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原性问题驱动在小学数学的实践研究

2021-01-07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王胜利

天津教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本原驱动数学知识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王胜利

一、本原性问题驱动的概念及其优势

(一)基本概念

本原是本体论中的一个术语,指所有事物原本的构成和最原始的形态。本原性问题驱动,可以理解为在教学中把课堂学习内容中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内容当中最重要的“本原”当作首要思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充分启发学生的大脑,促进学生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得到全面的普及。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本原性问题驱动教学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并逐渐被应用到中小学教育当中,为教育理念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教学优势

将本原性问题驱动理念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学生可以获得教学目标中包含的知识,并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求知欲望。2.使数学知识更具思考性、和创新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3.启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简化问题,深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5.本原性问题驱动理念可以渗透多种教学手段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当前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课堂沉闷,学生无精打采,效率低下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学课堂是他们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对他们的学习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数学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决定了学生学习、理解知识的速度和多少。然而,数据表明,有45%左右的教师反映:学生很难在整节课上保持专注度,总是在课堂的后半段出现走思、无精打采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学课堂沉闷、枯燥,而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好奇心较重,玩耍心理也比较重,所以在讲到他们不感兴趣的知识时,或者教师的讲解不够精彩时,他们会思考其他内容,导致教学课堂效率低下,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动性较差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颁布和执行,以素质教育为主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得到了普及和发展。素质教育主张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一切围绕学生展开,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不同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即个性化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试教育的“身影”仍然存在。这样一来,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方式单一化,接近于“灌输式教育”,导致学生无法对知识本身形成深刻的理解,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不良影响。

(三)教学目标不够准确,学生缺乏学习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课堂稳定发展的基础,是教师制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有半数以上的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或者教学目标不合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课堂就会变得比较混乱,没有整体性和统一性。所以,教师要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本源含义以及知识的应用,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做练习题。

三、本原性问题驱动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研究

(一)基于明确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理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思想行为特点都具有特殊性,教师不能再局限于某一种陈旧、单一的教学理念,而是要基于明确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理念,将本原性问题驱动理念融入教学课堂中,促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在学习“植树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问题,发现蕴含在问题中的数学知识,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例如在问题:街道要进行绿化环境活动,社区政府决定在街道的一边每隔三米种植一棵树,请问1500 米的街道可以种植几棵树?在这个问题中,有的学生会想到用画一画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由于数量较大,在现有条件下无法通过画一画得出答案。然后,教师运用本原性问题驱动的理念为学生介绍该题中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理解练习题的本原知识点,然后教师再为学生介绍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意识到这道题在化繁为简后的简单,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本原性问题驱动下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有三个基本原则:1.以学生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为主,创设问题情境。2.问题情境要适合学生的发展。3.问题情境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充分保持数学特色。基于以上三个原则创设教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本原性问题驱动教学的发展。比如,在学习“观察物体二”这一节课时,教师要从多方面开展教学,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创设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从物体的上面、前面、左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并画出相应的形状,这也是本节课的知识本原。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不同的物体,数量和难度更高的物体,让学生尝试画出物体的三视图。在此期间,教师要认真关注学生的动态,对遇到问题的学生提出及时的帮助和解答。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例如铅笔盒从不同角度观看的形状,或者卫生纸卷在不同角度观看的形状(有一定难度,属于拓展性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现知识不止存在于书上,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之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讨论数学知识的本原

在数学的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生活泼天真的特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数学知识的本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四则运算”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合理的分为几个小组,然后为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例如:15+3×(25-8÷4)+10×3=?然后让小组内的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分配的问题进行计算,并结合计算结果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答案。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整理数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原性问题驱动在小学教学中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该理念,优化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本原驱动数学知识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本原Heronian三角形的一个注记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闭卷』询问让人大监督回归本原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
今日聚集让新闻回归本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