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能教育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情绪障碍、心理韧性的影响

2021-11-02李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1期
关键词:韧性肺结核障碍

李萍

(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0 引言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病因是结合分枝杆菌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常见于中老人、糖尿病患者和HIV感染者,大多数病例及时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可治愈,且预后一般良好[1-2]。肺结核患者受到疾病症状和治疗费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部分患者存在病耻感,对患者心理韧性造成严重下降,不利于肺结核的临床治疗进展,影响综合疗效及预后[3]。因此,在对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有目的地对患者进行赋能教育,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肺结核疾病,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认识,学会自我宣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心理韧性,促进疾病诊疗与身心康复[4]。本研究对200例肺结核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赋能教育干预,对比分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病耻感,探究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赋能教育对其情绪障碍、心理韧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时间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跨度28-81岁,平均(54.10±2.36)岁;病程1-5年,平均(3.15±0.45)年。观察组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跨度29-80岁,平均(55.05±2.18)岁;病程1-5年,平均(3.08±0.44)年。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研究。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微生物检验等确诊为肺结核;(2)患者对研究知情并同意,自愿接受相关护理管理;(3)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精神疾病;(3)肝肾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由护士向患者做入科宣教,详细介绍病情,并记录患者个人信息、疾病信息。协助患者做各种基础身体检查,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定时测量血压、血糖,监测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为患者用药,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增加营养,多吃优质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多的食物,忌辛辣等刺激肺部的食物,减少咳嗽症状。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运动指导,指导患者进行日常运动康复训练,例如慢走、瑜伽、太极拳等,促进自主呼吸,改善气道压力。鼓励患者尽早开展呼吸锻炼,和肺功能康复训练,通过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增加呼吸能力,纠正呼吸不畅问题。定期开展肺结核专题讲座,邀请主治医师讲解肺结核疾病知识,丰富患者疾病认识,同时对患者详细介绍各种先进的治疗方案,并说明现阶段一线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介绍药理机制、毒理、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1.2.2 观察组

本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开展赋能教育,具体操作为:(1)成立赋能教育小组,由3年以上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长1名、护士若干组成,有护士长定期对护士进行赋能教育相关培训,下发培训资料,结合临床病例讲解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2)确定赋能教育的流程,第一对患者说明赋能教育的概念、时间、开展方式,征得同意后,明确教育问题,通过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病耻感和心理韧性,了解患者对肺结核疾病的真实认识,掌握患者情绪障碍和心理韧性情况。第二,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关系,鼓励并引导其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宣泄负性情绪,认真聆听并实时给予认可和反馈,期间可对患者提出开放式问题,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和解决其情绪障碍。第三,带领患者回顾分析情绪障碍问题,结合病情设定赋能目标,帮助患者制定可行的赋能计划,帮助其一同完成计划。(3)评价赋能教育:在赋能教育完成后,及时评价患者表现,并使用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管理的看法和意见,及时更改赋能教育内容及方式。

1.3 观察指标

比较情绪障碍及心理韧性。其中情绪障碍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量表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情绪障碍越严重。同时评价患者病耻感评分,分数越高病耻感越严重。心理韧性评价采用CD-RISC评分比较,包括坚韧、乐观、力量,分数越高心理韧性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情绪障碍比较

两组情绪障碍比较,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绪SAS评分、抑郁情绪SDS评分与病耻感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情绪障碍比较(±s,分)

表1 两组情绪障碍比较(±s,分)

注:与护理干预前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时间 组别 SAS SDS 病耻感护理前(n=100)观察组55.26±1.24 56.08±1.15 9.24±1.48对照组55.48±1.30 55.97±1.31 9.30±1.41 t 1.228 1.312 1.0914 P 0.474 0.406 0.512观察组23.16±1.27*23.10±1.02*4.02±0.72*对照组37.18±2.12*38.36±1.33*7.21±0.68*t 14.522 15.016 4.450 P 0.000 0.000 0.030护理后(n=100)

2.2 护理前后心理韧性比较

护理前后心理韧性比较,护理前两组CD-RISC评分中坚韧项目得分、乐观项目得分、力量项目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CD-RISC评分中坚韧项目、乐观项目、力量项目得分均提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CD-RISC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CD-RISC评分比较(±s,分)

注:与护理干预前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时间 组别 坚韧 乐观 力量护理前(n=100)观察组 25.34±1.14 14.18±1.25 13.24±1.28对照组 25.38±1.24 14.36±1.21 13.30±1.31 t 0.558 0.542 0.404 P 0.349 0.306 0.216观察组 43.16±2.47*22.01±1.02*21.62±1.12*对照组 36.21±1.54*19.36±0.82*18.19±0.98*t 7.462 3.456 4.240 P 0.012 0.043 0.034护理后(n=100)

3 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发病率高,且易复发,治愈难度大,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比较大[5]。临床上在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一般仅在用药、康复治疗、饮食、运动等方面给予一定帮助,对于患者健康教育比较少,患者缺少肺结核正确认识,易形成情绪障碍和心理韧性问题,患者比较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做事不积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6]。基于此,有必要对肺结核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肺结核疾病的医学认识,并掌握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药物、护理要点及预后等,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积极面对疾病,树立强大的治疗信心。目前,随着临床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内容逐渐增加,且覆盖面积扩大,同时护理方式方法丰富多样,带给患者更好的护理体验,获得理想护理效果。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中可以采用赋能教育模式,通过围绕患者病情、情绪变化设计问题、制定目标及计划,鼓励患者参与到健康教育中,主动提出问题,并表达意愿,积极面对疾病,释放心理压力,相比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更加符合患者需求,也更加容易被患者接受[7]。陶丽萍[8]研究中在进行肺结核防治中采取健康教育措施,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患者对于肺结核医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水平提高,并且掌握了预防和治疗方法,家庭护理能力增强,对于疾病的防治均起到重要作用,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本研究中观察组情绪障碍及心理韧性评分护理管理后均优于护理管理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说明赋能教育在肺结核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在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赋能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整体护理效果,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病耻感均得到有效缓解,且患者心理韧性增加,干预面对疾病,并进行病魔抗争,为疾病治疗和身心健康创造良好机会,具有很高的护理应用价值,应该进行普及推广。

猜你喜欢

韧性肺结核障碍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跨越障碍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