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学力课堂的策略

2021-01-07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长江路小学韩明河

天津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学力公园法治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长江路小学 韩明河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学力课堂理念被正式提出,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科学的引导培养发展学生学习力,从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全面发展,明确指向了核心素养培养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突出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基本原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工作面临的紧要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实施学力课堂的科学策略,唤醒学生学习兴趣,为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各个环节,促进所有学生快乐、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一、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促进教学跨学科整合

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教授课程教材基础理论知识固然重要,能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和发展,便于学生高效、轻松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掌握一定的可行学习方法,然而却容易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性,没有给学生创造独立自主的合作学习空间,无法令学生彻底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依旧机械化的“听教师讲”知识,不能很好地参与挖掘知识、思考探索知识的应用知识的过程,局限了学生的学习力,不利于学生落实核心素养。面对此局面,教师要树立起现代化教育理念,通过跨学科教学方法实施学力课堂,把学生认为枯燥、乏味、与生活脱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和地理、语文、历史等学科进行有机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这门课程的应用广泛性和综合性特点,实现对学生学科情感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我和大自然》这一单元《大自然,谢谢您》教学中,本节课教学目标为激发学生感恩大自然的情感,在寻找大自然赠予的美好礼物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大自然,明白大自然中的万物均是赠予给人类的珍贵礼物。如果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力得不到有效发展。教师应从课程整合角度出发,将本节课教学内容与美术学科有机整合,和学生一起在校园中寻找大自然的礼物,让学生将自己发现的礼物画下来,回到教室后依托绘画的形式向其他同学、教师介绍大自然的礼物,一方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学生深刻掌握教学内容,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对传统的“师本”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带来了根本性改变,教师要清楚教师是教学主体的意识,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在教师充足关注和科学引导下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不断提升各方面核心素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道路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和实践者,肩负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的重任,教师要将自己作为学生的指路灯和学习伙伴,通过实践活动、小组比赛等给学生学习带来启发,让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深入学习,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主人。

例如,在《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我们不乱扔》教学中,教师首先结合学生思维特点采取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展示了两张图片,第一张是一个到处都有垃圾的公园,第二张是干净整洁的公园。教师让学生结合图片观察,说一说自己对这两个公园的第一印象,利用直观化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特点相契合,将学生引入生活化教学情境中,有学生说第一张公园里面太脏了,自己不想去。有学生说第二张公园很漂亮,自己想去看看。接着教师深入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公园会有这么大区别,有没有什么方法缩小区别。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起来,经过交流讨论发现了是乱扔垃圾给公园造成的伤害,找到问题原因后,提出了“树立不乱扔垃圾警示牌”“增加公园垃圾桶设置”“加大卫生清洁力度”“定期组织城市居民义务清扫”等建议,教师将学生的建议整合起来记录到黑板上,课堂结束前让学生自行选择可行建议在课后到当地公园中实施。本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既是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现者,也是通过思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实践者,学生经过解决问题,明白了在公共场所不能乱扔垃圾,意识到环境是公共的,需要大家一起爱护维持。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深度参与

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以及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存在着关系。很多人提到健康,首先想到的就是身体方面的疾病和虚弱引起的健康问题,而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所以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学力具有莫大帮助,是现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要充分渗透到教师日常工作中。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预防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健康产生变化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策略并加以引导,让所有学生都能成为心理积极向上、行为道德规范的社会主义接班建设者。

例如,在《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这一单元《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学习课余生活的自主权利时,发现有一名学生在质疑这项自主权利。教师将这个现象记在了心里,在本节课教学中给予该名同学更多关注,获取更多学情分析依据,课后用朋友的身份、关切的语言和真诚的态度令学生敞开心扉,经过学生的述说,教师了解了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学生认为自己根本没有得到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基本权利,也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这种权利,所以书本上说的都是空头道理。让学生产生如此偏激想法的原因是学生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父母以“为你好”名义给他课余时间安排了书法班、跆拳道班、素描班等等兴趣班,他对此感觉非常不满,他想要在课余时间学习唱歌和吉他,却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父母的兴趣班学习,每当自己表达意见后都被父母一句“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你”挡回来,学生的学业本就够辛苦,加上各种各样不喜欢的兴趣班,休息时间严重不足,想要休息权和自主权也是一种奢望。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考虑到小学高年级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快要进入青春期,内心非常敏感且自尊心强,需要讲究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方法,所以通过和家长电话、微信视频沟通,让家长提升了教育意识,树立起素质教育理念,可以在今后的兴趣班学习中尊重孩子意愿,给孩子充足的自主权利,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学生心理发生很大改变,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有了更深的体验参与,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而言非常重要,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力的培养,通过行之有效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构建学力课堂,满足学生和社会的进步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学力公园法治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在公园里玩
学历与学力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语文“学力发展”课堂“形态论”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一见如故
大学生学力评价的问题与改革路径分析*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