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学本科低年级学生“早临床”的教学实践
2021-01-07李俊锋黄泳曲姗姗张继苹杨路
李俊锋,黄泳,曲姗姗,张继苹,杨路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0 引言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早期临床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基础与临床联系,培养临床思维,同时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水平,增强职业兴趣。基础与实践的协同,有助于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1-2]。
我校针灸推拿学本科专业为五年全日制,大一、大二都以中、西医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大三开始临床课程的学习,穿插各科的见习活动,大四之后整个一年安排实习。由此可见,低年级学生,基本没有安排专门的临床教学活动,临床积累相对匮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开展低年级学生“早临床”的教学活动,相关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 低年级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学生早临床的目的和意义
低年级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学生早临床以“见识”为主。主要的目的包括:(1)见识临床诊疗常规;(2)见识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3)见识医患的有效交互;(4)见识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过程。这些“见识”,一方面能够拉进低年级学生与临床的距离,另一方面又能深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培养职业兴趣,有助远期职业规划,还能早早接受医德医风的熏陶,领略“大医精诚”的真谛。
2 低年级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学生早临床的安排
大一期间,针灸推拿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学习刚刚起步,这个时候“早临床”的安排,主要包括中医、针灸病案的阅读、名家经验的学习、临床文献的阅读,以及临床各科的讲座,同时,依托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同时,有组织地开放门诊、病房,学生以“看”为主,观察医院医疗运作,了解医生、护士的工作性质,观察医生和病人的交流,观看具体治疗的操作。
大二期间,针灸推拿学本科专业学生已经完成了中医基础、《黄帝内经》选读、解剖学的学习,正在开展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经络腧穴学、《伤寒论》选读、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机能实验的学习,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专业学习入了门,中西医基本规律有了一定了解。这个阶段的“早临床”,在大一时期的活动之外,再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自己头疼脑热,同学小病小灾,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用穴位来解决;二是开放门诊和病房,学生的实践从“观察”上升到“体验”;再者,跟随老师、深入社区、基层,开展医疗服务,在小组活动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3]。
3 低年级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早临床的实践
3.1 了解医院诊疗过程
大学生大都身心健康,不熟悉医院的诊疗过程。低年级学生“早临床”,从熟悉医院诊疗过程开始。学生从患者挂号开始,逐步了解医院的运作。患者预约挂号、或者现场加号,来到科室就诊报到,护士分诊,到特定科室具体诊室看病,了解病情,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安排实验室检查,患者缴费,完成检查,结果反馈,医师再做出进一步诊断、治疗;或者患者病重,需要住院,办理住院手续,入住病区;病历、病程、验单、医嘱等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完成;住院患者接受不同治疗,药物、手术等等,日常科室交班、三级查房、手术前后、换药护理等等,以及患者治疗后好转、痊愈,安排出院。
了解医院诊疗过程,是一种角色代入。低年级学生,早早融入医者角色,有助于培养责任心、使命感,早早接受治病救人的熏陶,不失为一种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渗透。同时,接触临床后,低年级学生明白诊疗对象是广大患者,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医生要具备一定的学识和高超的技能,才能开展开相关诊疗,同时,知晓医院有各种严苛的程序、精准的文书记录,以确保科学和严谨。这样,在低年级学生脑海中建立循证概念、灌输职业操守,有助于学生成才。
3.2 熟悉诊疗常规
低年级学生早临床,以观察为主。在诊室,观察房间设施、布局,观察医师穿戴、行为,观察护士、技师操作、配合;在病房,观察护理单元的构成、病房的不同功能分区,医护的日常活动,等等。
低年级针推专业学生,早临床的主要地点是门诊针灸、推拿、康复等科室。学生重点熟悉治疗房间紫外线消毒、治疗床整理、治疗车准备、日常仪器设备的维护、电脑的相关程序使用、医用垃圾处理等等。
学生需要明白接诊、诊断、治疗的过程,知道要在患者身上快速、有效地定位腧穴,知道不同型号针灸针及其选择原则,知道针刺的治疗经过,了解进针、行针、得气、补泻、留针、出针等不同环节的推进,一旦有针刺意外要了解应对方法;学生还需要了解灸法、拔罐、刺血、头针、耳针、TDP、电针的使用,了解推拿的具体治疗过程,等等[4]。
浸入日常诊疗过程,低年级针推专业学生会被逐步熏染。一方面模仿医生的风格特色,认真诊断、仔细思考、精准治疗;另一方面,了解具体流程,有机会“打打下手”,更能强化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认知。
3.3 观察医患关系
医生打交道的对象是患者,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低年级学生有必要第一时间就知道医患关系的重要性[5]。
低年级学生早临床的一个关键任务,是观察医患关系。医生如何接诊,面对病人言谈有什么注意,如何取得患者的信任,如何站在患者立场给予意见和建议,患者不满意时医生如何处理,患者赠送礼物时医生的正确做法,如何与患者家属沟通,针灸治疗前如何化解病人的紧张情绪,甚至可能的极端情况,比如“医闹”出现后,需要如何应对,等等。
低年级学生早期了解医患关系,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患者心理、更加知晓医生心态,实地学习沟通技巧,了解医患交互策略。特别明白患者隐私保护、患者知情权、伦理相关要求等方面在日常诊疗中的点滴落实。同时,从低年级学生就开始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的意识。
3.4 观摩带教诊治
患者来诊,带教老师接待患者。从问诊开始,中医诊查、西医诊查,病历记录,治疗开始,结束治疗,交待相关事宜,布置复诊,等等[6]。这个综合诊疗过程,低年级学生需要熟知。同时,具体的诊疗经过,则更加需要低年级学生关注[7]。
低年级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早临床,观察带教老师如何开始问诊,如何围绕主诉展开问诊,如何一边问诊一边快速记录,如何观察患者舌象、检测脉象,如何安排患者体位,如何消毒,如何针刺,如何推拿,治疗过程中与患者如何交流,医疗垃圾如何及时清理,治疗后如何观察疗效等等。在诊疗过程中,带教会视情形介绍诊断思路,邀请学生见识典型的症状、体征,介绍开展相关检查的意义,示范查体的动作要领,示范针灸、推拿的规范操作[8]。
低年级学生在这个环节收获颇丰,正在学习的概念、术语,从书本中跳出来,变成了眼前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能见识面色萎黄,明白舌有瘀斑,体会脉形往来如珠,练练腱反射叩诊。素日背不住的穴位,用来缓解疼痛,效果肯定;平常练不好的技法,带教示范,在具体治疗过程中,细节清晰。
4 低年级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早临床的思考
我们的实践表明,低年级针推专业本科学生早临床,直接接触日常临床的“真实”状态,带教老师无需专门费心为低年级学生进行“特殊”安排。低年级学生的早临床,也不要特别强调“系统”“完整”,即使零星点滴,也会有所收获[9]。低年级学生从零开始,满眼陌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才能有所积累。对于低年级学生早临床,不必特别在意地做出针对性调整,将学生带入真实的诊疗日常即可。也不必担心低年级学生知识和能力掌握不够,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没有机会提高自己。
我们来看看学生的几个故事:(1)医疗垃圾处理。低年级学生不了解门诊的诊疗常规,连垃圾都不知道该怎么扔。老师给我介绍了三个垃圾桶,分别对应普通垃圾、医疗垃圾、锐器,还说明了垃圾的分类。我在实践中很快地记住了垃圾分类,同时也初步建立了无菌、有菌的观念;
(2)辅助工作。低年级学生在针灸科门诊,辅助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如拆针灸针的包装,帮助出针,帮助连接电针,帮助清洁火罐,甚至整理床铺等等。这些小事,贯穿着无菌观念,也联系着医患沟通,同时也熟悉了针灸操作;
(3)做好记录。患者舌象典型,我征得同意后拍摄下来;带教手法补泻,我默默画出动作细节;患者的病痛,我一一记录,等到复诊时,我再进行对照。这样的记录虽然看上去点点滴滴,但是我会以点带面,有目的地回顾所学、梳理知识,不断进步;
(4)领略中医、针推魅力。低年级针推学生接触专业不久,对专业学习兴趣浓厚。早临床,真实接触各种各样的患者,惊奇地发现,患者的病情,相对复杂多样,病人并不是按照书本里的描述来生病的,相互矛盾的症状、寒热虚实的错杂,反而激起我的更大关注和兴趣。特别是经过精准的辨证论治,病情逐步好转,更是让我领略到中医学的魅力。病证虽然复杂,诊疗却更加有趣。早临床,促使我认真学习,有些课程我觉得没有必要认真学习,感觉临床用不上,实际发现相关知识临床上确实有用;早临床,提高了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临床病例的疗效,祖国医学的魅力,吸引我努力学习、不断提高;
(5)不懂之处。低年级学生门诊跟着带教接诊时,有一些病证名称、术语听不懂,患者说明病情时,带教询问检查项目时,我有时也似懂非懂。中药、西药,经脉、穴位,有的记住了,有的忘掉了。我的做法是不打断诊疗过程,自己悄悄将不懂之处记下来,事后再一一求教、求证。有的联系所学,能豁然明朗;有的基本不懂,就做个记号,等到后续开课,再认真学习;
(6)以患者为师。“久病成良医”,绝对不是一句空话。低年级学生从病人反馈中,能获得启发和指导。做过多次针灸治疗的老病人,能分析老师和学生针刺手法的差距,能反馈刮痧、走罐时的力度大小。这样的患者,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是低年级学生的“老师”,能助其进步。
综上,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学生早临床,对于专业学习大有裨益。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就接触临床,熟悉医院运作,知晓诊疗常规,了解医患关系。将自己置身于日常诊疗的忙碌环境,学生角色带入后,对专业的认知、学习热情和兴趣的提高、基本素质的培养,都有促进[5]。低年级针灸推拿学本科学生早临床,是成功的教学改革尝试,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