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与高校民族体育特色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2021-01-07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政民族传统

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课程思政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思想是智育与德育的融合将思政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知识水平提升的同时,实现道德素养的良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理念的基础上,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各类专业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基于我国拥有的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之中,对于课程思政的落实具有积极助益,同时也有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一)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及特征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这一理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许多概念性阐释。如高德毅(2017)对课程思政的本质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想要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必须要从各个专业课程入手,对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以此为媒介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完美融合。再如,成桂英(2018)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对课程思政作出了概念性阐述,狭义上的课程思政即是指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其他专业教学相融合。而广义上的课程思政则不仅仅限于思政课与专业课,综合素养课也被纳入其中,共同服务于大学生思政教育,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不仅仅局限在课程教育领域,还可以渗透到科研实践、社会实验等领域,并借助互联网等更加现代化的渠道。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进行概括性表述,即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发挥各类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对课程内容中隐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利用,推动思政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的同向同行,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课程思政所具有的理论特征有三:

一是全面性,即课程思政在高校建设中体现出全员、全课程以及全体系育人的特点。具体来讲,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除了教师之外的其他人员,如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也承担着一定的职责,共同构建完善的育人环境,为课程思政的落实创造条件。同时,课程思政的实施应该覆盖高校所有课程。全体系育人则是依托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从学科、管理、教学、教材以及思政这五个方面入手建立育人体系,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大学教育的整个历程之中。

二是自主性,即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学习发展规律的指导下,形成个性化“课程思政”模式。由此可见,课程思政的自主性主要是从高校角度来讲的。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高校内部不同的人员则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如教师群体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课程内容,以此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自主性,对其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整合与利用。

三是时代性,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课程思政”理念主要针对的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而随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发展,其面临的环境以及遭遇的问题也会出现变动,因此课程思政建设也需要根据时代发展进行持续调整。而从高校的角度而言,只需要保证课程思政建设与国家教育思想以及时代发展保持一致,就可以有效维持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进性,从而有效解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的问题,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兼具专业能力、远大理想和坚韧品格的优秀人才。

(二)将高校体育改革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与原则

将高校体育改革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响应国家号召,落实会议精神。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将思想、文化、科学、生活技能以及品德等多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推动高校思政课与其他各类专业课程的融合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理念的有效途径。所以,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是未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旨在促进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质的共同发展。

二是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体育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高等教育承担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要使命,具体落实在培养民族复兴新时代接班人。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为契机推动课程思政落实,主要目的是借助思政教育将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解决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片面重视知识技能教授,忽视道德教育的问题,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与思想水平的共同提升。

高校在推动课程思政落实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首先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即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充分认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发展规划之中,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具体明确的方向。为此,应积极组织高校中层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学科带头人开展专项党务培训,使其真正的认可课程思政,并积极参与到该理念的推广落实之中。其次是创新求变原则。即高校体育教学在推进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一定要跳出体育学科的局限性,在完善学科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注重其与高校教育总体培养方案的结合,拓展体育教学的范围,深化其内涵。最后是问题导向原则,即根据课程思政在体育教学中的是实施效果,对二者具体结合方式方法进行不断改进优化。具体来讲,高校体育管理部门应该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编写、课程建设、文化氛围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推动体育教学的全面改革,推动课程思政的深化,在巩固体育运动知识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促进思政理论融入体育课程注重,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

二、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课程思政价值分析

(一)民族传统体育介绍

民族传统体育是由民族、传统以及体育这三个概念共同构成的,其中民族指的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有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和稳定的共同体。传统既可以指代代相传的行为方式,也可以指具有文化特点的社会因素。体育即体育运动,综合上述三个概念的内容,就可以对民族传统体育做出界定,即他是一种特殊共同文化、特殊地域下由该民族历史上创造并沿用至今的一种特殊体育文化。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思政价值

在高校体育改革的过程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对于课程思政的落实具有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推广民族传统体育可强化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包含的许多内容都可用于爱国主义教育,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如岳飞、戚继光等都是武艺超群、勇毅刚强之辈,他们所传承的精神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戚继光编写的《纪效新书》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此外,很多传统体育项目实际上也源自历史人物,如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因之衍生出的赛龙舟项目实际上就蕴含着爱国主义情怀。在开展这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其历史沿革的讲解自然而然的引入爱国教育元素。同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大部分都属于集体项目,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其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其次,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是对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运动项目,其中还融入了社会生活、竞技娱乐、风俗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与内涵,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使大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促进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例如我国儒家所提倡的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实际上是一系列外在形式与内在文化的综合体,其中蕴含着中国古人在修身施政方面的深刻理念,对其进行详细阐释有助于学生思想人格的形成。

再次,民族传统体育可以促进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增强。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来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长期被用作民族之间沟通交流的媒介。如2019年9月在河南郑州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就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民族的同胞。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各民族彼此之间的认知了解会不断加深,逐步建立起深厚的情感,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团结稳定。而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能够向大学生普遍我国民族发展的相关知识,使其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然后,民族传统体育能够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我国大学生必须要拥有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品质,如此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努力奋斗拼搏。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虽然诞生于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但在经过长期发展之后,大多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其中的许多技术动作对运动员身体素质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以武术为例,其中的基础动作练习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锻炼大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最后,民族传统体育有助于学生团结协作意识能力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团结协作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一项素质,也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而我国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都属于集体项目,在运动竞技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上下一心、通力合作是获得胜利的基础条件。将这类项目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深刻认知团结协作的重要价值,从中形成团结协作的意识与能力,并将其渗透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团队协作的理念去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使大学生的自身价值充分发挥的出来。

三、课程思政与高校民族体育特色教学创新改革的策略研究

(一)构建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体系

首先在内容方面,应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以及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建设具有特色的体育育人体系,囊括基本的体育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人文基础知识。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以及思想发展都已经趋于成熟,他们能够针对客观事实进行分析和总结。因此在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应该在完善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给予广大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以健康的体育锻炼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参与体育活动。

其次,加强体育教师思政体系建设。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在课程思政落实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推广的过程中,应该基于现代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去感染、引导学生,并配合严格的教学职业标准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坚持不懈、尊重规则、严于律己的良好品格,进而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最后,打造体育教材思政体系。教材是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媒介,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要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以及课程思政的要求建构完善的教材思政体系。具体来讲,教师应该以我国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标准为依据,在参考规定教材的前提下,在规定的教学饿阶段进行知识传授,共同构建涵盖不同教学阶段的体育教材思政服务体系。

(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部门的职能

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体育主管部门承担着整体统筹和协调运作的重要职责,应根据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情况针对性的采取完善或补充措施,促进体育课程思政工作的不断优化。结合教育实践,学校体育部门应该承担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发展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体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服务于国家建设发展。二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体育部门应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校验改革项目,为项目的申报提供便利条件,同时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群体的主动性。三是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体育部门应积极组织校内体育教师参加专业化培训工作,强化其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力。四是在教学管理以及考核方面,学校体育部门应通过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对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查,在综合考量体育课程特点和课程思政目标的前提下,建构科学规范考评机制,将课程思政的效果客观精准的反映出来,为补充优化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三)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其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能力以及德育意识

不论是传统应试教育还是当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均承担着重要的职责。高校体育教师除了基本的教育任务之外,还应该主动承担起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广以及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责任。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作为执行者和主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意识和素养。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引入同样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针对上述情况,高校应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组织教师开展在职培训活动。一方面使其能够应用自身的教学技能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以及体育活动之中。如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竞赛的过程中,要在赛前准备以及赛后总结环节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使其深刻了解体育精神等内涵。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广大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及特定运动项目的了解掌握。学校应根据自身体育改革规划,向广大教师展现所有引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组织教师开展专项学习互动,了解运动项目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具体规则、技能要求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等,如此才能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

教师在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挖掘的过程中,应从课程目标、教学模式方法等方面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并针对性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渗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参与和学习,逐步培养起兴趣。

(四)强化部门合作、建构长效机制

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落实涉及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协调配合,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冲突矛盾,最好应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持续推进课程思政,一方面将思政教育的功能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则逐步培养其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从整体上推动体育与思政的深入融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今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高等教育中的德育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想要真正的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则不能单纯的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要将其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高校体育教学中所包含的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拥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对其进行挖掘、利用可以有效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同时也可助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

猜你喜欢

思政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思政课“需求侧”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