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PICC导管穿刺护理中无缝隙护理的应用
2021-01-07黄亚琼
黄亚琼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100)
0 引言
PICC能经手臂血管到达心脏血管而输送药物及所需营养,患者不必遭受反复穿刺的痛苦。肿瘤患者营养差、病情重,PICC的应用非常必要,但在实施PICC期间也不可避免会出现少数导管堵塞或者感染的情况,使得治疗安全性受到威胁。PICC(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需要留置一段较长的时间,有效减轻、避免了以往化疗中反复穿刺及其造成的药物外渗、疼痛等,也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的日常活动,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1]。在PICC置管中要配合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确保静脉治疗的安全性[2]。在医疗服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下,医治中护理服务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完善,陆续推出了很多种新型护理模式,希望通过这些护理辅助服务质量的提升去更好的保证医疗诊治工作质量,最大化医疗资源的应用效率。在这些新型护理模式的推出、应用、改进过程中,都贯彻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理念,确保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有序化应用,让患者受益更多[3]。我院在PICC置管护理管理中运用了无缝隙护理,效果相当不错,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对象源自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PICC的64例患者,包括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50~75岁,平均(60.8±2.2)岁;患者能自主沟通和交流,符合PICC指征。排除下列情况:合并败血症、凝血障碍、精神疾病、血小板计数较低(不足×1010/L)。疾病类型:肺癌21例、乳腺癌15例、食管癌10例、胃癌10例、直结肠癌8例。
1.2 无缝隙护理方法
根据既往PICC置管护理经验、患者病历等分析在PICC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发症风险、注意事项等,特别是要强调规避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感染等)的护理操作,最后小组讨论制定PICC护理计划方案。(1)置管前护理:综合患者病情、文化背景等,对患者、家属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图片、展示板等讲述置管过程、目的、风险等,让其能了解PICC的优点及注意事项。在置管前先充分评估患者血管情况,符合置管条件者予以置管。(2)置管中护理:护理人员要适当的与患者沟通,告知其置管中疼痛缓解方法,尽量转移其注意力、减轻应激反应、预防血管痉挛。在导管送至肩部时指导患者正确转头配合送管,避免发生导管异位、送管困难,若出现异位及送管困难可稍微回拉一点重新调整穿刺针后再尝试送管,还可选择一边推生理盐水一边送管。出现阻力时切不可强行送管,要考虑更换体位后再尝试送管。在整个调整过程中要保持沟通、给予鼓励,避免患者情绪紧张。(3)置管后护理:护理人员要仔细交代置管后穿刺肢体不可剧烈运动、提重物,也不可盆浴、游泳等。再与患者及家属说明PICC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情况,随时关注和监测其并发症发生情况。(4)PICC使用中护理:在静脉给药、输注血制品、营养素等治疗后要以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在操作时为了减少血液返流,在最后剩下1 mL肝素生理盐水时要一边注射一边外撤注射器,如此也有利于防治血液返流后导管堵塞。定期更换肝素帽、敷料,在无菌敷料包扎、固定PICC 24 h内要随时关注敷料情况,在24 h后更换为无菌透明贴膜固定。保持穿刺点干燥、洁净,每周定期更换贴膜、肝素帽1次,在导管低于心脏水平下更换肝素帽。预防PICC相关并发症问题也是极为重要的,主要有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堵管、置管局部糜烂等。机械性静脉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导管方向静脉疼痛、发红,呈条索状。PICC置管1周内是静脉炎高发期。为了预防静脉炎发生,在选择置管静脉时以贵要静脉为首选、置管要轻柔、保护血管内膜。一旦出现静脉炎,抬高患肢,采取局部热敷硫酸镁、红外线照射等措施。感染问题主要体现在导管入口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等,也有发热、血象升高的表现。要及时取样培养局部及导管内液,进行抗感染。在PICC导管输液中如果出现输液速度变慢、中断等要考虑是否堵管,堵管问题的关键在于封管方法正确与否。一旦发生堵管情况切不可用力推注、封管,可尝试以尿激酶、肝素钠来疏通,不宜强行推注溶栓药。局部糜烂是PICC置管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先是会表现为穿刺局部疼痛、红肿,后是会出现局部皮肤破溃、糜烂,且面积逐步扩大。此时要进行细菌培养、针对性抗感染治疗。(5)出院后的护理:责任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时与患者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定期到院维护。出院1周内电话随访、之后随访1次/2周。重点关注其导管情况、心理状态、饮食情况以及置管侧肢体康复锻炼情况、复诊情况,了解患者在出院后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干预。出院后定期以微信、电话方式进行持续性教育和指导,鼓励患者分享带管期间的护理经验。
1.3 观察指标
总结64例患者在无缝隙护理下并发症发生率、PICC置管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满意度以院内自行设计的满分100分的调查问卷来评价,得分高则代表满意程度好。
2 结果
64例患者在PICC置管无缝隙护理下63例置管成功,1例出现并发症。其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44%、1.56%。满意度调查问卷最后统计计算平均得分为(91.0±0.6)分。患者整体治疗的依从性较好,临床治疗均得以顺利进行。
3 讨论
化疗是肿瘤患者临床治疗的常用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在进行化疗治疗之前,有必要选择好给药途径和方法,充分对患者的负面影响以及局部病变发生风险等。常规化疗通过多次穿刺注射给药,会反复损伤外周静脉,也会使得血管变细变硬、弹性下降。PICC置管则是将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上腔静脉中,对需要持续一段时间输液治疗者尤其适用,能预防高刺激性、高渗性物质对静脉血管的损伤。PICC置管以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穿刺成功率高等优势被大家认可和应用,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是以患者实际病情、治疗方案等为基础来制定的护理计划,一方面积极向患者推广PICC置管、肿瘤化疗等相关知识,提高其对PICC置管、化疗的认知程度,取得其配合。另一方面,让肿瘤患者在PICC置管化疗过程中感觉舒适,减少治疗性创伤[7]。同时,对PICC管道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日常维护和护理,确保PICC置管安全性。考虑PICC置管后管道脱落、破裂等会造成严重后果,护理过程中要详细说清楚相关注意事项、谨防发生意外事件。上述这些护理过程中也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尚有进步和改善的空间。实践表明在整个PICC护理管理中运用无缝隙护理来进一步提升对应的护理质量,对PICC置管及其使用都是非常必要的[8]。
在优质护理、集束化护理、舒适护理、综合护理、无缝隙护理等各种新型护理模式不断应用于临床的情况下,医疗中护理服务的质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4]。我院在PICC置管中选择运用了无缝隙护理模式,效果很好,64例患者中置管成功率达到了98.44%,同时护理满意度评价也达到了(91.0±0.6)分。所谓无缝隙的概念,美国最早提出来,其目的是消除医疗中存在的一切可能存在的缝隙(风险),即消除风险影响因素,达到无缝隙的完美效果,竭力让患者获得完整、细致、连贯的服务[5]。相比于传统护理来说,无缝隙护理服务的全面性、整体性、细节性都更强,在有效规避各个护理环节中存在的风险(缝隙)后就可以最大程度消除安全隐患,达到医治安全的目标。临床上PICC应用最可能导致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问题,对应的护理配合不可或缺[6]。PICC导管穿刺无缝隙护理通过置管前、中、后以及管道使用等整个过程进行针对性护理和预防,置管前充分评估患者心理、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给予鼓励、缓解紧张与恐惧,调整患者的认知、心理状态、生理舒适性等,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对责任护士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要求熟练掌握冲管封管、更换敷料、更换肝素帽等护理操作。出院后专科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微信、面对面讲座等方式持续关注和指导,积极预防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PICC置管中无缝隙护理的应用价值肯定,是提升临床医护工作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PICC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对减少非正常性拔管、消除安全隐患都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推广使用。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语言、操作的专业性以及服务态度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紧张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更多的感受到温暖和关怀、信任,提高其PICC置管依从性和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