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游泳初学者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1-07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游泳是在水这种特殊介质中进行的运动,需要全身各器官都参与的一项有氧运动项目,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生存技能。经常进行游泳锻炼,能有效提高人体内各脏器官的功能。水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800 多倍,在水中游泳可以极大的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增大肺的容量。水的导热能力约是空气的25 倍,人体在水中游泳时体温散失的速度要比陆地上快得多,这就相应地加强了体内能量代谢的过程,以利于产生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体温的调节机能,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使人体尽快适应外界不断变化的温度,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又能提高人的速度、力量、柔韧、耐力、灵敏等各项身体素质,培养与锻炼坚强、自信、积极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游泳对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其他体育活动无法替代的。
长期以来,国家不断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来提高国民素质,并大力宣传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倡导推广全民健身计划,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参加游泳的学习与锻炼。如何科学、有效、安全的学习游泳技术,是少年儿童和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查阅了与游泳相关的文献,结合多年的教学训练实践体验,分析研究少年儿童在游泳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根据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中,对中国现行少年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1]。本文所指的少年儿童是指8-15岁这一年龄段,并学习游泳的人群。
一、少年儿童对游泳技术学习和锻炼的需求
我国每年发生的少年儿童安全事故中,溺水排在首位,在溺水事故中,大部分少年儿童是因为不会游泳而导致意外发生。如能够系统进行两年以上的游泳训练,可以有效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2]。
在欧美等一些国家,非常重视游泳运动的普及与推广,把游泳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中小学的学习中[3]。目前,我国也有一些省市已明确规定:初中升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必测的项目除中长跑之外,游泳列为选项之一。游泳不但可以强身健体发展心智,而且也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生长发育水平不仅对个人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也与未来的生活质量密切关系。
二、少年儿童身心特征
少年儿童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自身所具有的认知、情感等特征都会对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这一阶段的生长发育和心理特点,普遍认为少年儿童时期已经具备了学习游泳技术的最佳条件,通过合理安排学习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而且还有利于对知识技能的接受。
(一)身体特征
在少年儿童这一阶段,是其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头、躯干、四肢的比例随着发育的程度而逐渐发生改变;骨骼中钙、磷等无机成分逐渐减少,有机物和水分较多,骨骼的硬度小、弹性和可塑性大;骨连结结构上与成人的不同,关节软骨比成人的要厚,关节囊薄,韧带弹性大,关节比较灵活。所以在少年儿童中发生骨折的较少,但骨骼易弯曲或呈畸形。肌肉的发育不均衡,肌纤维较细,主要是纵向生长;肌肉的重量轻、质软、水分含量较多,相反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要少,收缩力量差,易发生疲劳。因此,一些运动负荷大,对骨骼、肌肉有冲撞、挤压的运动项目,不建议少年儿童过多参与,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二)心理特征
少年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的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典型性的一些心理特征。皮亚杰以智力或思维水平作为划分标准,把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依据上述分析,少年儿童的心理年龄、心理特征均处在同一水平,这一时期是个体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主要体现在认知、情感和人格等方面。
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在其成长的各个阶段给予耐心的引导和正确的培养,可促进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行为习惯。
三、少年儿童游泳初学者常见问题的行为表现
少年儿童游泳初学者,最常见的问题是产生恐惧怕水。恐惧是个体情绪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人们面对某种危险情境,所产生的担惊受怕的强烈压抑情绪,表现为过度害怕、气急、流汗、脸色苍白、身体发抖等,并伴有一系列的心理现象产生。使认知、记忆、思维过程发生紊乱,甚至严重者将产生厌倦、逃避等行为[5]。
少年儿童游泳初学者常见的恐惧怕水主要体现在:不敢下水、在水中不能行走,害怕站不稳,不敢把头埋入水中,害怕耳朵、鼻子进水,在水中不敢吐气,害怕呛水,长时间憋气,在水面上吐气,呼吸节奏混乱,吸气吐气时机、节奏错乱;水中直体漂浮动作不敢做,双脚不能离地,害怕站立不起来、滑倒;身体僵硬、过度紧张、缺乏自信心;做动作时,总希望有人在身边保护与帮助;水中练习时,对教师所教授的动作要领完全没有记忆等。上述这些表现直接着影响少年儿童初学者在学习游泳时的效果。
四、少年儿童游泳初学者常见问题产生原因
少年儿童初学游泳时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如身体素质在少年儿童时期发育不均衡,导致学习领会动作慢,易产生自卑心理,学习游泳的目的不明确,动机不足,缺乏兴趣,游泳技术的学习特点,学习环境,教师的执教水平等,都是少年儿童游泳初学时产生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身体机能能力[6]。在少年儿童时期各项素质发育不均衡,形成了个体差异。如身材弱小、身体笨重、过度肥胖、协调性、灵活性差等。在游泳学习中容易产生怕冷,体力不支,动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厌学、逃避等现象。
(二)心理因素
少年儿童在初学游泳时遇到挫折,有的会产生自卑心理,丧失学习信心,时常将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长处相比,遇到困难畏缩不前,缺乏动力,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斥责、小伙伴们的轻蔑、家长们的不理解等,都是导致少年儿童在游泳学习时产生不良心理现象的原因。
(三)水环境特点
少年儿童初学游泳时,站在水位达到胸部的池水中,由于胸腔受到水的压迫,干扰了正常的呼吸,身体站立不稳,行动受阻。这些都与水的压力、浮力和阻力密切相关。游泳时池水的温度大约要比人体的体温低10 度左右,初学者对水温的不适应,容易造成身体僵硬、肌肉痉挛、头痛、头晕等现象,使初学者产生恐惧抵触等心理问题。所以初学游泳要先熟悉水性,能使身体在水中漂浮起来并保持平衡,这样才有利于下一步游泳技术的学习。
(四)游泳技术的学习特点
游泳是人体在没有任何固定支撑,仰卧或俯卧水中进行的运动。肢体向任何一个方向运动都会受到水的浮力、压力和阻力的影响。同时水是流动的,这就加大了获取前进动力的难度,只有保持身体平衡、动作协调,才能向前游进,改变了人们在陆地上习惯的直体行走和运动方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使游泳初学者的体位、感觉、知觉发生较大变化,导致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的产生。
游泳的呼吸与人们在陆地上的呼吸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陆地上的呼吸是自如的,通常是用鼻呼吸。而游泳的呼吸要复杂的多,是用口在水面上吸气,再用口和鼻在水中吐气。在吸气和吐气之间还有一个短暂的闭气阶段。游泳的独特呼吸方式要求初学者在完成换气动作的同时,必须与技术动作有节奏地协调配合。所以,在还没有掌握规范游泳技术的完整配合时,会出现呼吸与技术动作衔接不连贯,手忙脚乱等情况,造成呛水、喝水等现象发生。
(五)游泳课程教学方面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少年儿童初学游泳时,教师的教学能力、授课态度、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性,有的身体素质发展较为全面,适合学习游泳。有的参加体育锻炼相对较少,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对游泳技术的学习掌握要慢一些。还有的以前有过溺水、呛水等情况发生,在学习游泳时有心理阴影。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教学进度、标准要求等,不能完全统一。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多一些精力关注技术学习慢、自信心不足的少年儿童。而运用不当的教学方法还可能会对个别学生产生紧张、厌倦等负面情绪。
五、少年儿童游泳初学者克服常见问题的对策
(一)熟悉游泳学习环境
少年儿童初学游泳时,首先要在任课教师带领下,尽快熟悉游泳学习场地和环境,了解学习游泳时个人必备的器材、上课程序、上课地点、游泳辅助器材的使用方法等。通过老师的介绍了解水的特性及其危险性,熟知游泳池深水区与浅水区的区分标志,时刻注意游泳学习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重视游泳基本技术学习
少年儿童初学游泳,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就其学习难度来说,不亚于游泳专项训练,必须重视基本技术的学习,而不是先学习掌握某种游泳姿势。游泳基本技术主要有水中呼吸、漂浮站立、滑行等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练习,逐步熟悉水下环境,熟练掌握游泳基本技术,为下一步游泳姿势的学习打好基础,从而减少在学习过程中因缺乏必备的技能而产生的不良刺激因素,达到消除恐惧心理的目的,充分建立学习游泳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三)启发游泳学习兴趣
少年儿童初学游泳,教师可充分利用他们的求知、求新和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和培养其学习游泳的兴趣。游泳技术的学习都是通过反复练习到熟练掌握,才能达到在水中游刃有余的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不断强化水中实践部分的应用能力练习。例如教学中增加潜泳、踩水、游戏等一些趣味性、游戏性和竞争性强的比赛,并及时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在比赛中的优点,对于不足之处及时改进。让他们不断体验到技术提高和个人进步时的成就感,这样将会极大的提高少年儿童对学习游泳的兴趣。
六、少年儿童游泳初学者教学策略
少年儿童初学游泳,必须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其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尽快消除恐惧害怕心理。尤其是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可能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在教法上总结经验,提升创新,不断提高游泳教学的效果。
(一)游戏教学法
用游戏进行教学,是少年儿童学习游泳前期阶段课堂教学最好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技术动作和要求编进游戏中去,掌握运用规则后,游戏就成为少年儿童学习游泳前期阶段学习技能的主要方法。通过游戏的运用实施,去实现、巩固课堂教学中需要掌握的技术内容。
实施过程:设计游戏-实施游戏-总结游戏-导入课堂,逐步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教学情境。如在浅水区水下憋气、蹬边滑行、水底寻物等。多采用游戏教学法,对熟悉水性、学习游泳基本技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减难教学法
在学习和改进游泳技术时,可提供各种不同形式的帮助,减少动作难度,可以使学生尽快获得掌握技术动作的本体感觉。如水中不能掌握平衡游进,这时给予少许前进速度上的帮助,可以使学生尽快的渡过难关。托起学生身体的某一部分可以让其体会正确动作或纠正错误技术。使用漂浮背心,可使头部保持在水面上,开阔视野,增强练习时的安全感[7]。但是,教学中需要注意,前倾角度太大的身体位置不利于掌握正确的游泳技术动作。
(三)分层累加教学法
分层累加教学法是通过由少到多,逐步积累的方法,掌握复杂技术动作和动作细节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依据程序教学原理、学习者的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形成规律,把技术动作分解为小的步骤,及时反馈,以达到互相联系、共同提高的目的,按顺序实施教学步骤。在进行游泳教学时,一个动作会有几个技术要点,假若把技术要点同时进行讲解,学生会无法理解,不知道应该先练习什么,尤其对于少年儿童,讲解如果不突出重点,容易使他们无所适从,所以需把动作按难易程度逐步讲解,每次只讲一个要点,当掌握后再讲下一个要点。通过由简到繁的积累,直到掌握规范的技术为止。
实施程序:提出问题-讲解要领-分解练习-连贯动作-发力要点。如蛙泳手臂技术动作可按照以下层次实施。首先,明确技术动作环节,可理解为抓水、划水、抱夹水、伸臂四个环节,接着再把每个环节的技术要点按照顺序依次提出。其次,掌握用力方法。先学习动作要领,再学习动作节奏,最后掌握用力要领。
(四)口诀教学法
教学中运用最多的工具是语言。一个技术动作通过教师精炼的语言描述,概括技术要领、运动轨迹、动作节奏等,可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知和理解水平的提高,激发自我监控,便于记忆,在大脑中初步形成动作表象[8]。
教学实施过程:提出问题-示范动作-提炼口诀-运用口诀。如在自由泳技术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总结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技术,进行归纳,并形成正确技术与错误技术的对比示范,让学生辨别技术动作的好与差,并提炼正确技术要点编成口诀:身体俯卧平又直,绕着纵轴左右转,上下打腿不停顿,两臂交替须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