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淮河源头水土流失 促进乡村振兴

2021-01-07李杰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1年4期
关键词:元宝枫水保水土保持

李杰

(桐柏县水利局,河南 桐柏 474750)

0 引言

桐柏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及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重大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 水土保持工作现状

截止2016年桐柏县尚有水土流失面积682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1.70%。其中轻度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用材地、经济林等林地以及草地、山区和村庄等,中度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度<5°的坡耕地、乡村公路和疏林地,强烈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度5°~15°的坡耕地、经济林、幼林地以及部分弃耕荒地和部分未利用地,极强烈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度>15°的坡耕地,强风化裸岩,严重砂砾化的荒地以及部分未利用地和不稳定的河岸沟底。

2 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现状

2.1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

截止2020年桐柏县尚有水土流失面积644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5.60%。2008—2012年、2013—2017年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革命老区项目县,这是桐柏县治理水土流失,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通过该项目投入专项资金,加大了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999年郭湾、后河等5个小流域被水利部和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2008年夹山小流域被淮河水利委员会评为优良工程,2017年月河小流域被命名为省级清洁小流域。2018年和1994年相比,桐柏县水土流失面积已由1 091 km2下降到644 km2,减少40.90%;土壤侵蚀模数由2 839.70 t/(km2·a)下降到2 168.50 t/(km2·a);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38.50%提高到52.30%。

淮河源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豫鄂交界的桐柏山脉中段桐柏县淮源镇境内,交通便利,与桐柏淮源风景区紧密相连,园区总面积77.59 hm2。淮河源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在淮委、省市领导的关心下,由淮河水利委员会投资兴建的一座集科技示范、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示范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推动生态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样板工程,是探索水土流失发生规律、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先锋工程,一定要坚持不懈,努力推动其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力争把淮河源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打造成淮河源头一颗璀璨的明珠。

2.2 水土流失治理理念、目标

桐柏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水土保持近年是围绕如何尽快脱贫为指导思想,发展水保产业带动贫困村脱贫等一系列治理举措来开展工作,为早日脱贫做出最大努力。为此,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作的综合性、基础性和科学作用,实行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 经验与做法

3.1 适应新形势发展,转变工作思路

从1998年起,桐柏县水保工作的重点转向治土与治水相结合的新阶段,对全县主要河道和重点流域进行大规模综合整治,兴建配套水利设施1.80万处。通过这些年工作,对水保工作的认识逐步深化,思路逐步拓宽,水保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过去的分散治理向规模化治理转变;由粗放治理向集约化治理转变;由只注重生态效益向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融为一体的转变。在这一治理观念的指导下,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保工作方针和“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果则果”的总体要求,对桐柏县水土流失区的自然条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分析,制定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近、远期总体规划,分别制订了每条小流域的具体治理措施,从而保证了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性和连续性。

3.2 突出水保重点,提高治理水平。

始终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治一片成一片为准则,推行“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结合”的治理措施。以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为中心,突出治山整地和兴水除害2个重点,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治土与治水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流域内能够进行整地的,合理规划,连片开发,建设高标准水平梯田;需要改善水利条件的,合理设置水利设施,兴修小水库、塘堰坝、集雨水窖、排水渠等径流拦蓄和排泄工程。在近村、近路、近水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通过人工手段分期分段维护、改造自然生态环境;对基础条件较差的地域,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依靠自然修复功能恢复植被,遏制水土流失。桐柏县吴城镇月河清洁小流域,合理布局排灌系统,修建提灌站,蓄存河水和坡面径流,带面内开起竹节沟拦蓄降雨和泥沙,起到了天旱人工提灌,小雨就地拦蓄,中雨层层拦蓄,大雨清水下山的保水保土作用,实现了“一山茶园、一河清水、一条经济带、一道风景线”的治理开发目标。

3.3 坚持治管并重,注重综合效益

为妥善处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把水土保持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创办绿色企业,大力发展水保经济,走出了一条治理与管理并重,开发与经营并举的水保产业化发展新路子。目前已形成2种典型的水保工程经营管理模式:一是生态效益型。对面积大、立地条件好的荒山荒坡,以生态效益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大力发展砂红桃、元宝枫、茶叶和中药材,不断提高流域内的农民收入。通过近20年的种植经验,目前元宝枫被确定为桐柏的县树。元宝枫树姿优美,叶形秀丽,嫩叶红色,秋季叶又变成黄色或红色,为著名秋季观红叶树种,弱阳性,耐半荫,耐寒,较抗风,不耐干热和强烈日晒。元宝枫全身是宝,因翅果形状像中国古代的“金锭元宝”而得名,经专家研究证明,元宝枫叶、果通过提炼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是中国的特有树种,非常适合桐柏山区生长。目前,全县拥有元宝枫栽植基地基地近300处,万亩以上的茶叶基地近200处。二是水保旅游型。即集中打造精品小流域,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采用高标准梯田整地,栽植茶叶、元宝枫,同时采取立体种植模式,林下套种中药材,鼓励承包大户创办农林公司,招商引资外地企业入驻管理;配套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通过发展元宝枫,辐射带动项目区周边林下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林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从而推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提供就业机会,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三是城市水保型。桐柏县位于淮河源头,红色文化、水文化在桐柏县一直被提在城市建设中心主题,水土保持在城市小流域治理中,循环利用当地水资源,发展水文化建设,通过对城区内的河道进行整修,坑塘进行整治,把城区内的水源蓄积起来,形成循环水,并且利用现有的水资源,打造湿地景观、水景观,为城市文化旅游建设增光添彩。

4 未来五年水土流失工作总体要求

在未来5年内,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将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中心,以发展水保产业为扶贫攻坚战略,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水土保持建设运作机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生态旅游发展目标,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突出小流域治理、特色水保、生态修复工作。同时尽可能完善水保监测系统管理,做好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管工作,努力把桐柏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5 结语

通过几年的治理,桐柏县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大大减少,生态环境大为好转,在经济、生态、社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益。面对新时期水保工作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实施乡村振兴这个中心,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水土保持建设运作机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生态旅游发展目标,突出小流域治理、特色水保、生态修复工作,努力把桐柏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元宝枫水保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让元宝枫造福中国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及解决措施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库区水保治理项目整体委托初探
爱上元宝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