂结构以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商务活动的实践进行示范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商务英语职业培养要努力做到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材使用及课堂任务的思辨化,依托语言教学法的基本原理突出多层次分类型的实践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结合高职院校主导、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平台,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在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兼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合作讨论的技巧,并协助学生解决学习任务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思辨能力;在考核方式的实现上,商务英语职业培养应坚持实用型与实践型相结合的考核手段,运用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方式,体现学术研究能力和行业研究能力并重,以体现教学的过程性,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二、专业英语职业培养建设路径
作为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专业英语课程为高年级阶段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重要的保障,因此,专业英语的课程建设一直是高职院校改革和研究的关注点。专业英语教学也经历了以语法教学为中心、互动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情感交流教学模式及语篇分析教学法阶段。随着时代和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打造专业英语“职业培养”课程也成为目前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的最新研究方向。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也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商务领域实践活动所必不可少的能力。思辨能力又称批判性思维能力,是许多学科的重点培养目标,也是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必备的思维能力。从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表现出缺乏较强的分析判断及综合推理辨析的能力,在语言的综合应用方面条理不够清楚,表达的观点也缺乏深度。因此,商务英语专业要提高其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必须以思辨能力为导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样才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专业英语职业培养建设中,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潜移默化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以达到与商务英语学科知识能力相结合的目标。首先,采用批判式的课文阅读及课堂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课文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来分析理解课文。以问题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巧妙设问引发学生思考,由师生共同推理演绎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学生提出疑问,展开新一轮的答案搜寻过程。其次,善于利用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来辅助课堂教学。通过课前的设问,引起学生对课文文章标题、背景信息等内容的关注,从而推测文章的内容;课后练习可采取辩论、小组讨论、演讲、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推理及评价能力。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特点,根据学生对课堂的反馈来调整设计教学活动并不断学习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回答问题和发言后认真给予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以文化教学为引领
首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其实也是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双重文化意识及双向文化能力,既能加深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优缺点的认识,也能够对英语语言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其次,商务即文化,文商相通、文商相长,在文化中学语言,在商务中学文化,这也是构建学生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专业英语教材所编选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强调文化素养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突出文化主线,才能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和文化品位。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查阅课文相关时代的背景资料,通过收集和查阅资料,学生可以增加文化知识的储存量。一方面,课堂讲解要选准好的文化切入点,对反映不同国家文化和社会特征的语言点进行深入讲解分析,使学生理解语言的社会含义,进一步通过语言学习加深对西方社会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另一方面,在文化走出去的新时代背景下,专业英语课程不仅要致力于消除交流中的文化障碍,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应在融入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诠释中国文化的意识,从词汇、句法、文体修辞等维度建构双向文化导入渗透模式,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传播与推介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思辨能力。
(三)结合多元化教学模式
如果采取教师讲解文字材料的教学方式,专业英语将会变成阅读课,且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语言的创造性,学生也很难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交际中。结合多元化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借助多媒体及网络等高科技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并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延伸课堂教学。教师可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来拓展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在课文学习之外增加相关的最新国内外关注点,通过对比语言使用的变化,既能吸引学生兴趣也能引发学生思考,抓住语言变化的趋势。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通过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将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交给学生,由教师或学生补充或点评。这种教学手段一方面加强了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预习的效果以及对知识掌握的盲区。课文的学习可通过录制视频要求学生以课前学习的形式完成,课堂上教师针对不同的单元话题来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也可整合相关的课文主题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活动的设计以任务导向为基础,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总结报告等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各种形式的语言输出。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并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和实际应用知识为主导,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表达能力。
(四)注重过程性评价
课程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潜能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可作为一种促进学习水平的手段,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评价过程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动态的考核方式,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其提升自我英语素养的意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给予反馈,采用丰富的评价形式对学生学习的多个方面做出较为客观合理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及教学内容来设计考核内容和方式,并灵活把握考核标准以避免考核方式的程式化,同时要根据考核的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专业英语课程考核的具体实施中,可适当提高过程性考核的权重,增加考核的内容和形式:(1)增加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比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参与课堂活动。(2)通过阶段性测试,考察学生对词汇、语法及课文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3)有效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并将自主学习的记录作为过程性考核指标之一。(4)丰富期末考试形式,增加演讲、朗诵、小型辩论等形式的口语测试,督促学生加强对课文理解并进行拓展阅读。需要注意的是,过程性评价不能取代终结性评价,将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结合起来并加入综合技能考核,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从而更加准确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五)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多年来,外语专业的教学普遍存在着注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问题,同时由于学科特点,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因此,在外语课程中适当地凸显中国元素、重视中外文化融通、培养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并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助力,成为专业英语“职业培养”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教学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设计中,应充分凝练专业知识中的育人价值,深度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思想元素,并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创造性地把思政教育内容落实到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可结合文章主题来选取恰当的思政切入点,备课中重点研究篇章内涵,列出每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点和所要培养的价值观并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塑造理想的人格和世界观。思政教育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教师的引导,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辩证地看待西方意识形态与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在课上及课下的交流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分享讨论身边的案例教学并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的感想和观点给予尊重,真正实现平等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训导和说教。
三、结语
不可否认,当下许多高职院校的外语专业课程与教育部关于“职业培养”课程的衡量标准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打造“新文科”已是迫在眉睫,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专业英语作为商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学生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打造专业英语“职业培养”课程是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专业英语“职业培养”课程的建设要真正落到实处,不仅体现其课程设计符合理论上的高阶性、创新性及挑战度标准,更要在教学实践层面不断探索,牢记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有效利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并在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使其培养的学生能够符合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管理层、教师和学生都应转变思想观念。一方面,学校及各学院的管理层应对其自身学校的教学现状及专业发展保持清醒的认识,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应加快适应身份角色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更多地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并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保持对专业及社会发展的敏感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符合未来社会及工作的要求。除此之外,学生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程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有在教学目标设定、课堂教学及课程评价等多个环节实现各方面共同重视、共同努力,才能打造符合时代和国家要求的专业英语“职业培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