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视域下武术价值及发展策略
2021-01-07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进入21世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体育作为重要一环,具有增强人民体质、提振民族精神的特殊作用。当前,我国的体育工作正处在转型变革期,如何充分发挥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体育人面临的当务之急。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了建设体育强国的五个目标:要继续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弘扬体育文化,健全竞赛体系,发挥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提升中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而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区别于西方竞赛体系下的各类体育项目,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色彩。基于当前我国的社会需求和武术的价值功用,笔者认为,如何充分发扬体育强国战略下武术的支撑作用,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体育强国视域下武术的价值
(一)增强人民体质,提振民族精神
武术深受中医影响,讲究养练结合,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在习武过程中,既讲究外在的身体参与的运动性,又重视内在的对身体的养生保健作用,从而达到壮内强外的效果。这一点从生理学角度也可以得到解释。内在方面,武术锻炼能够刺激骨骼、关节和肌肉等运动器官,增加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及骨矿物质的吸收。外在方面,武术独特的练习方式能够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及灵巧度。随着全民健身口号的提出以及武术进校园政策的实行,武术运动所具有的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这一功能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真正做到了普惠于民。
与其它体育项目不同,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内含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文化内涵上讲究尚武崇德,自强不息。这种精神在竞技武术领域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随着竞技武术向着“高、难、美、新”方向的不断发展,以及随着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竞技武术越来越能够调动机体潜能。这对于运动员身体素质及承受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难以完成的。此外,武术运动健儿在各大赛场上争金夺银,无不展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体现出一个民族积极向上、勇攀高峰、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塑造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养
武术注重内外双修,既讲究强健体魄,更强调培养品德和塑造人格。正所谓“拳以德立”,武德是武术的规范,习武者更要做到练武与修身、品德与技艺的和谐统一[1]。而今,随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发展,社会对于人格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武德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它所具有的自强不息、诚实守信、注重礼仪、爱国主义精神完全可以与学校思政课教育交织相融,对提高青少年的道德修养,建立全面人格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武术在练习过程中有着节奏分明、高低起伏、动静疾徐、闪展腾挪的特点以及形神兼备的运动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在全民健身背景下,人们在参与武术,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也会习得相应的武术健身方法,感悟到武术的博大精深,这既有利于武术的普及与发扬,又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从中受到启迪、教育和乐趣,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弘扬传统文化,推动中外交往
武术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受中国传统哲学、医学等多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使武术形成了一个兼具技术性与文化性的价值体系。自古至今,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个性,在社会和民族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随着武术进入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得以接触武术、了解武术。既可以用武德教育培养他们讲礼守信、尊师重道等优秀的道德品质,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武术兴趣,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武术文化。
(四)武术产业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而今,在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武术的延伸度越来越广,不仅对全民健身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随着国民体育需求的快速提升和体育强国战略的逐步推进,我国的体育产业也不断向前迈进。武术作为体育产业的一部分,随着民众对体育用品需求的逐步增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武术赛事、武术服装器材、武术康复养生等产业的发展,都从不同侧面展示出武术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3]。
二、武术在体育强国战略下的发展策略
(一)推广武术运动,助力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计划》是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一部分。其实施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整体身体素质。而将武术列入全民健身计划,能更好地发挥武术强身健体、增强全民体质这一基本功能。因此,不管是竞技武术、群众武术还是学校武术,都要与全民健身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竞技武术在全民健身中起着先导作用。它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优异成绩为目的,集力量、速度、灵敏、柔韧于一身,具有极大的观赏性。因此,可以将武术套路比赛进行市场化推广,将武术竞赛表演与电视转播、媒体宣传等形式结合,来更好地贴近人民群众,进行武术套路的推广与普及[4]。
学校武术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和重点,其受众主要是青少年。因此,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武术活动,既能培养青少年对武术的兴趣,促进体能、智能的协同发展,也有利于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同时对青少年进行武德教育,有利于他们良好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的培养。
群众武术是全民健身运动的补充,起着普及、扩大体育人口的作用。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武术价值,创编与推广大众化的武术套路,如:24 式太极拳便是武术大众化的典范。另一方面,要通过学校、运动队等相关单位对武术社会指导员进行严格培训,鼓励优秀的武术运动员加入武术社会指导员的队伍中,以便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武术健身的科学、规范化指导。
(二)深化体教融合,促使武术教育“正本归元”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所谓体教融合,就是体育和教育融合的过程。既要发挥体育中“体”的作用,又要发挥“育”的价值。意见指出,要通过体教融合,把体育和教育相关的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进一步彰显体育对青少年健身、健心的功能。
作为体育的重要一部分,武术更要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发挥其“正本归元”的功能。所谓“正本”,指的是要正视武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本质功能。在学校武术课程中要有计划地将攻防技击、武术理论、武术规则渗入到武术教学中,并有计划、有规律地加强动作难度,以磨炼学生意志,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练习习惯,将武术练习融入到青少年成长全阶段。
所谓“归元”,就是要回归武术的多元价值。武术不仅仅是一项身体活动,更具有培养竞争意识、塑造人格等多元价值。一方面,通过参加校内校外举办的各类武术竞赛活动,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争第一的竞争理念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在学校以往的武术课程中,大多注重技术层面的练习,而忽略了武德的教育。因此,可以通过学校网站、宣传栏展示等途径来宣传武术教育理论,也可通过思政课堂、举办武术文化理论比赛和武术座谈会等方式讲解武术文化,这对于健全学生的思想品质、塑造人格都具有积极意义[5]。
(三)提高武术软实力,促进武术科学规范化发展
付常喜将武术软实力概括为三个层次:武术文化层次、竞赛管理层次和对外传播层次。在武术文化层次方面,要深入挖掘武术价值,特别对于传统武术来讲,更要加强武术理论的整理与还原工作,以便用科学的武术理论指导实践。
在竞赛管理层次,要使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协同发展。如今,竞技武术的发展如火如荼,而传统武术的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传统武术赛事缺乏规范化。对于传统武术,可以借鉴竞技武术赛事制度,比如可以制定以套路和格斗对抗相结合的比赛方式,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套路和格斗的表现进行评分,以最终得分高低论胜负,以避免传统武术偏套路化倾向,有利于传统武术更全面的继承和发扬。
在对外传播层次,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推动武术的对外传播。一方面,可借助现代传播媒介,如:电视、互联网等进行武术赛事、武术技艺及武术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要借助非媒体传播渠道,如武术产品、各类品牌赛赛等推广武术,加大武术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加大了各国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武术更要抓住这一契机,不断寻找与周边国家可以进行武术文化交流的合作点,以开拓武术国际市场,促进武术的国际化进程,塑造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形象。
(四)完善武术产业体系,促进体育消费
随着我国国民体育需求的快速提升和体育强国战略的逐步推进,我国体育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武术产业门类越来越多。虽然武术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但其劣势也逐渐显现。如:武术参与群体年龄分化明显,主要集中于青少年和老年群体;武术产品的创新开发滞后,产品供给难以满足消费需求;武术产业运营组织能力不完善等。
针对武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武术自身的资源优势,把武术与经济结合,形成武术消费与产业化的市场运行。其中,针对武术参与群体年龄分化的问题,要推广适合公众广泛参与的武术运动项目,加快群众性武术项目的推广;针对武术产品缺乏创新,消费市场供小于求的问题,要加大武术产业市场价值挖掘,将武术与旅游、康养、传媒、教育等领域结合,借助新媒体和现代科技,加大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如可借助于武术可穿戴设备进行武术的训练等;针对运营组织能力不完善的问题,要加强行业监管,积极与多部门加强合作,促进互动融合。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来盘活武术消费市场,才能促进武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在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武术已不再是一项单纯的体育运动,它已然融入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之中,成为集健身、娱乐、教育、经济等多元价值统一体。在武术的多元价值与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交流碰撞的过程中,武术自身也在不断进行着自我扬弃与更新,实现自身的动态发展。从而更好地彰显武术的多元价值,为建设体育强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