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浅谈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艺术
2021-01-07天津市河西区水晶小学王凤亭
■天津市河西区水晶小学 王凤亭
教师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引路人,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尤为重要,尤其是语文学科教师和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获取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方面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通过层层筛选,从众多优秀文章中脱颖而出的示范性文章。其篇幅适中、语言凝练、文质兼美。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善与美的情感,提升审美水平,激发创造力等都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启迪性。其不仅可以引领学生走进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世界,作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阵地、读写的范本,而且可以体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文课本在编排上采用单元教学形式,风格多样,重点突出。有的文章用生动的历史人物故事,展现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优良传统;有的文章用奇幻唯美的神话,热情地讴歌炎黄子孙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有的文章对如画的祖国山河生动描绘,激发了我们作为华夏子孙的自豪感;有的文章通过社会生活点滴引发思考,深刻阐释了生活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它们都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德育资源,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让语文的学科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教学中,可适时适当地引用历史事件、先进人物故事。如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找来圆明园3D复原视频让学生们欣赏。之前,我并没有透露这是复原图,学生们在欣赏时,不禁感叹于这16万平方米恢弘的皇家建筑群,感叹于晶莹剔透的亭台楼阁,感叹于雍容华贵的宫廷建筑,感叹于委婉多姿的江南园林……当画风陡转,画面中英法联军毫不留情地抢掠和焚毁的真实场景出现时,学生们脸上是无比凝重的神情,眼中饱含热泪。我顺势配乐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明白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胆大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由此,学生们在学习课文时对文章中词汇的体会更加真实、深刻。学习后我又播放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宏大场面的视频,学生们眼中的振奋、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想,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已深深埋进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中……
语文教材中讲述的先进的历史人物同样熠熠生辉。人物虽然并不都是伟大的,但是他们或智慧、或勤奋、或执著、或宽容、或谦卑,他们奋发进取、热爱祖国,无不闪现出璀璨的人性光辉。在课堂上将这些人物形象讲给学生们,让他们永远铭记于心,从历史人物身上获取力量。
二、寓德育于学校、班级活动之中
学校的集体活动既是每一个班级展示的大舞台,又是大擂台。
学校每年的实践活动都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夜的工作》后,学生们亲身来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在看到了敬爱的周总理那一件件、一幅幅珍贵的物品后,学生们写下了发自内心的感悟,以表达对伟大领袖的敬佩之情。我想,通过这样的实践教育,爱国主义元素会渗透到他们的骨子里,伴随并影响他们一生。
学校主办的中国画绘画大赛,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时机。电子产品日益影响当今的青少年一代,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活动中,我找到古今有名的中国画图片,供学生们欣赏,向他们介绍中国画的画风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学生们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在对中国画这种单墨色写意表现手法骄傲的同时,学生们更想亲自试一试、画一画。他们说:“这可比动漫有趣和难画多了,中国艺术传承到我们这里,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它!”
班级对抗赛可以说是学生们的最爱了。因为它不仅是班级形象的大展台,更是班级凝聚力的体现。记得一次拔河比赛,选手们赛前做足了各项准备:有负责查获胜秘籍的,有组织站位的,就连检查鞋带系得是否结实都有专人“督查”。啦啦队也不甘示弱,他们口号一致,嘹亮的加油声响彻校园。赛后,我看到学生们红红的小手很是心疼,但他们说:“老师,手越疼,说明我攥得越紧,因为我觉得当对手嫌疼放松的时候,就是我们胜利的时候!”我想,不用说教,不用引导,在活动中,他们已然获得了最好的德育!
三、寓德育于班级文化建设之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班级中的绿植会说话,班级中的墙报会说话,悬挂在班级的座右铭更会说话。班级制度、班风班纪有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效。班级是我家,学生们为“家”里带来了充满生机的绿植,浇水施肥,呵护成长,在打造了健康温馨环境的同时,爱的教育也随之生根发芽;班级是我家,学生们对每一期墙报都精心设计、绘制,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在德育规范中不断审视自己;班级是我家,那一个个座右铭仿佛时刻会说话的小小班主任,在学生偶尔犯错时悉心教导。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一股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在进入班级的那一刻就激励自己努力进取,为班级这个大家庭增光添彩。
四、寓德育于教师的躬身示范之中
班主任是班级这条大船的舵手,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办事,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影响。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教师的影子。班主任的口头禅会从学生或家长的口中说出,教师举过的事例、说过的道理会在“值日小班长”讲道理时和盘托出。那么作为班主任,我们为什么不顺水推舟、创造条件和情境,使学生“有榜可模”呢?例如:在学生到教室上自习前,我故意在地上扔几张纸屑,在学生进入教室时,我弯腰捡起,并当着学生的面把它扔进垃圾桶。那些平时爱把垃圾踢进别人“三八线”的“小淘气”看到后,心中若有所思;那几个平时爱拿废纸团投“三分球”的“灌篮高手”也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是的,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起着示范作用。小学生可塑性、模仿性极强,班主任在他们的心中是无可替代的模范。我想,如果班主任是一缕阳光,那么生活在阳光下的禾苗一定会成为有着茁壮根系的参天大树!
五、寓德育于爱的教育之中
世间万物皆不完美,面对学生们的差异,尊重和信任是最好的催化剂。教师要发现每个学生成长中的闪光点,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机,让爱不吝惜地感染到每一个学生。在爱的光环下,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会越来越近,感情会越来越亲。病假归队的我在课间时发现讲桌里的一张张祈愿卡——“王老师,您可能不知道我是谁,但是有了这张卡片,您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王老师,您平时告诉我们要多喝水,您也一定要听话,要多喝水啊!”平日最不爱与人交流的小朱毅凑到我跟前小声对我说:“王老师,你不要生病了好吗?我们想您!”这些稚嫩的话语里从不掺杂虚伪,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在爱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心中充满爱和阳光的,也会用爱心去对待和感染周围的人。
六、寓德育于家校沟通之中
德育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完成,它是我们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德育单纯依靠教师与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家校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也更加重要了。
一年级的学生本来最是天真无邪、充满阳光,可是有一个学生的脸上却从没有见到过丝毫的笑容。与她的父亲通电话后我才知道,这个学生的妈妈患癌症三年了,看着妈妈每天在病床上的痛苦,孩子只有自己苦在心里。那么小的孩子就要默默承受这些,作为老师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我要给这个学生减压。我立刻去小商店买来了女孩子喜欢的漂亮发卡,轻声对她说:“来,到王老师这来。我帮你扎个小辫子吧。”从没有帮别人扎过辫子的我因为拙手笨脚,紧张得竟然手心出汗了。赶忙问学生:“有没有弄疼你啊?老师还是第一次给别人梳辫子呢!”学生的眼神亮了,笑着对我说:“真的呀!那我真幸运!”第一次看到可爱的孩子笑了,那是一个小孩子应有的阳光般的笑……
如果没有家校及时沟通,我可能会失去一个适时引导学生的教育契机。与家长勤沟通、换位思考,是架在班主任和家长心中的一座彩虹桥,双方有了信任,对孩子的教育工作才能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