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视角下城市健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01-07邵阳学院体育学院
邵阳学院体育学院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而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明显提升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各种疾病,因此近些年来加入体育健身行列的人越来越多,参与各种体育锻炼的人数也逐年增加。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各种类型的健身活动更加普及,而传统城市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充分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健身人才的需求,在这个大背景下为了与大众高质量的健身需求相适应,就需要更加重视城市健身人才的培养,并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一、创新驱动的概念及培养城市健身人才的作用
(一)创新驱动的概念分析
创新驱动的主体一般包括企业和某项活动,对于前者主要是指其能够从个人的技能、创造力等方面获得发展的动力,对于后者则主要是指其能够通过开发知识产权创造一些潜在就业机会或财富。创新驱动理论强调要通过创新科学技术实现集约式的发展,以生产技术变革的方式使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而根据现实情况构建起科学、合理、完善的创新体系才能够为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充分的保障。对于城市健身人才培养来说,只有立足于创新驱动才能够最大程度调动起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健身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养,因此城市健身人才培养必须要重视创新驱动[1]。
(二)培养城市健身人才的作用分析
新时期加强城市健身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城市健身经济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对于一个城市或国家来说,要想培养出身心良好的居民,除了要加强健身器材以及相应硬件设施的建设外,还需要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及综合素质的城市健身人才。城市健身人才专业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的较量在现代健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来说未来要想取得城市化健身经济的优势,就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健身人才队伍。二是为城市健身活动的不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健身活动的最终效果与健身器材、营养品以及专业指导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也使得健身人才队伍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健身成效。在健身活动中城市健身人才队伍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不同的个体制定合理的健身计划,为其提供健身方式方法的指导,并对其进行健身矫正等,对个人健身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差重要的作用。三是健身人才的培养在我国供给侧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们对健身活动的需求已经从以往的是否有充足的、质量较高的健身器材转变为是否有高质量的健身俱乐部以及是否能够达到较高的健身质量[2]。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使人们对健身活动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城市健身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使相应的健身方案和计划更加优秀和专业化,并促进城市健身人才的职业化发展。
二、目前城市健身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未充分认识到健身人才的独特性
目前,大部分参与到健身活动中的人和企业单位都对健身人才缺乏清晰的定位,对其重要性及独特性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很多健身人才无法将自身的技术特长充分发挥出来,难以进行高层次、高水平的健身人才队伍建设。由于未能准确判断健身人才的能力素质和把握正确的培养方向,导致培养出健身人才难以充分满足现实需求,健身人才的培养方向与现实需求出现了相背离的迹象,且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一部分单位在健身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对俱乐部的实际工作需求未进行充分考虑,只是简单的要求健身人才对相关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统一学习和训练,导致健身人才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训练时间,往往需要加班加点处理本职范围内的训练学习内容,这对俱乐部健身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其难以有效进行健身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建设[3]。
(二)健身人才队伍缺乏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
目前,健身人才队伍的建设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吸纳健身人才,即社会招聘、院校直招以及俱乐部培养。但是,由于不同途径对健身人才的知识水平、技能经验以及任职岗位的要求不同,因此从不同途径吸纳的健身人才其能力素质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加上对于进入工作岗位的不同途径培养出来的健身人才,很多单位在制定其未来的培养计划时未对健身人才的成长途径以及知识水平、技能经验等基本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从而导致相应的培养计划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难以有效弥补健身人才的能力素质短板。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健身器材,但是在很多培训课程中相关的知识内容并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的更新,导致所学知识与实际需求相脱节[4-5]。
(三)培养方法不适应素质要求
目前,社会大部分健身培训机构均缺乏健全、完善的培训机制,且相关培训课程与培养能力与社会的发展情况相比已出现明显的滞后。另外,有关行业调查发现大多数健身培训机构只存在名称上差别,其授课内容并无明显区别,且大部分培训教练由于平时授课任务繁重,因此在课后很难与学员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难以充分保证培训质量。除此之外,整个培训制度缺乏较强的系统性,导致健身人才难以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这一方面对健身人才的成长和进步造成了严重阻碍,另一方面对提升整体性的健身水平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构建创新驱动视角下城市健身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一)加强职业认同感,完善相关制度体系
首先,对健身工作的人员的思想教育要进一步加强,使其对自身价值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强化其职业认同感,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健身人才进行自我学习,不断提升其自我学习能力。其次,要组织健身人才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其文化素养得到不断提升,形成正确、成熟的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其自我管理能力[6]。再次,俱乐部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一些相关方面的技能竞赛活动,使健身人才的自我要求不断提高,增强其职业自信和职业认同感,帮助健身人才通过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对于健身单位的先进典型以及技术骨干要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将认真、负责、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氛围营造出来。最后,还要对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加以完善,特别是有关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与制度要及时健全,确保健身人才能够获得合理的收益。
(二)充分发挥高校、企业培训优势,加快融合发展
体育类高校是培养健身人才的主要阵地,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将各类体育院校的培训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够使整个健身人才队伍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体育类高校应立足于创新驱动理念,通过构建多种不同形式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创新联盟等加强合作,将大学以及有关企业的培训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其承担健身人才培养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深化相关方面的融合发展。另外,体育类高校还要重视对健身人才开展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从而使其实践技能得到不断提升。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到具有较长时间工作经历的健身教练往往已经熟练掌握各种健身技能,对于这类健身人才俱乐部再对其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智能水平,从而使他们的健身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促进其由学转教,从原来的简单操作逐步转变为解决相关方面的问题机理,进而在健身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与综合素养。
(三)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培训资源
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其功能的发挥离不开相关制度、政策的支持,因此应及时对相关管理体制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并对相应的决策体系加以完善。同时对于重大项目的立项以及与之相应的组织实施方式也要进行改革,从而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展相关方面的管理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政府在创新过程中所发挥出组织、服务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攻克其中的核心问题。由于健身人才具有比较特殊的地位,因此培养健身人才的力度与速度应进一步加大。目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脱节仍然是健身人才培养的主要矛盾,针对这种情况,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做好健身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并整合现有的各级健身培训机构,将健身人才的培养细则合理、完善的制定出来,同时对新模式下各个单位的具体职责以及协作关系加以明确。
四、结语
总为言之,城市健身人才的培养以及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源,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政府、院校以及社会企业单位三个方面的力量。同时还应立足于创新驱动,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对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充分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城市健身人才培养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从而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健身人才,提升城市的健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