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研究进展

2021-01-07李小伟杨百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期
关键词:肝素抗凝阿司匹林

李小伟,杨百晖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0 引言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静脉血在非正常情况凝结所引起的以静脉回流障碍为主的疾病。急性期DVT出现血栓的脱落,可以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误诊率等特点,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1]。目前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创伤、手术和固定[2,3]。围手术期患者是DVT形成的高危人群[4,5]。发生率最高的为全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手术,其次为大血管外科手术、侵入性神经外科手术[5]。由于早期DVT形成没有明显症状,但是通过仔细的体检,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挤压小腿肚子时深部出现疼痛往往提示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医学上称为Homan征)。这是因为静脉血栓形成时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的缘故,同样道理,大腿根部压痛往往提示股静脉血栓形成。当然,一旦怀疑DVT,就尽早检测血液D2聚体,B超探测深静脉以明确诊断。这样,大部分的DVT病例就能及早治疗及早预防。近年来DVT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本文将针对DVT的预防研究进展着重阐述。

1 深静脉血栓的药物预防进展

目前深静脉血栓的传统药物预防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1 作用于血小板类药物,代表药物阿司匹林和环氧化酶1抑制剂。

1.2 普通肝素,因为其可以与抗血凝酶Ⅲ(antithrombin,ATⅢ)结合,能够灭活凝血酶防止纤维生成,且能抑制Ⅴ因子和Ⅷ因子激活血栓形成,达到抗凝和抗血栓的效果[6]。

1.3 低分子肝素,其机制与普通肝素相似,都是与ATⅢ结合后发挥抗凝和抗栓作用。

1.4 Xa因子抑制剂,代表药物利伐沙班,与传统抗凝药相比较,利伐沙班疗效确切、不需要连续监测、安全性良好、使用方便。

1.5 香豆素类,代表药物华法林,通过抑制身体内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在肝脏内的合成,达到抗凝作用。

1.6 凝血酶抑制剂,代表药达比加群,具有可口服、强效、不需特殊用药监测、药物相互作用少等特点[7]。

2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药物最新进展

有资料显示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在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上是没有差异的,阿司匹林可单独作为关节置换术后的抗凝药物且抗凝效果与阿司匹林的剂量大小无明显差异[8]。此外,地奥司明作为治疗混合痔的常用药,最近也被证实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血液高凝状态,进而达到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发生风险[9]。不论是阿司匹林或是地奥司明,虽然部分地区有使用,但并未得到广泛普及,仍需要更多实验作为推广使用的依据。

在中药对DVT预防的研究中,有最新成果[10]显示,三七粉可以改善大鼠血液的高凝状态,减轻相关的炎性反应,进而达到延缓大鼠DVT发生和发展的目的。但是这些目前只是动物实验中的结果,期待日后的相关研究并进行相关报道。

3 深静脉血栓的物理预防进展

针对DVT物理预防。近日有研究[11]报道,术后患者使用气压泵后,其疼痛和肿胀的情况减轻较为明显,DVT的发生概率明显偏低。国外有报道[12]称弹力袜联合抗凝药物在预防DVT与单独使用效果相比具有一定差异。国内徐浩等[13]称弹力袜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DVT形成效果较为明显。

4 深静脉血栓预防治疗的分子研究进展

之前有研究称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ecursor cells,EPC)可迁移到外周血中促进内皮的成熟[14],并可以募集到血栓中溶解血栓[15],其机制类似于通过血管生成和内鞘化愈合伤口[16]。在此基础上,最新研究[17]表明,miR-103a-3p可以促进EPC的迁移和血管生成,其下调可导致DVT中的EPC功能障碍,这可能是由于PTEN基因表达的上调和AKT途径失活所致,且显示了DVT中EPC活性低的潜在机制,这可能对DVT中的细胞治疗有益。

另一方面,有研究[18,19]称GDF-15可能在PE患者并发症风险分层中具有重要价值。之后GDF-15被认为不仅可能是血栓严重程度的指标,而且有可能是DVT中潜在的治疗目标[20]。

同样,在发现类转录因子Krüppel-likefactor 15(Klf15)通过与p300(Klf15-p300)相互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中NF-κB的活化,从而抑制下游靶基因和炎症反应[21]。国内有学者研究[22]证实了Arg1、Ccl2和Hmox1与DVT相关,并且鉴定了与DVT形成相关的新基因,包括Fmo3和Mmp19,及Mmp12和Mmp13等基因参与DVT调控的研究,推测Klf15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基因在DVT中发挥作用。

5 总结

目前DVT的各种预防治疗不断得到发展,药物预防中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的比较仍具有很大争议性,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而地奥司明运用于DVT预防,目前国内研究较多,但并未进入治疗指南,或在以后的更多研究给予证明。相比较而言,DVT在分子领域的研究有着更多前瞻性的意义,其研究不仅能更深刻地了解到DVT的发生、发展机制,也为其在预防DVT形成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及方式。当然随着技术及各种理念的不断发展,我们既希望新药物的研究不断走进临床,也希望新的治疗方式研究不断跟进。

猜你喜欢

肝素抗凝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