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转型与发展研究

2021-01-07郭丽娜

图书馆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馆内馆员书籍

郭丽娜

(盘锦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辽宁 盘锦124010)

面对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聚集中心,较深刻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如何转型发展以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已成为备受图书馆界重视的问题。而“智慧图书馆”概念的提出,为传统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1 智慧图书馆概述

物联网主要指通过对不同信息识别设备的应用,实现物与物的相连,然后经网络连接促进人与物的交互,使得物品信息高效反馈的一项技术应用,包括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等[1]。该技术应用广泛,常见于基建、仓储、家居等方面,渗透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智慧图书馆则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延伸,指通过多种高新信息技术,主要以物联网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将读者与图书馆紧密联系,为图书馆读者提供高效便捷的资源共享服务的新型图书馆服务模式[2]。

2 物联网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的特点

在物联网背景下,智慧图书馆逐渐改变着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以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减少了读者获得公共资源的成本,拉近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智慧图书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智能化

智慧图书馆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物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应用下展现出的智能化。例如RFID 技术与移动终端的结合,读者可以通过馆内的自助借还机、自助查询机、手机等移动终端对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信息进行检索、借阅与定制;RFID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结合,图书馆可以对读者的借阅历史进行记录并分析,了解其阅读习惯、阅读偏好,进而提供智能推送服务;图书馆还能通过RFID技术对图书、设备、人员进行智能化管理,对人力物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改善馆内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效率[3]。

2.2 良好的网络环境

在智慧图书馆中,良好的网络环境是人与物交互的基本保证,高速网络的全面覆盖成了智慧图书馆必要的基础建设[4]。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图书馆,与读者的交互方式多为人机交互,提供自助服务的智能设备需要连接到网络才能发挥其作用。而且,除了馆内智能设备的需求,读者移动终端的相关操作也需要良好的网络环境才能在图书馆智能化服务中获得较好的体验。因此,良好的网络环境也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智能化服务的根本保证。

2.3 泛在网络服务

图书馆的泛在网络服务主旨是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保证读者能无时无刻地享受图书馆的服务,体会智慧图书馆带来的高效便捷[5]。从读者角度看,他们可以通过图书馆的智能设备或自身的移动终端检索、借阅与定制馆内藏书资源,并接受个性化推送等服务,与图书馆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从馆内工作人员的角度看,更高效、便捷的设备提供的智能管理方式减少了其部分简单重复的工作,使精力能更好地集中在服务创新上,为读者提供更周到完善的服务。

2.4 低碳环保

在保有一定数量的纸质书籍的基础上增加数字资源,智慧图书馆馆藏资源优势尽显。数字资源是网络储存技术的衍生物,其具有可重复使用、信息更新速度快、实效性强、获取便捷等诸多优点,读者可通过馆内智能设备或自身移动终端获取[6]。从环保角度看,纸质书籍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对能源的环保利用。图书馆可以通过读者数据及相关数据,控制纸质书籍的采购质量,提高该类书籍的利用率。

3 智慧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差异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高速发展的经济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相关技术的革新应用,从传统公共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已是必然。智慧图书馆的构建并非对过往的完全摈弃,而是从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坚实基础中出发,应用高新信息技术,弥补过往不足,展现技术优势的同时,又能对服务模式、资源配置、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完善。因此,只有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才能基于目前图书馆的情况进行发展创新,更好地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利好。

3.1 资源特点的差异

从馆藏资源角度看,不同于传统公共图书馆纸质书籍收藏为主,智慧图书馆除了能对已有的纸质书籍进行更好地管理和采购外,还有着丰富的数字资源。这种数字资源不占图书馆的物理空间,读者可以从馆内智能设备获取相关资源,且还能在网络中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此外,因为数字资源便于储存的特点,智慧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与传统公共图书馆相比,其种类更为丰富、数量更为庞大,能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选择[7]。这就意味着图书馆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为读者提供有限书籍资源转型为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机构,更注重对信息聚集及分析筛选能力的建设。

3.2 服务模式的差异

在传统公共图书馆中,常见的文献采访、流通借还以及咨询服务等都是纯人力服务,由馆内工作人员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提供相关服务。而智慧图书馆则通过物联网技术及高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了自助服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8]。在文献采访方面,传统公共图书馆通过调查问卷、用户访问等方式了解读者需求,再进行采购,过程费时费力,容易出错。智慧图书馆则不存在该方面的问题,文献采访需求可以从互联网数据及读者借阅数据中了解,并鼓励读者主动通过手机或电脑客户端自行选择需要的书籍,这就大大减轻了馆内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能使馆藏书籍更好地满足读者阅读偏好。在流通借还方面,传统公共图书馆需要较大的人力来完成该项工作,并且还需要进行续借服务、逾期罚款的收取、书籍统计等一系列相关工作,相当繁琐。智慧图书馆中,流通借还的工作基本交由智能设备完成,大大提高了馆内书籍流通工作的效率,减少读者借阅时间成本的同时,也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借阅服务。在咨询服务方面,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咨询一般由馆内工作人员提供,主要是帮助读者查询馆藏资料。而智慧图书馆的咨询服务模式相对多元化,除了传统的人工咨询服务,图书馆还能根据读者的借阅记录提供推送服务。

3.3 基础设施的差异

从馆内设施的角度看,传统公共图书馆的设施元素较为简单,仅包括书架、书桌、目录柜等基础设施。而智慧图书馆因其服务元素的多样化,基础设施更为多样,如自助借还机、自助查询机、感应灯、温度调节器等,为读者提供更便捷舒适的阅读环境与服务。智慧图书馆的基础设施亦能为馆内管理提供便利,例如遇到设备故障、人为恶意损坏等情况能自动触发警报,实时将信息反馈给维护、安保人员,保障读者人身安全及减少图书馆财产损失。或是馆内工作人员通过智能设备进行编目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编目的误差。

3.4 馆员素质的差异

馆员是图书馆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传统公共图书馆中,其活动较为简单,更多的是进行书籍的保管与流通工作。与传统公共图书馆不同的是,智慧图书馆的活动相对复杂,对馆员的素质要求也更高。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促进社会教育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是一个城市文化素养培养中心。这就需要智慧图书馆馆员在阅读推广活动上不断探索创新,也就意味这对馆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9]。

从传统公共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改革的过程中,只有从根本上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才能把握目前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改进存在的问题,尽快完成向智慧图书馆的全面转型。

4 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发展的现实问题

4.1 智能设施落后

传统公共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改革发展的阶段,智能设施是否完善成了影响图书馆智慧化程度的关键发展因素。传统公共图书馆仍存在较多问题,如不能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改进,那么将无法为传统公共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改革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目前,传统公共图书馆的智能设备配备及相应技术应用仍然得不到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对其财政资金的投入也较为匮乏,导致出现技术设备的引进、维护及升级存在一系列问题。且由于馆内工作人员的服务较为被动,对读者使用智能设施的实际使用情况不够了解,导致技术部门无法对智能设施进行针对性的升级与改进。

4.2 服务手段单一

传统公共图书馆服务手段较为单一,主要局限在文献借还、信息咨询以及相关讲座、展览开展等,服务手段落后、缺乏创新。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与读者互动的工作全由人力完成,单一重复劳动较多,服务效率低下,相应的,馆员的精力也被消磨,难以创新服务手段。因此,在传统公共图书馆中,馆员更多的是被动服务,在服务台坐着等待读者主动求助,两者之间较为疏远。最终导致图书馆不能很好地了解读者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及特色化服务。在发展智慧图书馆的前期,对相关服务手段没有系统认识,也会导致服务手段的改革出现盲目片面的问题。

4.3 馆员培训不足

在传统公共图书馆中,馆员的工作为书籍的保管与流通,该工作较为简单重复,图书馆的发展重点为丰富的馆藏资源。随着未来公共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改革发展,要求馆员逐渐转向为读者提供专业信息服务的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馆员的智慧化是图书馆智慧转型发展的前提。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技术不断进步,如果馆员不能在自身专业领域保证较高的专业素养与水平,则会缺乏对海量信息分析整理的能力,这就容易被智能化电子设备所取代,严重影响其职业发展及生存。

5 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5.1 加强基础建设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智能硬件设备的支撑,只有加强智能硬件设备的基础建设才能满足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需求。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RFID 技术在公共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RFID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图书馆智能化水平和智慧服务能力。在以RFID为依托的图书定位系统中,利用检索系统查找图书,系统可以将图书的准确位置推送给读者;在图书盘点工作中,馆员可以通过智能书车快速采集每一本书籍的详细数据,减少书籍的错架率,实时反馈书籍的遗失情况及损坏情况,并将该数据与图书馆的原始账单记录进行对比,提高了盘点的效率和准确率;在馆藏书籍整理工作中,RFID技术可以精确定位图书的书架位置,极大提高了书籍整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因此,智能硬件基础设备的配备尤为重要。

5.2 创新服务手段

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打破了媒介之间的壁垒。在传统公共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利用新媒体创新服务手段、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是智慧图书馆必须考虑的问题。新媒体具有低成本的特点,在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实时更新推广活动,读者可以便捷地获取图书馆的活动信息,相较于传统公共图书馆的纸质推广模式,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也降低了纸质印刷、投递等环节的成本,避免资源浪费。新媒体还具有高实效性的特点,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偏好在移动终端上订阅相关推送信息,且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图书馆还可以推送个性化内容,扩宽读者的信息源。

5.3 优化重视馆员培训

在传统公共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的时期,馆员的作用尤为重要,其工作重心已经从被动的资源管理向积极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创新转型。图书馆的改革发展离不开馆员素质的提升,图书馆应重视馆员的培训与发展,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为馆员提供多方面多角度的职业成长平台,进而更好地完成向智慧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图书馆可以参考国内外培训经验,基于馆内实际,定制出具有本馆特色的馆员培训系统。图书馆的馆员培训应以丰富的培训内容、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为基础,优化馆员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技能,帮助馆员了解图书馆文化,增加其职业认同感及归属感,最终将培训的成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猜你喜欢

馆内馆员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岳阳楼记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寻宝博物馆记
一起跳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逛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