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是社会的安全空间
2021-01-07吴建中
吴建中
首先为“‘归·宿——郑图不闭馆 风雨中守候’笔谈”精心而及时的策划点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风雨中守候”的含义很深刻,一方面凸显出图书馆作为社会安全空间的使命担当,另一方面展现了图书馆员时刻准备为读者伸出援手的精神风貌。
按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每一个社区都要有安全庇护所。大部分图书馆是由公费维持的,它本身具有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当公共危机发生的时候,图书馆理应扮演为民众排忧解难的角色。郑州图书馆(以下简称“郑图”)这次为暴风骤雨中无法回家的读者延长开放时间的事例引起热议,成为继杭州图书馆、东莞图书馆之后的又一次“媒体热点事件”。虽然三次图书馆的“媒体热点事件”都与图书馆包容有关,但这次与前两次不同,郑图向我们展现了“图书馆作为安全庇护所”的成功案例,值得大力弘扬。
我们可以从这次偶发事件中观察到一种新的社会责任的形成:图书馆作为社会的安全空间。从提供图书(阅览室),到提供信息(线上线下融合),到提供工具(创意空间),图书馆的职责从借阅服务,到信息交流,到知识创造,这是图书馆转型后出现的一个可喜的现象。随着图书馆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不断深化,我们进一步发现,社区民众对图书馆的期待越来越高,不仅希望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信息支持,而且迫切需要图书馆为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供帮助。
郑图的故事只是一个引子,“归·宿——郑图不闭馆 风雨中守候”笔谈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这一热点事件的大讨论,引发业界和学界从图书馆与社会的高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让“图书馆作为安全空间”的理念形成共识,化为实际行动。在此,我提三点建议。
1 增强图书馆与社会之间的关联度,提升图书馆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
近年来,随着图书馆转型的深化,“图书馆与社会”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国际图联高度重视图书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于2014年发起“强大的图书馆,强大的社会”(Strong Libraries,Strong Societies)宣传活动,其宗旨就是增强图书馆与社会之间的关联度,让图书馆关注并适应不断成长的社会需求。2018年,国际图联吉隆坡年会更是以“图书馆转型,社会转型”(Transform Libraries,Transform Societies)为大会主题,掀起了图书馆与社会研究和实践的热潮。2021 年,国际图联新设立一个专委会——“环境、可持续与图书馆”(Environment,Sustainability and Libraries Section),为实现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国际图书馆合作平台。以前专委会的设置基本上围绕业务展开,这次新设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为图书馆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国际同行间研讨与交流的舞台。
2 发挥图书馆作为社会平衡器的功能,拓展图书馆为社会和谐与稳定提供安全保障的能力
图书馆承担社会平衡器(societal equalizer)的功能也是近来热议的话题。贫富不均是一种社会现象,图书馆作为公共机构,可以为社会和谐与稳定做出贡献。图书馆为任何人提供无差别的服务,读者走进图书馆可以获得各种信息、工具与服务,甚至通过利用图书馆空间与设备完成自己的工作,如创客空间、城市办公室(urban office)等项目应运而生,图书馆服务也从满足学习需求扩展到满足生活和工作需求。
近年来社会不确定、不稳定和不安定因素相互叠加,加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更需要图书馆发挥社会平衡器的功能,以自己的专业能力与资源为社会增添确定性、稳定性和安定性。这是一项新的使命和职责,没有现成的规范与做法可参照,需要图书馆员大胆设想与创新。郑图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做出积极反应,并做到了全员参与,在图书馆界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3 探索信息服务与韧性培育之间的关系,创新图书馆多元与包容服务的水平
这次郑图向我们展现的是图书馆作为安全空间的一个具体实践,从国际图书馆界大量有关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图书馆作为安全空间是一个热门话题,其概念也很宽泛,不仅与包容、公平等理念有关,而且还体现在空间设置、服务项目等具体实践上。2017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通过《图书馆作为负责任空间的决议》(Resolution on Libraries as Responsible Spaces)[1],开宗明义指出图书馆是社区所有民众的安全空间,并从四个方面对安全空间建设提出建议。图书馆作为公共设施,应该起到增强机构和个人韧性、提高化解风险能力的作用。在这方面,图书馆有很大的发展和创新空间。读者在图书馆读一本书、听一次讲座、看一次展览、参加一次研讨等都有助于他们增强自我判断、辨识信息、解决问题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为此,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和空间优势,通过各种有意义的项目与服务,让更多的读者成为有韧性的人,为韧性社区、韧性城市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