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特色技能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2021-01-07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风尚 2021年4期
关键词:技能幼儿园游戏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目前国内对于五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特色体育课程建设相对薄弱,仅部分高校在学前儿童健康课程中的有所涉及。国内学界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多集中在普通本科院校。然而相较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独特的办学特色与学情现状,探索出适合大专院校学前教育体育技能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较少。随着幼儿园对于教师体育素养需求的日益增高,如何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切实提高其幼儿体育教学能力已成为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结合特色课程规划与实践,提出了“健康体育”的教学改革思想,强调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特色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以加强课程改革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幼儿体育教学能力。

一、创新体育活动理念

(一)调查论证工作

针对部分院校学前体育特色课程开设情况开展调查分析,调查院校为四川幼专2018 级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2 个班级。在调查中发现:现阶段学前体育特色课程建设尚未完善,在随机调查的2 个班级中,每周公共体育课程为2 节,学前体育特色技能课程尚未开设。同时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内容多为篮球、排球、田径等传统体育项目,结合学前专业特色的幼儿体操、幼儿体智能、幼儿体育游戏指导等项目尚未引进,难以保障学前体育特色技能教学效果。

(二)分析体育活动的教学理念

通过《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健康活动指导纲要》等,结合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应遵循的教学原则。同时借鉴欧美国家幼儿体能教育、体适能课程等幼儿体育教学理念体育教学理念应加以创新,从环境建设、教学评价、特色技能教学方向等视角,逐一改进体育教学工作,以保障学前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提升体育课程的系统性,借助全新的体育思想,贯彻健康体育教学理念,切实增强学生的幼儿体育教学能力[1]。

(三)创新体育活动教学思想的具体方案

1.加强教学环境建设

营造适宜的课程教学环境,提供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加强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感受专业体育课程的重要前提。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体育特色课程的建设,应加强科学规划,营造幼儿园样式的体育教学环境。为此可引进幼儿适应性专业体育锻炼器材,建设模拟幼儿园环境的体育场地,建设幼儿体育实训室等相关建设,提高学生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实践的基本条件。

2.改善师资与教学设施配备

为切实提高教学水平,相关体育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幼儿体育教学的创新性。学校应重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模式,把体育教师定期送出参与相关培训进修。例如幼儿体育师资培训,儿童青少年体适能训练指导等相关学习进修。引进多领域相关专业优秀教师到校授课,其中包括儿童青少年体适能、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运动营养学、青少年教育及卫生等领域专家。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掌握儿童测试与评估、儿童青少年健康、儿童青少年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损伤康复、儿童生长发育、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内容。相比于传统体育教学,幼儿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设施与教学方法有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相应的师资培养与硬件建设应逐一开展,以保障学前体育特色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高校应当增强投入,建设适用于幼儿园的学前体育特色实训基地,并引进相关的师资,保障课程建设顺利推进。

3.明确技能教学宗旨

课程设计应侧重学生幼儿体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以便其在未来的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实践中,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养成幼儿终身锻炼的意识。针对学生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应重视儿童生理特点与生长发育、体能训练、体适能训练、儿童运动测试方法、热身与放松方法、儿童游戏等相关专业技能内容学习。应系统性掌握儿童运动损伤的预防和体育技能的户外教学方法,便于保障户外实践教学的安全性,以此提升学生健康体育意识,凸显健康教学的宗旨。学生体育技能教学实践中,应确定技能运动的教学宗旨,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幼儿体育技能成长,促进学生体质获得全面增强,以此顺应新时期对幼儿体育教育需求,促进高校学前专业获得稳定发展的可能性。

4.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工作,既是对过往教学工作的总结,同样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调整方向,具有教学指导的综合意义。为此,学前专业性体育教学工作,应以学生体育综合素质为基础,加强教学工作评价。在教学评价期间,评价项目包括学生基础技能掌握情况、学生体育能力成长情况等因素,以此保障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有效性。在评价课程教学效果期间,应适当予以创新,便于提升专业体育教学创新效果,比如体育游戏的实施情况、幼儿体操掌握程度、幼儿特色体育项目等。

此种教学评价的创新发展,有助于突显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促进学生更为积极参与体育实践课程中,使其深刻认知特色体育技能掌握的重要性,提升专业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建设效果,使学生在学前体育教学程序中,逐渐形成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体育锻炼习惯。与此同时,在创新专业体育教学理念时,能够显著培养学生体育创新适应,使其在生理、心理、体质、思想等视角获得健康成长。

二、优化学前教育体育教学方法

(一)下园顶岗实践

根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为确保教学质量,贯彻高实行高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培养出社会和幼儿园实际需求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下园顶岗的教学实践工作,是学生精准获取幼儿园幼儿第一手资料,是学前教育专业不可缺少的实践教学重要环节,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办学特色和需要。下园实践教学对专业教育的开展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专业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了解幼儿在不同年龄层次存在的个性化特征,分别从心理、生理等视角予以总结,结合幼儿生理特点与生长发育特点思考幼儿体育活动项目可操作性。以及在幼儿日常体育活动项目中,梳理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方法,提升其幼儿体育教学能力的关键。现阶段,学前教育体育课程内容多以公体课教学内容为主,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尚未与高校体育活动实现关联,形成较为严重教育脱节问题。为此高校应借助新型教学思想,加强课程翻转,提升课程实践在总课时的占比,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收获技能[2]。

(二)确定幼儿体育教学方向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法的优化,应整合下园顶岗实践的经验,结合当地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以确定主要的教学方向。以此提升其可行性。教学方向具体表现为:

(1)适应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对专业体育活动的学习需求,制定难度适宜、有特色的学前体育教学体系,以此提升教学方法优化效果。

(2)学前体育教学工作应关联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形成一体化教学结构,在此基础上,丰富教学措施,提升教学工作有效性,打造高效的学前专业体育教学课程。

(3)加强实践课程设计,以期切提升学生专业体育技能的掌握能力,顺应健康体育对学前体育教学的各项要求。

(三)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依据现阶段教学成果观之,学前教育体育技能的教学项目,具体表现为:幼儿体操运动、幼儿体育游戏、小足球、小篮球及体智能活动的开发等。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工作,旨在提升幼儿体能的同时,使其智力获得开发、兴趣得到建立,减少心理疾病、身体疾病等事件发生。为此,在开展学前体育教学工作,应加强课程实践,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便于教学工作顺应幼儿体育教学需求。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充分把握课堂时间,加强教学指导与示范,为学生开展相应的理论与技能教学,以便于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专业体育技能的积极性。在实践课程中,应采取多元化形式,以此维护课程整体趣味性,比如小组合作、教学比赛等方式,提升学生在学生体育课程中的参与程度。在实践课程中,针对学生动作不规范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并要求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创编相应的游戏和体操,促进学生体育实践技能的提高。同时利用学生学习幼儿体育技能的机会,强化学生对于幼儿心理学、卫生学知识掌握,使其了解如何科学、合理的组织幼儿园体育活动。

三、更新学前教育体育特色技能课教学内容

分别从大班、中班、小班的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学为出发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尝试构建创新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特色技能课程,顺应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增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一)幼儿球类活动

1.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球类相应的理论知识的掌握

(1)幼儿球类活动(如小篮球、小足球)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幼儿运动兴趣、锻炼幼儿各项身体素质、逐步过渡小学体育技能教学的关键。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仔细研究教材,确定教学要求,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设计适宜在大班、中班、小班开展的小篮球和小足球活动。

(2)学生应掌握幼儿球类活动所需的场地、器材规格,了解该活动的特色,为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

(3)加强学生课余时间体育技能的培养,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借助实践形式,确定教学方案可行性。

2.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球类活动的组织与教学能力

学生应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引导活动中,熟练掌握相关球类的各项技能与理论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应积极了解幼儿球类运动与成年人球类运动的区别,学会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掌握相关的技能,为日后开展幼儿教学工作做准备。培养学生进行幼儿体育活动说课讲课的能力,结合实训室建设,提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3.引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球类项目的游戏化

在专业体育技能教学期间,教师应保障学生对球类技能练习的充分性,以此促进其熟练掌握各项技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应学会将各种球类知识穿插入游戏之中,可采取情景游戏、模拟游戏等形式,借助各类幼儿球类运动设施,完成球类技能的练习,达成熟练掌握的程度。

(二)体适能课程

幼儿在发展阶段中,体适能课程能够锻炼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关注自我、关爱父母和同伴的重要手段。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为出发点,在课程中通过专业的教具器材、社会角色体验、游戏、团队运动等多种角度教学元素,挖掘强化幼儿生理层面、心理层面、社会层面的多种能力基础,实现体质及心智到全面发展帮助幼儿以饱满的能量适应未来学习与生活。体适能课程有效融合了多重因素,如身体律动、游戏情景、亲子互动环节等。体适能课注重七大类的体能训练,如平衡、协调、柔韧性、敏捷性、速度、耐力、体力及爆发力等核心要素。十分适宜幼儿的心理环境,作为综合性的运动价值,选择适合的项目在大班、中班、小班体育活动中开展。

为此,高校针对体智能课程建设相关的特色体育教学项目,顺应课程要求,分别从活动设计、活动组织上开展教学创新,便于学生熟练掌握体适能活动的组织形式。同时利用相应的校外实践基地,开展体适能运动会及体适能亲子活动,提高学生实际开展体适能活动的能力。

1.培养正确的动作模式和动作技能

培养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动作模式,学习最基础的动作如下蹲、弓箭步、推、拉、步态、上举等。学习动作技能如跑、跳、跨、爬、拍击、传、接、转体等技能。提高学生对儿童认知、性格、情感以及品格发展,循序渐进的发展幼儿的动作和体能。

2.与年龄段相匹配的体适能素质

课程中融入速度、灵敏、柔韧、协调、平衡、力量、耐力等相关训练项目,重视情景呈现,积极进行教学引导,以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和团队游戏展现出来。

3.优化体适能教学方式

以竞技为引导,以游戏为主导,以运动专项、竞技比赛、游戏等教学形式,达到运动能力和领悟能力等全面提升的综合运动教育。

(三)体育游戏教学课程

1.幼儿体育游戏的教学意义

体育游戏是在游戏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个分支,根据一定的体育任务而设计出来,以发展基本动作和技能为基础的规则游戏,也称“运动性游戏”。幼儿体育游戏,是幼儿园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主体。在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游戏策划、实施能力的提高,顺应学生为幼儿开展体育教学的各项需求。幼儿体育游戏在小班体育活动的实施中,具有教学难度可控性和教学形式灵活性等特点。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应结合这些特点,实施相应的教学活动。

2.体育游戏的特点

活动量较低、游戏时间较短。主要以模拟游戏和角色扮演游戏为主,游戏情景设计要简单、明确,易于幼儿理解。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设计体育游戏内容,注重故事情节的打造、重点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1)小班体育游戏特点

这个阶段是3岁幼儿处在生长发育初期,体力比较弱,对基本的走、跑、跳跃、投掷、平衡等基本动作还属于初学阶段。游戏过程中喜欢模仿,活动还不够灵活,协调性和准确性欠缺,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意识薄弱,注意力不易集中。

(2)中班体育游戏特点

4~5岁阶段的幼儿体力有增强,注意力易集中,动作比较协调,平衡能力有所提高。比较喜欢有情节、有角色、有追逐性的游戏。

(3)大班体育游戏特点

5~6岁阶段幼儿身体跟壮实,体力更好,能较熟练的掌握各种动作要领。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始具有组织和控制注意力的能力,可安排竞技性的追逐游戏,结合发展体力和智力相关的游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特色课程创新研究过程中,旨在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实践与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幼儿体育教学能力。为此,高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应持续开展教学创新工作,系统性提升学生的幼儿体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能力。结合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加强幼儿体操、幼儿早操、幼儿室内活动、幼儿户外活动、幼儿体育游戏、幼儿球类运动及体适能活动等项目的引进与投入工作,彰显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促进学生更好的开展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园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技能幼儿园游戏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劳动技能up up!
爱“上”幼儿园
拼技能,享丰收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