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仔猪腹泻的防控

2021-01-07

河南畜牧兽医 2021年1期
关键词:断奶母猪仔猪

徐 吉

(南通市海门区农业农村局,江苏 南通 226100)

仔猪腹泻的病因大致分为非传染性腹泻与传染性腹泻两大类。防治仔猪腹泻,主要应采取综合防治和健全的生物安全措施,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防治仔猪腹泻的基础,针对性疫苗和敏感药物的正确选用是防治仔猪腹泻的技术关键。

1 仔猪腹泻的现状

仔猪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病性复杂,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长期以来仔猪腹泻是引起仔猪生长受阻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仔猪腹泻的防治一直是受关注的世界性问题。据调查,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在1~3 月龄,尤其是1~3 日龄的仔猪,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不严,造成仔猪腹泻发病率高达50%,死亡率15%~20%,腹泻引起的死亡占仔猪死亡总数的40%。据报道,近年来,我国仔猪腹泻十分普遍,30 kg 以下的仔猪,全年平均发病率46.5%,死亡率达15%。在养猪业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仔猪断奶前死亡率15.5%;荷兰,仔猪断奶前死亡率11.5%~14.2%。死亡率高主要是由腹泻所致,仔猪腹泻在发达国家养猪业中危害居首位,导致饲料报酬率低,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僵猪)甚至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 临床症状特点

仔猪腹泻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以病原性感染最为常见,囊括了“病毒、细菌、寄生虫、多元混感”等引起的腹泻症。饲养管理水平、个体营养状况、被动免疫抗体滴度、环境条件、病原体毒力等不同而表现出轻重缓急各不相同的症状特点,具体总结为:以细菌性感染为主的病例症状较轻、病死率相对较低,其粪便表现为“粥状、糊状、较为黏稠”;以病毒性腹泻为主的病例症状较为严重、病死率相对较高,低龄仔猪致死率高达100%,所排粪便多呈水样(剧烈腹泻),偶见呕吐症状,发病猪机体脱水迅速,以至于致死率较高;“病毒+细菌”混感较为常见,症状最为严重,治疗难度最大,以低龄仔猪症状最为明显,机体迅速脱水及贫血,继发全身感染症状,最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机体组织脱水及贫血是仔猪腹泻最典型特征;急性病例以胃肠黏膜极度水肿、充血及出血、坏死脱落为特征,相邻内脏器官病变不明显或发生轻微水肿、黄疸、色变等;病程较长者除重点消化道(胃肠道)炎性病变外,还可见呼吸、循环、神经、淋巴等多系统器官组织的炎性病变。

3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与“环境不良、饲养管理缺陷”紧密相关。对仔猪而言,四季温差波动对其影响较大,初春、秋冬季低温应激可致即时性腹泻,也易感染多种病毒、引起严重腹泻;久雨放晴之后、高温高湿的夏季环境条件下,加之环境及饮食水源受到病原体污染,蚊蝇、鼠类、寄生虫等传播媒介活动猖獗、大量散播相关病原体,以至于仔猪容易感染相关病原菌,最常见的就是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发仔猪出现湿热下痢或剧烈腹泻症状;主要传染源包括发病猪和其他携病原体的猪、被污染的饮食源等,病猪排泄物、分泌物污染养殖环境,若保洁消毒管理不到位,很易造成再传染;哺乳期母猪罹患某些传染病或乳汁过于稀薄、营养不全可致仔猪腹泻;仔猪暴饮暴食或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脂类含量过高等可致营养性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换料、转舍、长途运输、冷热应激、惊吓、疫苗接种等不良应激可致仔猪即时性腹泻;20日龄以内低龄仔猪是高敏易感对象,其综合发病率、致死率最高,30 日龄以后仔猪逐渐具有一定抵抗力,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降低。

4 致病因素

4.1 非传染性腹泻

4.1.1 仔猪消化机能不全

研究表明,仔猪肠道在出生前是无菌的,在出生后24 h内逐步定植了大肠杆菌、乳酸菌、小梭菌、真杆菌和酵母菌等,形成肠道微生态系统。通常情况下,乳酸杆菌占优势有助于健康,因为其可以竞争性地抑制有害菌的增殖,从而降低有害菌的浓度、减少毒素产生,防止因病原菌造成的消化系统紊乱与腹泻。由于仔猪胃酸分泌很少,哺乳期间胃的酸性环境主要靠乳中的乳糖发酵产生乳酸,一旦断奶,乳糖来源终止,乳酸含量下降,胃内pH升高,乳酸菌就会减少,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会逐渐占优势,胃肠道内菌群失衡,导致腹泻。断奶仔猪从吃初乳变成了以饲料为主,加上断奶应激,降低了消化酶的水平。资料表明,断奶后1 w,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影响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因消化不良而腹泻。

4.1.2 日粮抗原过敏

胃肠黏膜中存在大量的淋巴组织,通过体液和细胞免疫对抗进入胃肠道的抗原物质,在采食饲料时,饲料中的抗原物质,包括无害的蛋白质通常可激发系统的免疫反应,在获得免疫耐受之前,通常要经历一段过敏时期,即饲料抗原引发仔猪发生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迟发性超敏反应),导致小肠损伤,主要表现为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增生,进而引起腹泻。断奶仔猪在进食固体饲料或变换饲料后,一般3~5 d出现腹泻,在无病原微生物的参与下,1 w左右病情得以缓解。如果由于肠道组织的损伤,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会加剧腹泻病程。

4.1.3 营养因子缺乏

仔猪腹泻与其在胎儿期的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妊娠母猪营养不良,尤其在妊娠后期,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不足均可影响胎儿发育,继而引起出生后发育不良和抗病能力下降。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导致仔猪抵抗力降低而出现腹泻。

4.1.4 饲养管理和应激因素

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寒冷的适应性很差。气候骤变、贼风入侵以及保温不当时,可造成仔猪免疫力下降,此时其肠道内的致病性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仔猪腹泻。仔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0℃,最佳湿度为60%~70%。若防寒、保温措施不到位,空气污浊,湿度大时就会引起仔猪的腹泻。仔猪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食物变化,伙伴变化,环境及其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应激反应会导致腹泻。

4.2 传染性腹泻

4.2.1 病毒性腹泻

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肠道病毒、疱疹病毒、猪瘟病毒、猪腺病毒都可以引起仔猪腹泻。其中以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较常见。

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仔猪腹泻,以2~5周龄的仔猪多发,仔猪主要表现厌食、精神萎顿,患病仔猪排黄白色或灰暗色水样或糊状稀粪,脱水死亡。腹泻表现与仔猪黄痢、白痢相似。感染的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死亡率为7%~50%不等,减轻体质量约10%~15%。

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多发生在冬季,常呈地方性流行。仔猪的症状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以呕吐和水样腹泻为特征,感染率近100%,10日龄以内的仔猪常发生严重脱水,病死率很高,5 周龄以上的小猪,病死率很低,一般取良性经过,并产生免疫力。在老疫区,发病率较低,症状较轻。

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仔猪腹泻可发生于成年猪和仔猪,感染率可达100%,哺乳仔猪死亡率平均50%,以拉水样粪便、呕吐、脱水为特征,其流行无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生。

4.2.2 细菌性腹泻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痢疾密螺旋体、C型产气荚膜梭菌、弯杆菌等可以引起仔猪腹泻。其中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痢疾密螺旋体较为常见。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包括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气候突变,阴雨潮湿,母猪饲料质量差,母乳中含脂率过高等是重要诱发因素。仔猪黄痢以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粪便和引起仔猪早期死亡为特征,主要危害1周龄内的仔猪,特别是1~3 日龄仔猪,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和迅速衰弱,脱水、消瘦、昏迷至死亡。仔猪白痢引起10~30日龄仔猪发病,以排白色糨糊样粪便、消瘦、生长发育不良为特征。有调查表明,仔猪黄痢、白痢在规模化猪场的发病率可达15.4%~33.8%,如有猪瘟等其他疾病混合感染,仔猪死亡率可达60%。血清型的复杂和耐药性的广泛产生是目前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的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和用药疗效差的重要原因。

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腹泻,多发生于20日龄至4月龄的仔猪,环境卫生差、仔猪抵抗力降低等是诱发因素。急性型常呈败血症变化,症状有体温升高,皮肤紫斑;亚急性或慢性型表现为大肠坏死性肠炎,下痢,粪便恶臭,有时带血。

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腹泻,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以仔猪受害最严重,仔猪的死亡率25%~30%。该病原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一旦传入猪群就很难根除,康复70 d后的猪仍可以排毒引起同居者感染,以大肠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出血性下痢,粪便红色为特征。

4.2.3 寄生虫性腹泻

球虫、蛔虫、类圆线虫、鞭虫、棘头虫等可引起仔猪腹泻。寄生于猪消化道内的线虫,可引起腹痛、腹泻、黏液性或血性下痢,猪球虫病主要危害7~10 d的仔猪,表现水样腹泻,衰弱、脱水。

5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

仔猪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只有从管理、营养、环境、防疫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5.1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

搞好环境卫生,用有效消毒剂对猪舍、场地、通道、用具、车辆等进行彻底消毒,净化畜舍环境,减少病原微生物数量。同时,限制饲养人员串舍;保持猪舍干燥、清爽;加强环境控制,保持适宜温度及湿度,冬季做到防寒保暖,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减少应激和不良环境因子对仔猪的影响。

5.2 加强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产前应消除其亚健康状态,进产房前对猪舍、床栏、猪体彻底消毒、灭菌。在产前1 w 和产后1 w,增强其体质,尽可能地杜绝炎症的发生,实行“低妊娠,高泌乳”的饲养模式。母猪妊娠初期采取低营养水平(利于胚胎存活,后期高营养水平(保胎、促乳腺发育);饲料中含适量优质青粗饲料,防止母猪便秘和怪癖行为。

仔猪出生后及时剪牙,吃足初乳。为仔猪注射右旋糖酐铁和亚硒酸钠-VE注射液。为仔猪提供教槽料,可降低断奶腹泻的发生率。在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选择合适的妊娠料和催奶料,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窝重,也可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

5.3 饲料加工及添加剂的使用

配制日粮营养要全价、适口性好,不使用霉变和劣质饲料。各种能减少仔猪日粮抗原物质的方法,均可用于降低仔猪因日粮过敏引起的腹泻。对饲料的预热,如大豆经65%~70%的热乙醇(78℃)处理后,不仅利于消化,其抗原作用也可大大降低;也可通过膨化法加工大豆除去抗原物质。

仔猪日粮中添加有机酸,可以降低仔猪胃内pH,增加胃内酸度,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有利于胃肠道内乳酸菌等有益菌的生长,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繁殖,保持肠道微生物平衡。如在日粮中常使用1%左右的乳酸、1%~3%柠檬酸可以改进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并减少腹泻的发生。乳清粉能提供大量的乳糖,在仔猪消化道内发酵可产生乳酸,降低pH,促进消化,刺激消化酶的分泌,抑制致病细菌的生长,这对仔猪健康有重要意义。

合理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在断奶时期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有效减少仔猪腹泻,如黄芪、党参等可阻止应激反应警戒期的肾上腺增生、胸腺萎缩以及阻止应激反应抵抗期、衰竭期出现的异常变化,起到抗应激的作用。也可添加其他营养因子,如添加氧化锌等,但是氧化锌本身具有毒性作用,所以其添加时间不能超过14 d。

5.4 严格执行免疫程序

目前我国已有正规生产厂家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和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三联灭活苗。养殖场根据需求可购买二联或三联疫苗,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对怀孕母猪最好连续免疫3 次以上,每次间隔15~20 d,于猪后海穴注射。此外,母猪分娩前45 d、15 d各接种1次大肠杆菌疫苗,仔猪出生后25 d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均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合理的驱虫程序是防治寄生虫类疾病的基础。驱虫程序:35日龄内的仔猪应进行1~3次驱虫;怀孕母猪应在产前3个月驱虫;后备、空怀猪及种公猪,每年驱虫1次。经常清扫猪圈,将猪粪集中储粪池发酵消灭虫卵、幼虫或卵囊。

5.5 采取合理的疾病治疗措施

治疗仔猪腹泻以抗菌、补液、收敛、母仔兼治为原则。在发生仔猪腹泻时,补液疗法是减少仔猪死亡的一项重要措施。病仔猪脱水时,机体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必须及时补液,缓解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

病毒性腹泻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从抗病毒、防止细菌继发感染、提高机体抵抗力三方面着手。抗病毒药物有黄芪多糖、干扰素、免疫球蛋白、清开灵注射液等;防止细菌继发感染的药物有阿米卡星、氨苄青霉素等,同时使用收敛药、吸附药,如:鞣酸蛋白、木炭。对严重下痢者还可辅以神经性止泻药阿托品。

细菌性腹泻的综合防治主要从饲养卫生管理、疫苗预防和药物防治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在产前14~21 d 注射相同血清型菌株疫苗,4 ml/头,发病严重的猪场,仔猪生后1~2 d注射相同血清型菌株疫苗2 ml/头,14~20 d注射2 ml/头,保护率可以达到93%。出现腹泻症状的猪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治疗。

5.6 合理使用中药防治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大量应用,产生耐药菌株,也使得仔猪肠道菌群失调,治疗效果较差,而且药物残留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相比之下,祖国传统中药以其无残留、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我们应积极探讨中兽医的科学组方及用药方案,发挥中兽医“对症下药、辨证施治、标本兼治”的优势,最大程度减轻对仔猪尚未健全的免疫脏器的损害,全面提高综合防治效果。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仔猪腹泻为湿热毒邪内蕴所致。湿热上蒸,精神沉郁;胃失和降,故发生呕吐;湿热犯脾,则食欲减退;湿热下迫,水湿不能分利,肠道传导失职,故泻如注,粪便腥臭,尿短少;体内热盛,好喝水。因此,以芳香化浊,健胃醒脾,除湿止泻,补中益气,清热解毒、调理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强免疫力等方面组方,临床应用的结果证明,中药对仔猪腹泻的防控是有效果的。

6 小结

目前,仔猪腹泻的危害性很高,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防控仔猪腹泻,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仔猪腹泻的发生、发展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一旦发生仔猪腹泻应立即隔离和治疗,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的传播,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把握好仔猪初乳关,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等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治仔猪腹泻的基础。针对性疫苗和敏感药物的选用是防治仔猪腹泻的技术关键。

猜你喜欢

断奶母猪仔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Hunter—Gather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