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

2021-01-07浙江省龙游县七都小学徐小平

天津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创设法治道德

■浙江省龙游县七都小学 徐小平

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全能的学生。“育书先育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前提下,首先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所以,学校和教师在培养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之前,要把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指引小学生前进的方向,同时,学校还要引导小学生做一名遵纪守法、积极向上、有公德心、有道德的好公民。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相关学者曾经说过:“道德与法治在高度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二者相辅相成。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如果冲破道德的底线,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通过相关信息调查了解到,当前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小学生缺乏自主性学习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依然采用传统式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课堂上单纯地给小学生讲授课本知识,让小学生加以积累、记忆和背诵,机械式地将知识装入小学生的大脑中。在我国的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和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交流活动中学习,教师在小学课堂中主要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然而,针对当前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象而言,大部分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课堂中并不以学生为主体,以自我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缺乏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限制发展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探究的能力,对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质量、思想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产生不利影响

(二)小学生缺乏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

当前,我国教育中三大主课分别是语文、数学和英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虽然是很重要的课程,但是它仍处于副课的地位,与此同时,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以至于大部分的学生都不愿意上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对这门课程产生抗拒的心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教学课堂中常常会抱有不重视的态度,认为这门学科只是一个副课,不必对学生有太多的要求,在课堂上机械地讲授课本知识,不注重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只注重教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而未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进一步影响了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效率和质量。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的创设

活动情境创设的内涵是,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或者教学背景,有效开展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情境、情感体验平台。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要传授给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将所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地创设活动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让小学生在实践和活动中进行知识学习,体验道德和法律。接下来,本文提出了几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的策略和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我国正处于互联网和信息爆炸的新时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已经逐渐融入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在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学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来开创活动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小学生营造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例如,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的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给小学生播放不同民族的家乡生活环境和特色,如,苗族、傣族、汉族等,播放完这些小视频之后,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家在哪里,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充分调动小学生自由讨论的兴致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的第11课《四通八达的交通》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从2015年至2020 年的天津、北京等城市的交通变化情况,吸引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接下来学习课本知识的兴趣。

(二)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活动情境,加强小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小学生正处于孩童的时期,他们具有好奇心强、好玩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的性格特征。所以,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将课本的知识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运用实际中的生活例子进行活动情境教学,既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点,又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以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的第3课《我很诚实》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为小学生讲两个生活中发生的有关诚实的例子,如,有一个同学在马路边捡到了一个钱包,他马上将钱包交到了警察叔叔的手里。以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的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为例,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讲授日常生活中志愿者的故事。这样结合实际生活开设活动情境教学,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小学生在联系生活中真正地理解课本的知识,利用事迹将抽象的理论简单化和具体化,进一步提高了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地创设活动情境,创新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不断培养、发展和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猜你喜欢

创设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