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协同教学模式建构

2021-01-07张安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保健卫生协同

■张安丽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7)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课,旨在增进学生幼儿保育保健的知识,提升学生幼儿保育保健的能力。传统“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定位于学生保育保健知识的获得,为学生了解学前身体发育规律奠定基础,为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提供理论支持,却忽视了学生保育保健能力的提升。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保育保健能力不仅仅是保育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而且是所有幼儿教师应必备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保育保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应探索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协同”一词就是互相配合,是指多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项任务[1]。以往关于协同教学的研究,多将协同教学定义为两名或多名教师共同协作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本文中协同教学指由高职院校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协同教学,完成“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本校理论课教师与幼儿园一线幼儿教师的协作,双管齐下,促进学生的幼儿保育保健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提高学生理论运用于实践、实践中巩固理论的能力。此外,协同教学中还应注意促进学生小组内协作学习、教师与学生协同相长。

一、“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协同教学模式建构

(一)合作计划

由高职院校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组成“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协同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拟定研讨案例或事例,推荐相关研读文献[2]。具体而言,教学团队根据课程定位及学情,对标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保育保健知识与能力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模块化专题方式逐层递进展开,课程内容分为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与保健、学前儿童营养卫生与保健、微生物基础知识与消毒隔离、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卫生与保健、学前儿童常见意外伤害预防及急救、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其预防六大主题。学时安排及教师分工为1课时理论课1课时实践课,每课时教学课件由团队内教师分工协作完成,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别由本校“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完成。每周教学团队集体教研,讨论下周教学思路,分享教学案例,修改完善教学课件。

(二)协同实施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的理论课教学由本校“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科教师承担,采用“学-研-论-学”的理论课教学方式,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学前儿童保育保健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课主要以幼儿园教师组织、理论课教师辅助教学的方式进行,包括实训课和入园见习。实训课采用“做-模-点-做”的实训课教学方式,重在强化学生保育保健技能,每一主题模块内容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一天的入园见习,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训课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入园见习旨在观察讨论与本次课堂主题相关的幼儿园保育保健现象和问题,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引导授课和实训操练相结合的课程协同模式推进“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具体实施如下。

1.“学-研-论-学”的理论课教学方式

理论课重视学生主体性学习,鼓励引导学生提出疑问点,以问题为导向,三问贯穿,螺旋提升。

学:由“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师课前给学生发放导学案,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旨在熟悉本次课程学习内容,提出一次疑问点。

研:由“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师梳理讲解本次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一般时间把握在15-20分钟。

论:学生结合教师的引导讲授内容,就导学中的疑问点进行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在此基础上各学习小组二次总结问题,向教师发问,教师就各组学生的疑问点进行总结提炼,三次提出疑问点,组织展开学生讨论、师生探讨,解决问题。

学:理论教师设置课后活动,延伸课堂内容,学生完成课后活动,提升课堂效果。

2.“做-模-点-做”的实训课教学方式

做:包括教师示范和学生练习两部分,幼儿园教师对本次实训课保育保健技能部分进行示范讲解,学生以个人练习和小组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育保健技能训练,幼儿园教师和本校“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科教师巡回指导。要注意给学生提供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的操作材料。

模:以案例的方式引出幼儿园活动情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保育保健活动的模拟操作,6-7人为一组,1名学生模拟幼儿,2名学生模拟幼儿教师,3-4名学生作为观察者,每轮模拟结束后,小组内进行讨论,相互提出改进建议,之后组内成员互换角色,开始下一轮模拟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点:以自评、他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本次保育保健技能操作内容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分享此次操作练习的经验体会,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提炼。

做:学生在前述经验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保育保健技能的提升训练。另外,还可请2-3名技能操作标准的学生对本次保育保健实训技能进行展示。

(三)多元评价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协同教学的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

学生评价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对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对保育员的职业要求,考查学生的儿童保育保健知识和技能。学生保育保健能力的提升是检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协同教学效果的金标准,同时也是改善修正协同教学模式的参考依据。应遵循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注重考查学生在日常理论课程及实训实践课程中的表现,如考勤、课堂表现、小组及个人成果汇报、技能展示、社会实践能力等,此外教师要注意公平公正、量化考核方式。结果性评价主要通过学期末考试的方式完成,理论闭卷考试和实训操作考试两部分相结合。

教师评价采用学生评价和系部管理者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协同教学模式的良性循环。

(四)整合修正

教师团队集体教研,对课前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反思,规整整理协同教学实施中的成效及不足,以此为基础对“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协同教学模式进行整合修正,如此循环改进协同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整合修正不仅仅是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可以贯穿在课程教学的前、中、后,进行分段式整合,螺旋式推进“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协同教学模式的开展。

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协同教学的实践成效

(一)理实整合,提升学生保育能力

通过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协同教学,突破了以往本校理论教师单一授课、重理论、轻实践的课堂教学形态,注重理论实践融通,突出学生保育保健知识能力多维培养,重视学生保育保健职业能力提升,关注学生保育保健思维素养,符合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此外,教学实施中注重学生主体能力的培养,从激发思考到情境实训,学以致用,理论实践双向合力,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师资互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在协同教学模式推进中实现了教师师资互补,提升专业能力发展。一方面体现在通过协同教学共同体的建构,教师团队协同、分工明确,教学不再个人化,协同教学模式的有序推进、循环改善,提升了“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体现在本校理论教师和幼儿园一线教师共同承担“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相互配合完成教学实施过程,在此过程中提升了理论教师的保育保健能力,提高了实训教师的保育保健理论,实现双师共赢、共促共进。

(三)明晰思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内容特点及目标要求的不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协同教学模式中采用“学-研-论-学”的理论课教学思路、“做-模-点-做”的实训课教学思路,明晰了课堂教学思路,以问题为导向推进了学生探究学习保育保健理论知识,以情境为导向激发了学生保育保健技能的学习,而在整个“4+4”的课程教学模式展开中也同时推进了学生的保育保健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校企联动,助力学校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核心目标,保育保健知识与能力是准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通过引进一线幼教工作者承担实训课教学工作,实现高职院校在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协同教学,能够从幼儿园角度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出能力要求,达到课岗对接的要求,实现高职院校和托幼机构的零对接,对于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意义重大。此外,“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协同教学模式的有效推进也为其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助力学校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

三、“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协同教学的突破点

(一)重视学生保育保健态度的培养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协同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协同进行,通过理论引领实践,通过实践强化理论,促进学生保育保健知识技能的提升。而学生的儿童保育保健理念的培养是连接理论和实训的核心点,通过对儿童保育保健专业理念与师德的渗透,学生能对幼儿园保育保健工作有更深刻的感知,树立科学的保育保健观,坚定职业理想信念,进而促进其保育保健知识技能的学习。因此,在协同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保育保健理念的渗透,而学生保育保健理念的渗透也是课程思政的集中和具体体现,为推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提供元素,推进学校思政建设。

(二)完善学校保育保健实训室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加强和完善保育保健实训室的建设,保育保健实训室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保健实践的重要场所,主要面向学生进行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与保健、学前儿童营养卫生与保健、微生物基础知识与消毒隔离、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卫生与保健、学前儿童常见意外伤害预防及急救、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其预防等课程主题对应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保育保健实训室能够模拟幼儿园保育保健活动情境,为学生创设实操情境,以便于学生在实训室完成实训课程的学习,提升课堂效果。此外,实训室的建设应配备充足的操作材料及设备,保证学生保育保健实训的物质基础。

(三)紧抓课程教师学科素养的培养

稳固全面的师资是“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协同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内容具有其特殊性,需要课程教师既有医学相关基础知识和能力,也有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而多数课程教师缺乏医学相关知识经验,如对学前儿童生理特点认识不够、意外伤害急救能力不足等,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为协同教学的开展奠定师资基础。

此外,“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协同教学中实训课的授课和指导主要由幼儿园一线教师承担,而幼儿园一线教师由于职业阵地的转换导致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认识不够充分,因此,应加强幼儿园教师的高校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以帮助其把握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熟悉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规律,进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四)推动协同教学模式资源的多样化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协同教学模式中的资源主要集中于校内和校外幼儿园所,由于课程的学科特殊性,今后学校应注重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延伸,如聘请行业专家定期指导、与各类急救救助机构合作、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种类等,因此还应注重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体系的建构,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提升课程教学效率。

四、结语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协同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双师合力、模式推进,促进学生保育保健知识技能的提升,为学生之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及未来的入园就业打好了基础,顺应了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新要求。

猜你喜欢

保健卫生协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保护环境卫生
卫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