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挡墙技术在甲溪水二期项目施工中的应用

2021-01-07史卫坤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1年4期
关键词:护岸砌块挡墙

史卫坤

(广东恩财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平远 514000)

0 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农村河道施工项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道工程不仅需要发挥自身作为水利工程的功效,而且需要满足新农村景观建设、生态保护需求。挡墙作为水利工程中至关重要的设施,在河道施工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以往河道挡墙仅注重水利工程功效,不注重满足新农村景观建设、生态保护要求,背离了“人水和谐”理念。而生态挡墙技术是一种“人水和谐”理念引导下的新兴技术,可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诸多要求。因此,探讨生态挡墙技术在水利工程河道施工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甲溪水二期(双路段)项目概况

丰顺县甲溪水二期(双路段)项目所在地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西镇,总长度为9.51 km,其中干流7.56 km,支流1.96 km,主要支流为岐坑水,全长3.85 km,集雨面积6.22 km2,河床比降在7.80‰左右。而护岸长度为6.28 km,打造生态节点两处。打造生态节点是该工程主要任务之一,拟以生态挡墙技术应用的方式,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减少流域内洪涝损失,改善流域内农业生产环境、人居环境及生态环境。

项目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降雨量1 777.10 mm,雨水丰盈,暴雨是洪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大洪水多出现在每年5、6、7、8、9月,枯水期为每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份;极端最高气温39.10℃,最低气温-1.90℃,冷热悬殊;全年日照数1 938.80 h,光照充足。项目所在地主要地貌为中低山、丘陵、低山、盆地,呈现出东南部地势高峻、中北部及南部地势较低的特点。河谷呈“U”型发育,沿线两岸多分布天然岸坡,以剥蚀发育为主,表层多中粗砂、淤泥质土、细砂,坡内为旱地、耕作用地,需要利用护岸挡墙对邻水侧直接受河水冲刷段进行加固,避免岸坡失稳。新建护岸挡墙均采用除淤泥质土外的天然地基土,埋深在冲刷线下方。

2 生态挡墙技术在甲溪水项目应用中的施工流程

2.1 物资准备及工程布置

生态挡墙施工所用材料为水泥、碎石、块石、砂、商品混凝土等。施工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前期施工设计方案,确定主要建筑材料使用量,提前采购,保证施工进度按计划顺利实施。

生态挡墙施工主要用施工机械设备为:斗容0.60 m3/1.00 m3的挖掘机、载重5.00 t/8.00 t的自卸汽车、功率55.00 kW/59.00 kW/88.00 kW的推土机、功率2.80 kW的蛙式夯实机、出料0.25 m3/0.40 m3的混凝土搅拌机、耗风量6.00 m3/min的风水枪、1.10 kW/1.50 kW的插入式振动器、功率2.20 kW的平板式振动器等。施工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前期设计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用材料机械数量,提前租赁或采购,保证施工方案顺利实施。

在材料物资施工完毕之后,施工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前期勘察结果,进行河道生态挡墙施工工程的预先布置。生态挡墙施工主要位于双鹿水干流桩号K0+800.00~K1+400.00段,该段左岸、右岸农耕用地分布较多,新建生态挡墙护岸长度为1.18 km(右岸0.59 km,左岸0.59 km)。同时在双鹿水干流桩号K3+318.00~K3+650.00段(河道转弯处),由于左岸为人居点,在转弯角度较大的位置布置生态挡墙。新建生态挡墙护岸长度为0.65 km(右岸长为0.31 km,左岸长为0.34 km)。在双鹿水干流桩号K5+000.00~K6+452.00段,由于左岸农耕用地分布较多,且夹杂规模不一的渔业用地,可以在左岸建设长为1.45 km的生态挡墙。

2.2 基础混凝土施工

根据水利工程河道施工现状,在工程布置时,应结合乡镇规划,选择岸坡薄弱的河段,新建挡墙护岸。同时对部分河道转弯易冲刷、岸坡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加强防护。在干流(K0+0.00~K0+776.00、K5+000.00~K6+452.00左岸,K0+800.00~K1+400.00、K3+318.00~K3+650.00两岸,K6+454.00~K6+600.00右岸)河岸线坡脚,采用块石进行0.50 m厚度的挤淤,依据断面0.83 m×0.21 m的标准,进行C20混凝土基础修建。在混凝土基础修建时,施工技术人员需要严格依据施工规范规定的木模湿润、混凝土运输、混凝土入模、机械捣固、人工表面找平、养护两个星期及以上的流程,科学施工。需要注意的是,同一施工段,应连续浇筑基础混凝土,保证混凝土运输、浇筑、间歇全部时间均应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内(低于25℃为180.00-210.00 min,高于25℃为150.00-180.00 min)。在具体施工时,为避免基础混凝土施工时出现离析现象,施工技术人员应恰当选择滑槽、串筒等设备(距离基础混凝土施工高度在100.00 cm内),控制基础混凝土施工时自由下落高度在2.00 mm内,避免水泥浆污染基础面。若基础施工厚度在50.00 cm以上,则需要依据分层浇筑、振捣原则,于下层拌合物凝固前期进行上层拌合物的浇灌、振捣。具体浇筑厚度应在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的8/10以内。一般振捣时需要保持振捣棒与基础混凝土垂直、倾向方向,插入下层混凝土10.00 cm左右。

2.3 生态挡墙砌筑

在基础C20混凝土浇筑后,科学养护至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12.00 kg/cm2或以上。一般需要采取覆盖+浇水养护的方式,即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00 h内覆盖草帘或塑料薄膜(最高温度低于25.00℃),适时浇水,保证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持续两个星期及以上。或者在基础混凝土施工完毕6.00 h内加盖塑料膜浇水养护(最高温度高于25.00℃)。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要求后,于C20混凝土基础面上,选择长×宽×高为1.00 m×0.45 m×0.30 m的砌块(表观密度在23.00 kg/m3以上,自重为120.00 kg±3.00 kg,裂缝宽度<2.00 mm且数量少于5个),利用1/0.30护坡安装方式,配合C30强度的混凝土,进行四层生态挡墙砌筑。同时采用防腐螺栓配合一侧用橡胶垫,将砌块逐一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在砌块砌筑施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应对产品质量特别是砌块水平度进行检查。若砌块水平度不符合施工要求,则可以选择M7.5砂浆或者M5砂浆进行砌块水平误差调节,避免选择铁片、石头、木片支垫,保证砌体外缘线平顺、整体美观。

2.4 碎石填充及迎水坡修整

在挡墙砌筑完毕后,向墙体内、后回填厚200.00 mm的碎石(单级粒径为40.00 mm)。具体施工时,需要依据砌块砌筑坡比1/0.30的标准,在底层砌块回填碎石,在上三层进行土体回填,并在碎石、土方接触面铺设土工布,土工布规格为300.00 g/m2。需要注意的是,在回填土砌块内应满铺土工布。

对于转角位置,可以选择C20混凝土进行转角缝的密实填充。同时依据外窄内宽(或内窄外宽)的原则,统一处理生态孔外宽度,水平安装砌块,保证转弯处生态挡墙美观度。

在挡墙上部,需要铺设1.50 m宽的透水步道砖,并在路旁设置路缘石。同时沿原有岸坡进行迎水坡修整,并采用植草护坡,保证修正后岸坡的坡比在1/1.50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在碎石填充过程中,为了保证回填土压实作业顺利开展,且满足草植被生长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可以在砌块后方预先留设30.00 mm宽度的范围,进行适应草植被生长所需泥土的填充。整个回填过程中,应严格依据设计方案中压实度、密实度要求,规范施工。特别是在施工前,应预先施加一个沉降量,促使填料表面高度稍高于设计高度,以便其在自然沉降后高度与设计高度相符。

3 生态挡墙技术在甲溪水项目应用中的施工效益

3.1 结构稳健

水利工程河道施工中生态挡墙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保证河岸防洪标准一定的情况下,将原有河岸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排除。同时由于整体结构较为坚固耐久,抗冲刷能力较强,可以有效提高左岸、右岸的防洪抗冲能力,促使水利工程河道护岸更加坚固、稳健。

3.2 生态友好

生态挡墙技术虽然造价稍高于浆砌石挡墙,但是整个过程兼顾了河道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投资经济价值较为显著。生态挡墙内具有多个空隙,易于水分、气体透过,对生态环境较为友好,可以为流域内生物繁衍生息提供充足空间。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工程布置,不仅契合生态治理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而且保障了流域内人居环境、农村环境安全以及河道生态环境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4 总结

在注重“人水和谐”的二十一世纪,生态挡墙技术在河道施工工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保证河道应有的水利功效,而且可以维护并提升河道生态景观。为保证生态挡墙技术优良效用的充分发挥,施工技术人员应事先分析水利工程河道施工场地现状,从专业视角出发,构建科学完备的生态挡墙技术施工标准体系。从细节入手,加强管理,保证水利工程河道的施工效益。

猜你喜欢

护岸砌块挡墙
LZ型混合纤维聚苯颗粒再生保温混凝土砌块设计研究*
欢迎订阅2020年《砖瓦》杂志——烧结砖瓦、砌块、墙板、砼彩瓦、路砖
欢迎订阅2020年《砖瓦》杂志——烧结砖瓦、砌块、墙板、砼彩瓦、路砖
河道生态挡墙的计算分析及实际应用
联锁式生态护坡砖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规划探讨
牤牛河护岸治理工程拦河泄洪闸稳定计算
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太阳能养护法
波浪作用下护岸三维稳定试验研究
浆砌石挡墙排水体的具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