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民众的守护者

2021-01-07张久珍

图书馆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公民危机图书馆

张久珍

灾难主题电影《后天》中有一个镜头:极寒来临时,人们跑进纽约公共图书馆烧书取暖,图书馆成为最后的避难地,带给人类以希望。这个镜头构成隐喻——作为“公民建筑”的图书馆在危机中成为庇护所,从身体与精神两方面守护公民,带领公民走出危机。这个隐喻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2021年7月20日,郑州暴雨,郑州图书馆(以下简称“郑图”)夜不闭馆,为读者及附近被困群众免费提供食宿获得社会广泛好评。郑图的暖心举动不仅是图书馆面对突发危机的有效应对,还体现出图书馆对城市公民生命的默默守护;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灾难面前更加显现出来,成为公民的“庇护所”。

近代以来,图书馆完成了从“重藏轻用”的古代藏书楼到“以用户为中心”的现代图书馆的转变,图书馆的服务、建筑、设备乃至精神、文化与公民的生活紧密相连。近代图书馆界以图书馆社会教育为共识,注重对公民的培养。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就指出:“图书馆为供给知识之机关,亦为社会进步之中心。”[1]在救亡图存的年代,蔡元培、李大钊、鲁迅等都积极把图书馆作为实现救国理想的阵地。图书馆现代化的历史反映出作为一个公民群体的士绅/知识分子阶层的一种社会理想和现代化探求,亦即启蒙社会、培养现代公民、保存国家文化和推进地方事业发展[2]。经历现代化的图书馆,已经成为一种“公民建筑”,它不仅为全体公民服务,而且起到了涵养公民精神的作用。近年杭州图书馆为乞丐提供庇护所、东莞图书馆与农民工十几年的相守、美国洛杉矶的图书馆为无家可归者提供服务,就是最好的例证。图书馆越来越丰富的实践,比如芬兰颂歌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住宿、厨房,纽约公共图书馆举办舞会、演讲、老年人读书会等活动,都让图书馆成为公民活动的主要场所,图书馆逐渐成为社区的中心、社会的中心。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有人认为我们已经进入“危机社会”,疾病危机、环境危机等危机层出不穷,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普通公民。如何快速有效地应对危机、保证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治理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需要全体公民共同解决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呼唤人们走进图书馆,还应该呼唤图书馆走进人们的生活;图书馆应该成为“危机社会”的“安全空间”,与公民携手化解风险。2016年,美国波特农场附近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后,图书馆借助工业级的空气净化器,为当地居民提供具有清新空气的避难所[3]。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美国社会陷入危机,学校关闭,克利夫兰公共图书馆等许多图书馆开启了为儿童乃至成年人提供免费或减价午餐活动,帮助公民渡过难关[4-5]。前不久郑图在暴雨中通宵开馆接待受灾群众,成为危机中城市的“安全空间”。从上可见,图书馆不仅为读者提供图书、知识、文化,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场所。这个场所,守护着包容,守护着安全,守护着温暖。即使互联网和信息科技重塑世界,万物互联时代的人们依然需要图书馆,图书馆作为场所的价值显得更加重要。

14 世纪英国藏书家理查德·德·伯利主教(Richard de Bury)在代表作《书之爱》(The Philobiblon)中赞美书籍:“当成功向我们微笑时,书籍愉悦我们;当暴风雨般的命运向我们皱眉时,书籍安慰着我们,不离不弃。”[6]由此可见书籍和阅读对于一个人心灵的重要作用。图书馆不仅是公民身体的避难所,也是心灵的净土。图书馆用知识充实人们的精神,带给人们心灵的慰藉。二战期间,美军获得了1.2 亿本军供版图书,无论是在太平洋战争艰苦的岛屿生活及战斗间隙,还是在奥马哈海滩登陆后等待战斗的悬崖边,士兵利用有限的时间读书,获得了勇敢、希望、决心、自我人格感以及其他特质,化解了身上的孤独感和隔离感[7]。抗日战争期间,图书馆通过办壁报、开展览会、举行公开演讲、编制抗战书目、开展巡回书库等方式宣传抗日救亡思想,也通过开展识字训练班、对民众进行救护、消防、防毒等训练,组织群众文艺团体参与宣传等方式教会民众必要的技能,组织动员群众团结一致抗击侵略者[8]。恰如毛姆所撰读书随笔集的书名《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9],我从一个图书馆馆长口中得知:有那么一段日子,每天都有一个读者来到他的图书馆,他通过交谈了解到这位读者遇到了人生的挫折,这是她的一段低谷期,她感谢这所图书馆。有一位读者讲到,当内心疲惫时,是家门口新开的图书馆帮助自己为心灵找到了方向:“对于早已厌倦白领生活的我来说,图书馆就是最好的避难所。”“图书馆也是我的充电器,如果读到一本津津有味的好书,可以充到电量满格,满血复活。”[10]图书馆守护着读者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心中的阴霾逐渐消散,并鼓励他们走出危机。这一个个例证都在说明图书馆之于一个人兼具身体救济和心灵救济的作用。

危机考验一座城市和其中的公民的韧性。平稳地渡过危机,需要图书馆这样的基础设施做好充足的准备,为公民遮风挡雨。未来城市和公民要真正走出各种“阴霾”,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加需要图书馆培养具有发展能力、追求不断进步的公民。同时,实践的变化也提醒着图书馆学研究者应该关注和研究图书馆与城市的关系,图书馆与公民生活的关系,将图书馆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彰显出来,讲好图书馆的故事。

猜你喜欢

公民危机图书馆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图书馆
“危机”中的自信
十二公民
去图书馆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