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2021-01-07邢悦婷邓淑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教师

■邢悦婷,邓淑华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增强教学实效性,以发挥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作用,成为教育界以至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1]。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实际效果的优劣。为此,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标准对照提升,努力适应时代赋予的重任。第一,政治要强。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传播者,自身必须坚信马克思主义,并在教育传授中坚定地表现出正确的政治信仰,通过满腔热情、生动激情地讲解打动学生、吸引学生,使他们真信、真学、真懂、真用。第二,情怀要深。思政课教师既要有家国情怀,有身在讲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崇高境界,主动将国家民族大业、当今世界变化融入教学内容;又要有传道情怀,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思政课教学的挚爱;还要有仁爱情怀,有对学生的热爱、关爱,思政课教师的“三种情怀”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基础。第三,思维要新。思政课教师要用创新思维的方式,教会学生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科学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正确的思维方式。第四,视野要宽。思政课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视野、宽广的国际视野、深远的历史视野,善于在内外、古今、纵横比较中把道理讲深讲透。第五,自律要严。思政课教师“既要遵守教学纪律,也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2],不能口无遮拦、信口开河,要主动讲好中国故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第六,人品要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3]。因此,教师要经常“反省内求”,常修为师之德,言传身教,知行合一,达到“敬而受教”的教育境界。

二、采用多样教学方法

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4],形象地说明了思政课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第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思政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具体内容、学生具体情况采用诸如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演讲辩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参与法等单一教学方法,也可把这些方法结合起来综合应用。但无论是哪种方法,都要因材施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实效性,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能动性,实现教学相长。教师授课要精讲教学内容,为学生留出较多自学时间、活动空间,举办政治理论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情景教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走向社会大课堂收到思政课小课堂上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第二,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树立“互联网+教育”的理念,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来,通过慕课、微课等创新模式,使学生多渠道掌握知识,通过音乐、图片、影像资料,唤起学生听觉、视觉、思维系统,实行“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从而增强教学实效。

三、及时更新与补充教学内容

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较快,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5]。但教材编写和出版存在一定时滞性,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最新方针政策、理论成果、时事动态及时融入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及时将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等重要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补充到教学内容当中,使将要步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工作重心及任务、社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并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职业规划,使他们自觉将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个人价值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在他们走向社会时,能够很好地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承担起完成“两个一百年”大业的神圣使命。及时更新与补充教学内容是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特点,体现了高校思政课教学与时俱进的特征,也使教学内容鲜活丰富、充满时代气息,有利于高校思政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四、对学生严爱有度

“爱学生”是教育之魂,没有了热爱也就无法体现教育的核心与本质。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热爱学生是教师最重要和最宝贵的品质体现”。可见,“爱学生”是作为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也是教育的基本组成要素。“爱学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让学生吸收和理解教师所授知识的前提条件。教师是否热爱学生,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教学能否实现其实效性及实效作用的大小。教育源于对学生的尊重与热爱,教师对学生之爱,当如父母对孩子一般体贴倍至,使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教师可亲可信,“亲其师,才能信其道”[5]。学生信任教师,就乐于接受教师讲授的课堂内容,思政课教学实效才会有所保证。

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仅凭“爱学生”还不够,还必须对其加以“严管”。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管理严重乏力,极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有些教师上课不考勤,造成许多学生严重缺课,甚至根本不来上课;有些教师对课堂上睡觉、交头接耳的学生不予制止,课堂秩序随意散漫;还有些教师对学生课堂上“搞副业”的行为熟视无睹,任其放纵等,思政课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教师教学水平即便再高超,也难以正常发挥,更谈不上教学实效。因此,教师还必须严管学生,严格课堂秩序、严把考试考核关。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也是“爱学生”的一种方式。教师对学生的爱决不是宠爱、溺爱和放任,而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学校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做到严慈相济、严爱有度。

五、把握方向性融入趣味性

方向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离开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政课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思政课是使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平台,决不是随意言论的自由论坛,绝不容许散布与传播反马克思主义的奇谈怪论或歪理邪说。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对于观念上涉及原则性的问题,必须态度鲜明、立场坚定、观点明确,理直气壮地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与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政治上高度一致,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思想政治教育首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识别各种社会思潮,自觉抵制错误、腐朽思想的侵蚀。

怎样才能使正确的政治方向得以有效贯彻?还需融入教学的“趣味性”。有些教师授课空洞说教、古板严肃、一味强调方向性,反而大大削减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用兴趣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就要认真琢磨授课方式与方法,精心准备教案、合理设计授课内容,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培养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激发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内驱力,让思政课听之有趣,学之有味,通过趣味性增强政治方向性,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性寓于教学趣味性之中。思政课教师还应注意,教学的“趣味性”是达到“方向性”的手段,教学的“方向性”才是真正目的,切不可离开“正确的政治方向性”讲一些迎合个别学生低级庸俗口味的事例,这就违背了开设思政课的初衷。

六、理论讲授紧扣实际探究

单纯的理论讲授是造成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差的原因之一,也是学生不喜欢甚至反感思政课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学生认为教师讲授的纯理论抽象而空洞,没有明确特指和通俗易懂的事例,现实中找不到相关依据,难以衡量与印证;另一方面,学生认为这些纯理论与自身成长和发展没有太大相关性,对自己未来的前途影响不大,他们认为随着就业压力增大,要想找到好工作,就要靠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于是在思政课上看专业书、英语书、考级书的学生大有人在。他们认为只有学好这些课程,将来才有用武之地。

如何扭转这种局面以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只有把理论讲授与实际探究结合起来,让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真实可信、鲜活有用,才能让学生爱听爱学,想听想学,才能收到教学实效。一是将思政课理论与世界实际紧密结合。用所学理论观察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分析世界范围内产生的热点问题,解释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新现象、新动态,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二是理论讲授紧扣中国具体实际。用理论解释与论证在中国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道路,尤其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答学生热切关心的焦点问题,做出科学、客观、公正、有理、有据的解释,既抓住社会焦点又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既让学生看到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又让学生看到远大的希望。三是理论讲授紧扣学生实际。思政课理论教学要结合大学生在学业、生活,尤其是对人生态度、理想、信念、恋爱、婚姻、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困惑,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为其成长、成才指点迷津。因此,理论讲授与实际探究相结合既是教学的立足点,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七、正面引导辅以反面教育

正面引导与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和出发点。正面引导与教育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正面启发,用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比如:结合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向学生讲好14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精彩故事,讲好援鄂工作者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无怨无悔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感人故事,讲好疫情防控中体现的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好,社会主义制度优,伟大祖国无坚不摧,中华民族不可战胜!从而自觉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增强使命担当,发奋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正面引导与教育还需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表扬优点、批评缺点,肯定正确做法、否定错误行为,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怀,实现其思想的转化与提升。

正面引导的同时辅以反面教育,这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保持的教育特色。反面教育就是选取一些受到惩戒的典型案例,通过学生听讲、观看,使其认识到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和事,否则就要受到惩罚,从而自觉建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信仰,自觉规范言行习惯,遵守国家法规法纪。反面教育通过指出缺点不足,否定事物错误,达到肯定正确、褒扬正义之目的,具有直接性、震撼性、威慑性、警示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快速、自觉地形成自己持久、稳定的价值认知与观念,起到自我约束、自我警戒作用。在进行反面教育时,要特别警惕反面教材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出现与教师教学初衷背道而驰的异常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对反面事例进行充分地分析与批判,深刻揭示其危害性和严重后果,促使学生接受正面积极的观点,最终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愿望谋而合一。

八、教师传授兼顾学生合作探讨

教学有章法,教法无定法。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按统一的课程设置、教材配备、课程目标、管理要求组织教学,但在具体实施中可灵活多样。从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看,就是要改革言之无物、满堂灌输的单一授课模式,将教师传授与学生合作探讨相结合,在教师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循序渐进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思维,顺理成章得出结论。教师传授与学生合作探讨,师生间、学生间课堂地位平等,大家可畅所欲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在民主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实现多方交流互动,从而纠正错误观点,树立正确看法,师生在各抒己见的课堂环境里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教师传授与学生合作探讨可以是先教师讲授后合作讨论,即教师按照国家统编教材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的逻辑顺序、讲授的重点难点,以主题为板块进行授课,集中讲授课程基础知识,把理论讲明白、问题讲清楚,力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仔细听取学生观点,与其进行讨论分析,就有争议的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综合点评、全面总结;也可以是先合作讨论后教师传授,即针对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理论观点,由学生先行讨论,这一过程中,教师同样要走下讲台深入学生的讨论小组,收集不同观点、获取不同意见,特别要注意那些旧话新说的观点、分歧较大的观点,就争论比较激烈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接纳正确的理论观点,并能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从新视野的科学角度去看待问题,达到原有理论观点的创新。教师传授兼顾学生合作探讨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其自我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不失为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总之,办好高校思政课,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领导,解决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又要增强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使高校思政课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解决好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最美教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师如何说课
思政课“需求侧”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