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方法和技巧
2021-01-07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南关学校雷建宏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南关学校 雷建宏
一、中学历史教学提问现状分析
(一)课堂提问缺乏灵活性
目前,我国中学历史教师往往采用僵化的提问方式,导致课堂提问缺乏灵活性。尤其在开展公开课时,历史教师会预先设计好课堂提问问题,采取“作秀”的形式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这就使得中学生只能在提前制定好的预案当中进行作答,依照教师的预设步骤进行学习,致使中学历史教学缺乏灵活性。尽管这样的教学安排能让中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不过,这种教学模式却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未能实现真正的课堂互动,导致历史课堂教学苍白无力,使得课堂教学出现了“万马齐喑”氛围。
(二)课堂提问趋于单一性
现阶段,我国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往往没有探索性与针对性,导致课堂提问趋于单一性。这种情况不仅抑制了中学生思维的发散,还会使课堂提问呈现出流程式的特征,导致中学生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成了“应声虫”,只会齐声回答“是”或者“不是”,降低了历史课堂的参与性。因此,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应以面向全部学生为切入点,实现全部学生的进步。基于此,中学历史教师应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各层次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制定不同标准的课堂提问题设。这样不仅能实现一个班级所有学生的进步,还能确保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热情,为各层次的中学生积极学习历史学科提供平台,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提问当中。
二、优化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方法和技巧
(一)以课堂提问为基础,突出提问的针对性
在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当中,课堂提问的范畴较大,历史教师不仅可以展开与历史事件背景、意义或发生原因等相关的课堂提问,还可以展开与历史人物生活轨迹或奇闻逸事相关的课堂提问。但无论是哪种课堂提问,都应该突出历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当前,许多中学历史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呈现出了流程化的趋势。例如,部分历史教师往往喜欢提问“北京条约的内容”“武昌起义的爆发时间”或“辛亥革命的意义”等问题。这种问题只需要中学生加以背诵便能随口答出,不能体现历史课堂提问的针对性,缺乏实际意义。因此,历史课堂提问应该涵盖提示型课堂提问、检查型课堂提问以及总结型课堂提问。这样,中学历史教师不仅能结合不同目的的课堂提问,对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中学生学习成果以及历史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检验,还能促进中学生思维的发散,进而提升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鉴于此,中学历史教师应该以中学生实际情况为着手点,根据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情况以及理解水平等特征,开展课堂提问。并且,教师避免对中学生提出背诵题、偏题或怪题的课堂提问,使其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历史教师应以课堂提问为基础,设置从易到难的课堂提问题设,从而提升中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推理能力、分析水平与剖析技巧。教师开展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工作,还能提升中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有助于中学生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应以课堂提问为基础,突出提问的针对性。
(二)以课堂提问为依托,突显提问的恰当性
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不仅仅体现于课堂互动的程度或氛围,还体现于课堂提问的恰当性。如果中学历史教师不停地展开课堂提问,则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降低了课堂提问的必要性。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实际教学课程为基础,以课堂提问为依托,突显提问的恰当性,明确课堂提问的时间节点、课堂提问的内容以及课堂提问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在中学生出现难以理解的表情时,针对教学重点或相关知识点,将中学生的困惑点提取出来,展开启发性的课堂提问,进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提问形式。并且,中学历史教师应设置师生共答或师生讨论等方式,这样不仅能解答中学生的学习困惑,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主动性,引导中学生实现正确的思维模式,进而提升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
(三)以课堂提问为手段,调动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当中,中学历史教师的课堂提问应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面面俱到”的教学局面。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应避免出现重视优等生,而忽略中等生与学困生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不仅会降低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隔阂,无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在展开课堂提问的时候,教师应秉承兼顾全部学生的原则,侧重于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学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提问的同时,应注重对于中学生的鼓励与引导,从而优化历史教学氛围,提升中学生学习专注度。
(四)以课堂提问为方式,启发中学生的学习思维
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在开展课堂提问的过程之中,促进思与学的有效融合,启发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启发式的历史教学形式,不仅能使中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点,还能实现对于中学生学习思维的发散。例如,在开展《闭关锁国》的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出“清朝如果不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会出现何种局面”的问题。中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会不尽相同,甚至出现极端性的答案或观点。但是这样的课堂提问既能促进中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主动思考能力,还能加深中学生对于历史学科难点的掌握与理解水平,并使其对于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发展背景以及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有所了解,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五)以课堂提问为方法,拓展中学生的思考空间
中学历史教师应该以鼓励中学生为手段,激发起其展现以及表现自我的欲望。基于此,教师可以将课堂提问为基点,拓展中学生的思考空间。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可以站在中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之上,提出下节课的课堂提问题设,为中学生预留出充分的思考空间,并为中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深入思考预留出思考时间,从而确保中学生能独立地完成对于历史学科的思考,进而突显学生在历史教学工作当中的主体性,最终提升中学生完成历史学科学习的自信心。
三、结语
在开展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展开恰当的课堂提问,避免机械性或单一性的课堂提问形式出现。同时,中学历史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氛围,以课堂提问为基础,突出提问的针对性,突显提问的恰当性,调动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中学生的学习思维,拓展中学生的思考空间,最终提升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