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
2021-01-07曾伟
曾伟
(河南省水利信息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3)
0 引言
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进度持续加快的背景下,其应用范围也逐渐拓宽,生活以及工作模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随着信息化管理的充分利用,很多水利工程项目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借助于各种新型的技术持续开发与运用相关信息资源,旨在将信息资源利用率加以提升,继而从源头上促进水利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1 大数据技术的定义及特点
1.1 大数据技术的定义
大数据技术实际上指大数据的应用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技术:一是大数据平台;二是大数据指数体系等。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后可知,其不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采取常规软件工具展开捕捉、管理与处理的数据汇集,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存在着更为显著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以及流程优化能力的信息资产。基于云时代快速来临的大环境下,大数据也得到了相关社会人士的广泛重视。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来讲,大数据分析一般与云计算密不可分,这是由于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需要像MapReduce一样的框架来向数十、数百或数千台电脑分配工作。
1.2 大数据技术的特点
大数据技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量庞大;二是信息传输速度快;三是种类繁多;四是价值高等。针对数量庞大这一特点而言,其实际上是由大数据技术自身特征而决定的,该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科学收集各种数据信息,长此以往下去必然会令自身的信息数量与日俱增。在进行常规的处理以及信息传输期间,信息传输速度比较快,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各方面技术处理方式以及传输方法的运用,令其传输信息的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因为收集到的数据信息的数量较为显著,种类上非常烦琐,所包含的方面较为广泛,除了图片之外,还涵盖以下几种信息方式:一是视频;二是数字等。客观上讲,整体的应用价值较高一些,所涵盖的信息数据价值也较为突出,然而需要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做好分析与总结工作,旨在令该技术的价值可以得到全面发挥。
2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现存的问题
2.1 缺乏顶层设计
因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属于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项目,所以不能在短期内看到巨大的成果,同时还要在以下几个时期投入诸多的资源:一是建设水利工程阶段;二是维护水利工程阶段。大部分单位基本上是由于需要投入诸多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等,致使此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不仅如此,不少管理者没有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制定出来的方案、体系架构等均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显然这样必然会致使信息化建设不能顺利实施。
2.2 缺乏有效的协调平台
协调平台在信息化系统当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可以及时高效地解决各种信息,像生产经营、工程故障等。倘若该平台自身存在某些不足之处,那么会对信息的流通性产生直接的影响,这样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实现对相关信息数据的科学收集,还容易发生“孤岛”情况,继而致使诸多资源被浪费。
2.3 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现阶段,水利行业也在进行深化革新工作,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可知,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均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一是环境影响评价;二是信息化建设;三是生态化设计,这也在无形当中对水利工程建设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显然,此时借助于以往的采集方式早已过时,会导致处理效率大打折扣。倘若想要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那么就要具备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撑,比方说泵站的自动化运行,而借助于现阶段的技术还存在某些薄弱之处,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3 大数据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途径
3.1 大数据下水利信息化建设拓展
客观上来讲,如果想要使水利工程信息化平台得以顺利发展下去,那么就要对相关数据做好更新工作,只有全面的数据支撑,才可以从源头上保障水利事业有一个清楚的地位,显然这对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脚步有着积极的意义。除此之外,针对那些已经明确的水利项目来说,相关工作者需要充分结合有关数据加以调节,旨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信息的有效性。
3.2 相应的制度建设的完善
如果想要使信息化建设顺利完成,则一定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大力支持。所以这就要求相关单位要在全面了解具体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并想办法保障方案的可行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对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建设期间,应当对当前技术进行充分利用:一是软硬件;二是网络;与此同时,相关领导者应当将目光放在信息化的建设之上,并在适当的情况下予以足够的资金扶持,在第一时间对老旧机房设施加以整改;对网络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进行科学判断,在全面了解具体状况的基础上持续优化软硬件设备,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管理系统,把云计算、息共享的价值得以展示出来,令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有效强化。
3.3 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建设
第一,加大智能化数据建设的力度。对智能化数据库进行分析后可知,其包含以下几点:一是云计算;二是专家系统等,可以有效保存数据信息,并快速演变成相应的电子文件,继而实现数据统计与汇总的目的。从客观上讲,水利工程项目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不受空间与时间的约束收集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同时借助于专家系统对某个时期的信息波动情况进行深入探讨,继而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第二,构建协同平台。在建设平台的过程中应当将各专业独立试用当作参考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引导相关工作者可以对各种先进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旨在快速实现可视化操作,强化对信息的把控与数据共享。
3.4 综合性信息化管理系统
结合实际情况建设与之相匹配的综合性信息化管理系统,旨在令其效率性以及协同性得到有效强化,继而快速实现继承性的平台管理功能。在对该系统进行固件的时候,通常会涉及以下几种模块:一是数据档案管理模块;二是设计模块;三是经营模块;四是测绘勘测模块;五是办公模块等,旨在令信息达到互相共享的目的,继而使大数据技术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不断整合相关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数据价值加以提升,有效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继而使水利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3.5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核心素质
现阶段,在进行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期间,工作人员通常分为毕业生与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尽管现阶段各大高校均设置了水利建设这一专业,从整体上充分确保了人才的供给,然而因为受到市场经济和国际形势因素的干扰,发展受到限制,倘若我国水利事业想要实现稳定的发展,那么除了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之外,还离不开复合型人才的大力支持。所以,在进行常规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聘用那些技术水平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以便可以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指明方向。特别是基于信息化时代下,无论是针对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而言,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相关单位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才存在明显地核心竞争力。
4 结语
相关单位需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脚步,在全面了解相关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将信息化管理质量与效率加以提升。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中国大部分水利工程项目正慢慢向信息化的方向前进,同时还在持续优化与完善。针对水利工程项目来说,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之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应当对其予以足够的资金支持,旨在将其信息化管理质量加以提高,以此来推动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