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

2021-01-07甘肃省山丹县陈户镇新河小学周立平

天津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让学引思教师应探究

■甘肃省山丹县陈户镇新河小学 周立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尤其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但是,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缺乏效果,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等问题比较突出。针对此,教师需引入“让学引思”理念,优化教学行为,让学生在“让”与“引”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学”与“思”。

一、“让学引思”的基本含义

“让学引思”是当代小学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教导的期间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学习和思考。“让学引思”的含义应该从两个角度进行解释,其中“让学”强调的是学生主体地位,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整角色定位,规划教学时间,创造学习机会等方法,尽可能地将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深思中完成建构;“引思”突出的是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即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灌输”讲授方式,用更加自然、顺畅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意愿,最终完成学习的目的。

最近几年我国在开展小学数学教育的课程时,教师运用了许多创新的教学理念,其中“让学引思”理论的运用,促使了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使得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积极。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着显著的效果。

二、“让学引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根据“让学引思”的基本含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主动调整教学思路,设计实践方法,创设“让”与“引”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深入思考。

(一)让学生产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质疑

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主要情感动力,而敢于提出问题则是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进而观察思考、实践探索的基本前提。在“让学引思”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独特的思维特点,进而教师要引导着学生在思维的引导下进行相应的学习实践活动。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经验和实际经验。因此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通过构建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在情境中设置思考障碍,促使学生主动质疑,在问题中逐渐融入自主学习过程。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学生安排实验情境,即用直尺测量数学书的长与宽,在测量过程中学生发现,其结果并不总是整数。这时候,学生便产生了疑问:测量中整数后面多出来的部分怎么表示呢?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教师结合生活背景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手测量的兴趣,并鼓励学生结合测量结果提出问题,从而为引出小数,实现进一步探究做好铺垫。

(二)让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解释表达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教学指导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之中,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要注重上课的教育方法。小学数学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给学生单方面的灌输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数学这门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逻辑能力,而一个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要从小学阶段开始抓起。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培养他们学习习惯、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的最好时期。在小学数学课堂设计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互动交流,利用热闹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同时也应该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力量探究问题,从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思考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在教学实施时,教师需要在课堂时间上进行调整,为学生预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反思咀嚼,用自己的智慧不断走向思想的更深处。此外,还应为提供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鼓励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考结果,并适当点拨引导,以不断完善思考过程,提高思考深度。这样学生才能摆脱“人云亦云”的局限,以独立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探究中,让课堂互动更有成效。

(三)让学生主动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探究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不断获取新知识,进行创新实践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之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引导者与参与者,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教师要努力地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并且独立的思考,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发现小学数学的学习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实现自主建构。

例如,在学习“平均数”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依据A 班某学期的数学成绩作为背景资料,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背景资料中教师提出了“A 班某学期的数学平均成绩为83.6 分”并要求学生结合资料进行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后,提出问题:平均数为什么和每一个学生的成绩都不一样呢?这个数是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要算平均数呢?在问题的引导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经历“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计算过程,并认识到了平均数的应用价值,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建构。

(四)让学生互助合作,引导学生分享观点

学习者的学习既是一种积极的、自主性的学习,亦是一种合作的、群体性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既要独立的思考,也要互助合作,与同学们分享学习的观点。在“让学引思”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同样重要,两种方式相互补充,能够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获得更多的学习主动权,进而深入对知识的思考与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互助合作过程的引导,构建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分工,并利用学习任务驱动学生结成整体,分享观点,完成任务,并共同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五)让学生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改进

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鉴别、筛选,而是为了反思改进。根据“让学引思”基本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在评价中保持平等的地位,即教师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考核,学生同样可以参与到评价过程之中,对自我学习、合作探究以及教师的点拨指导等提出评价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均获得了反思自我,回顾教学全过程的机会,进而在更加全面、客观的教学评价中,主动改进教与学行为,优化教学探究过程,提升数学课程的实践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让学引思”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契合了课程标准要求。其中“让学”能够让学生获得数学探究的主动权,“引思”能够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样教与学的关系则实现了重新构建,学生在教师“让”与“引”的过程中完成“学”与“思”,从而成为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

猜你喜欢

让学引思教师应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让学引思”与小学语文阅读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