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安全管理
2021-01-07怀化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怀化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具有的不安全因素
(一)幼儿园方面
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幼儿园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① 活动场地和投放材料受限。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的投入有限,一些幼儿园可供幼儿活动的场所均具有很多安全隐患,包括:游戏材料有尖利的标胶、水泥地面过硬,或是活动场地清扫不及时,场地上存在很多细小的石头、钉子等,或是受到雨水、大雪等天气影响导致活动场地地面过于湿滑。同时,由于幼儿园忽视对大型玩具、活动器械等的及时更换和维护,导致这些设备存在破损、老化等问题,从而成为不安全因素[1];② 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过多。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中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状态,一些幼儿园中幼儿的数量过多,但是教师人数却比较少,这就致使在体育活动中有限的教师不能充分照顾每个幼儿,极易引发安全事故,也会大大降低体育活动的效果。
(二)幼儿自身方面
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幼儿自身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①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其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其在活动中往往无法预见自身行为的后果,很容易埋下安全隐患。同时,体育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运动经验比较缺乏,一旦活动中出现问题,其无法做出及时有效地引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危险;② 欠缺体育活动的规则意识。要想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在一定程度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规则。如果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和秩序意识,时常因为玩心较大而一拥而上出现拥挤、争抢等情况,极易引发安全问题[2];③ 身体发展水平不平衡。幼儿的成长环境、智力发展水平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故而其身体发展水平和活动能力也存在区别,同样的体育活动内容,由于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提高幼儿教师的安全管理能力
据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均比较注重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意识,然而安全管理水平和技能依然有待提升。针对这一情况,幼儿园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借助多渠道,利用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幼儿教师的安全管理能力,主要包括:首先,注重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使之具备较强的专业基础,然后定期组织所有幼儿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可邀请社会上专业人士到院内开展讲座,让教师通过观摩学习来熟练掌握安全管理知识。其次,定期组织全体幼儿教师开展集会讨论,共同讨论和分析体育活动中极易出现的各种安全事故,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前排除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充分掌握处理各种幼儿安全事故的知识与技巧[3]。最后,幼儿园可挑选优秀教师外出进修和学习,待其学成归来后,再组织幼儿园内其他教师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整个幼儿教师队伍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幼儿园需要注重对教师培训和学习成果的定期考核,并督促其积极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具体体育活动之中,以此使之更加牢固和熟练地掌握安全管理知识技能,提高其防范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能力,促进体育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强化对幼儿的安全保护和指导
第一,做好体育器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在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前,幼儿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活动内容,对体育活动器材进行合理选择,并科学布置体育活动场地。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为确保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幼儿教师必须对体育器材和活动场地的安全性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活动场地足够开阔和平坦,确保没有碎石、果皮等带有安全隐患的物品。而在使用体育器材前需定期或是不定期的检查体育器材,确保器材无损坏、边缘轮廓的圆滑等,并适当投放一些安全且极具趣味的运动材料。同时,对于大型玩具设施,教师应在这些设施下方铺设保护线垫子,并对场地进行合理布置,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从而对其心理压力进行有效缓解。
第二,提高幼儿在具体实践中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关文件中提出:幼儿并非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既要注重保护幼儿,还需要向其传授生活技能,对其自我保护能力进行锻炼。基于此,在实际体育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活动情况及时提醒幼儿:即什么动作是危险的,向幼儿讲解和示范正确的跑、跳、钻爬等运动姿势,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运动经验。如:在组织幼儿开展跳跃活动时,教师可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跳跃高度;在玩运动器械过程中,选择较为开阔的地方;在玩圈时,教师需提醒幼儿不可将圈圈套在其他小朋友脖子上,防止其他小朋友喘不过气等。待完成体育活动后,教师可对幼儿的整个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幼儿的动作帮助其分析哪些动作是不对的、不安全的,并对不安全因素或是安全问题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此来不断提升幼儿的运动经验,使之具备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促进幼儿今后的良好发展。
第三,教育幼儿严格遵守活动规则。为确保幼儿有序的进行体育运动,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向幼儿详细讲明相关的活动内容和活动规则,且要求幼儿必须严格遵守这一些规则。如:在组织幼儿开展抛接球活动时,教师应提醒幼儿与其他幼儿保持合适的距离,避免抛出的球打到他人,且教师应向幼儿详细讲解抛接球的正确方法,告知幼儿在抛接球过程中不能开小差,眼睛要随时观察四周的情况,防止和其他小朋友撞在一起。同时,在活动规则、相关动作要领等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不可讲得过多或是过于复杂,应当通过科学合理地讲解,确保幼儿能够较好的掌握体育活动的动作要领,能够较好地理解活动规则与过程;针对活动过程中违反规则的幼儿,教师应给予一定惩罚,让其萌生严格的规则意识,从而确保体育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
(三)有效开展体育活动,确保体育教学过程的标准化
一方面,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开展体育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即应当对幼儿的着装情况进行耐心细致地检查,保证幼儿的着装符合体育活动的规范和要求,且教师也应当以身作则,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从而能够向幼儿正确的、到位的示范运动要领。同时,幼儿既要做好足够的物质准备,还因做好充分的身体准备与心理准备,即在活动开展前,幼儿教师需带领幼儿进行一些热身运动和放松运动,先是做一些简单的拉伸活动,让幼儿的身体所有部位能够活动开来,以便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的体育活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体育运动的安全性;在正式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需要对幼儿的运动量进行合理控制,由较小逐渐增大,待完成体育活动后,可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合适的身体放松与整体活动。比如:在活动开展前教师组织幼儿们跟随音乐做热身运动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待完成活动后,再带领幼儿跟随轻音乐做合适的运动,从而让幼儿的心率慢慢恢复到正常水平,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贴合幼儿实际,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要想有效保障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必须确保体育活动的标准性。基于此,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我国相关文件要求和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对体育教学计划进行切实有效地制定,从而有效提升体育活动的质量。即在幼儿刚开始进行体育活动时,应选择较小活动量的运动,随后逐渐增大活动量,让幼儿循序渐进地开展体育活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活动和休息的交替进行,确保幼儿始终保持有氧状态。同时,在幼儿进行体育活动时,教师既要向幼儿详细讲解活动规则和活动动作,还应对幼儿的活动行为进行密切观察,及时掌握各个幼儿的发展特点与接收水平,针对接收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其能够将良好的运动习惯内化成自觉行为;针对接收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需要加强指导,进一步提升其活动规则意识。此外,体育活动的种类多种多样,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适合幼儿,故而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恰当的体育活动。
(四)获得家长配合,减轻心理压力
现如今,每个幼儿都是家里的宝贝,家长都十分注重孩子的安全,一旦孩子在幼儿园内发生摔倒、擦伤和碰撞等问题,就会马上向幼儿教师发难,这就大大增加了幼儿教师的心理负担,导致其在体育活动中“畏手畏脚”,从而导致体育活动的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基于此,幼儿园需要定期或是不定期的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体育活动,同时幼儿教师需向幼儿家长们详细讲解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措施,并带领家长参观幼儿园内的安全防护措施、体育设施等,使家长能够理解和认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并积极配合幼儿园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从而减轻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确保幼儿园体育活动有效开展。同时,幼儿教师需向家长详细讲解幼儿进行体育运动的相关注意事项,如:为幼儿准备安全且舒适的衣服和鞋子,在运动前不可让孩子食用过多的食物,不可穿过厚的衣服等,从而有效确保幼儿在体育运动中的安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体育活动是提高其体质、促进其身体健康的关键途径。基于此,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必须充分明确这一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然后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提高自身安全管理能力,强化对幼儿的安全保护和指导,确保体育教学过程的标准化等,从而确保体育活动的优势和作用得以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