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番茄根部病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2021-01-07陈华早
陈华早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临沂273400)
番茄根部病害发生早,病程长,危害隐蔽,早期极难发现,一旦出现典型病害症状,便已错过最佳防治时期,造成番茄生产重大经济损失。2016—2018年我们调查了临沂市费县地区5处21个番茄种植地块,发现危害番茄根部的病害有13种,其中发生普遍且危害较重的有青枯病、根腐病、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病等。现将此4种番茄根部病害的危害特点、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危害特点
1.1 青枯病
青枯病最早在番茄开花坐果初期出现症状,病株表现为叶片萎蔫下垂(上部叶片先萎蔫,然后下部,最后中部),直至整株萎蔫死亡。有时也会出现植株一侧叶片萎蔫、另外一侧叶片表现正常的情况。发病初期,症状随温度升高而明显,一般于上午10:30左右表现出症状,下午4时症状明显,夜间萎焉叶片逐渐恢复正常。气温较高、土壤干旱时,植株发病2~3 d后就不能恢复生长;阴雨天气、土壤含水量较高、气温偏低,植株发病约7 d后即死亡。湿度较大时,番茄病茎上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纵剖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色,髓部中空;空气干燥时木质部变褐色,将木质部插入清水或轻轻挤压有白色黏液渗出。
1.2 根腐病
根腐病在番茄苗期即可表现出症状。发病初期,番茄植株地面上下3~5 cm的茎基部变褐色似水渍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渐渐扩大,绕茎基部1圈,病斑部凹陷,最后导致植株停止生长、顶部茎叶萎蔫,直至全株枯萎死亡。根部症状为次生根和须根出现水渍状浅色褐斑,不能形成新根,病斑逐渐扩展到主根和近地面的根茎部。拔出病株可见细根腐烂、粗根表皮呈浅褐色;纵向剖开根茎可见维管束自上而下呈浅褐色至深褐色,根部土表上下部位最明显。根腐病发病较轻时,番茄植株底部叶片逐渐褪绿,新生根毛数量少,植株生长缓慢且瘦弱,出现早衰似缺肥状,导致番茄产量下降、品质变差。
1.3 枯萎病
枯萎病发病初期,环境温度较高时,11~16时叶片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叶色变淡,有些病株的一侧叶片萎蔫下垂、另一侧正常,约1周后整株叶片枯死。病株一般从开始发病到全株枯萎死亡需20 d左右。拔出病株,根部呈暗褐色,纵剖茎部可见中间为褐色。环境湿度大,病株茎基部会出现粉红色霉状物。春茬番茄感病后,病情随气温升高逐渐加重;秋茬番茄如在苗期发病,病情随气温降低逐渐缓和,但最终植株矮化,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变差,经济效益降低。
1.4 根结线虫病
番茄感染根结线虫后,植株根系发育不良,主根和侧根萎缩、畸形,须根及侧根发病严重,并产生串珠状根结。有的根系上形成肿胀畸形瘤根结,剖开根结可见乳白色近透明的梨形状小粒——虫瘿。根结初期为黄白色,后变成黄褐色至黑褐色,最终导致根系腐烂。发病较轻时,植株地上部分不表现出明显症状;发病较重时,番茄植株矮小、发育不良、生长缓慢、僵老直立,叶缘发黄或枯焦似蕨叶病毒病症状,果实小,结果少或不结果,严重的停止生长,甚至早衰枯死。
2 发病规律
2.1 青枯病
青枯病病菌主要附着在病残体上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侵染源。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通过灌溉水、人畜、农具、昆虫、线虫及未腐熟肥料传播,引起再侵染。病菌适宜发病温度30~37℃,高温高湿和偏酸性土壤条件有利于番茄青枯病的发生。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连阴雨或大雨过后气温骤升、土壤缺钾或氮肥过多、植株生长衰弱、农事操作造成伤根等均会加速病害的发生。
2.2 根腐病
病菌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一般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长的可达10年以上。带病种子、肥料、土壤为病害初侵染源。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借浇水及农事操作传播蔓延,发生侵染温度范围8~34℃、适温为24~32℃。根结线虫病发生重的田块,根腐病危害也重;连作、土壤黏重的地块发病重,连阴雨天或浇水后未及时通风排湿,病害发展快、危害重;定植后,地温低、土壤湿度高且持续时间长,尤其是大水漫灌,易导致根腐病的发生和流行。
2.3 枯萎病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混入粪肥中存活越冬,也能潜伏在病果和种子上越冬,病菌可在土壤中腐生生活多年,在新生根或根茎受伤处侵入。24~30℃的土壤温度条件适宜枯萎病的发生。种子调运是枯萎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近距离传播主要通过降水、浇水或施用农家肥等方式。土质黏重、土壤偏酸、地势低洼潮湿、移栽或中耕伤根多、有机肥未充分腐熟、偏施氮肥、土壤氮磷钾含量比例失调、连作、根结线虫和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发病重;阴雨或雨后骤晴、气温迅速升高、时晴时雨天气条件下高温闷热,易造成病害流行。
2.4 根结线虫病
根结线虫常以2龄幼虫或卵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越冬卵孵化,2龄幼虫可进入土壤进行再侵染或越冬。虫卵在根结内部孵化并生长发育,4龄时开始交尾产卵,雄虫离开寄主进入土壤短时间内即死亡。根结线虫借病苗、病土、灌溉水、农机具及人畜活动进行传播和危害。土温22~30℃、土壤含水量约40%条件下,根结线虫发育最快,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可不同程度抑制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地势高燥、土壤疏松的地块或连作地和保护地,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生态防治
3.1.1 轮作换茬
轮作换茬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的病菌数量,是防治番茄根部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番茄应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进行水旱轮作。
3.1.2 调节土壤酸碱度
酸性土壤撒施石灰进行中和,可显著减轻番茄根部病害的发生。另外,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和草木灰等、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均可有效减轻番茄根部病害的发生。
3.1.3 培育无病壮苗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无病田块育苗,育苗土使用前晒3周以上,确保无病;种子用硫酸铜溶液浸泡,洗净后催芽播种;采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灭虫杀菌剂;合理调控育苗环境的温湿度,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性;定植时尽量减少根系损伤。
3.1.4 嫁接
抗番茄青枯病的砧木有坂砧18号、原野1号和果砧1号等,抗根结线虫病的砧木有科砧1号、科砧2号、科砧3号等,科砧3号可兼抗枯萎病,采用劈接法嫁接(防病效果明显)。试验研究表明,在病害高发区采用抗病砧木的番茄嫁接苗较普通苗,其植株抗性显著增强,采用抗病砧木的嫁接苗还能克服连作障碍,有效减轻土传病害的传播和危害。
3.1.5 加强田间管理
高温闷棚,灭杀线虫,高垄栽培,地膜全覆盖;深翻灭茬、晒土,促进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适时防治害虫,科学地进行农事操作,切断病菌传播途径;及时清除病叶、病株、病根,将其带至田外深埋,病穴及时施药或撒施生石灰;严禁大水漫灌,施足底肥,肥料要充分腐熟,生长期适当增施磷钾肥。
3.2 化学防治
3.2.1 青枯病
发病初期可用3%中生菌素可溶性粉剂6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100倍液喷淋茎基部防治;或选用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7%可杀得可溶性粉剂400~50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灌根防治,每株灌药液300~500 mL,7 d灌1次,连灌3~5次;也可用72%硫酸链霉素3 000倍液或25%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7~10 d喷1次,喷续3~4次。
3.2.2 根腐病
定植时可选用77%多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百泰可分散粒剂1 500倍液、98%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60%百泰可分散粒剂1 500倍液、68.75%银发利悬浮剂1 000倍液灌根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3%克菌康加50%根茎保2号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OS-施特灵水剂600倍液防治,重点喷洒茎基部。
3.2.3 枯萎病
发病初期可淋施高锰酸钾1 000倍液、10%双效灵水剂100倍液、络氨铜600~800倍液防治,7~10 d淋1次,每次要淋透淋足;或选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选速克灵、多菌灵、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将其调成50倍糊状液涂抹在病部,病重植株5~7 d后再涂1次,效果较好。
3.2.4 根结线虫病
苗床可用1.8%虫螨克乳油1.0~1.5 g/m2兑适量水后喷浇,或均匀撒施3%米乐尔颗粒剂5.0~7.5 g/m2;定植前可用1.8%虫螨克乳油3 000倍液喷浇定植穴,或用0.5%阿维菌素颗粒剂45~60 kg/hm2、3%米乐尔颗粒剂60 kg/hm2拌少量细土撒施于定植穴内并混匀;生长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5 000倍液灌根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