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联合借阅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以鞍山地区联合借阅服务体系建设为例
2021-01-07王丽芹
刘 岩 王丽芹
(鞍山市图书馆,辽宁 鞍山114003)
1 公共图书馆联合借阅服务体系现状
图书馆联盟产生的内因在于资源共享理念,外在动力来源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图书馆联盟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并于上世纪90年代进入发展的高峰期。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联合借阅、图书馆联盟服务起步比较早,并在其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例如美国是最早通过联盟的形式实现各种类型图书馆间资源共享的国家[1]。最初只是单一、松散的合作组织,随着理念与服务的共享、制度管理与技术支撑的不断完善,1997年,美国图书馆联盟已国际化,吸引着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0 多个图书馆,并利用国际图书馆联盟提供的各类服务。
国内图书馆界从上世纪80年代即开始图书馆联合服务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集中于馆际互借、联合编目、联合采购、一卡通服务、图书馆联盟建设等领域[2]。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很多颇具实践价值的典型模式,如“嘉兴模式”,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运行体系,带动乡镇、街道图书馆(室)及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发展;鞍山地区的“一卡通”服务模式,以鞍山市图书馆为龙头,建设地区通借通还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形成了本地区市、区、县、乡、村、街道各个层次的大、中、小型图书馆(室)一体化服务的格局,为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020年5 月,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向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公共图书馆发出“城市阅读一卡通”倡议书,号召各馆通力合作、开放创新,共同实现个性服务通全域,通借通还重实效”[3]。
2 鞍山地区公共图书馆联合借阅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鞍山市从2008年开始致力于地区图书馆群建设,启动了市馆与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工程。在实施总分馆制的基础上,鞍山市率先建设了地区图书馆统一技术平台和总数据库,并于2010年开通了鞍山地区市馆与县(市)区公共图书馆的一卡通业务。注册一卡通的读者,享受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的通借通还大流通服务。这样既方便了读者,又提高了图书利用率。目前,鞍山市一卡通系统内成员馆有鞍山市图书馆、鞍山市少儿图书馆(现已合并于鞍山市图书馆)、7个县(市)区图书馆、8个单位分馆、12个学校分馆、158个社区图书馆、44个农家书屋,联合借阅一卡通注册读者人数已达6 万余人,231 个成员馆实现图书馆借阅服务“通借通还”。从实践来看,鞍山市建立的图书馆一卡通服务体系是东北地区建设最早、系统搭建最完善、运行效果最佳的联合借阅服务系统,覆盖范围从最初的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逐渐深入到政府机关、学校、部队等各个领域。2018年该项目已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全市已形成了以市馆为中心馆、基层分馆为支撑,以行业馆和乡镇、社区馆为辅助的总分馆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3 鞍山地区公共图书馆联合借阅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鞍山市委、市政府为构建均等化图书馆服务体系,狠抓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做到市县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一卡通”通借通还、资源共享,在全省率先实现农家书屋百分之百全覆盖。然而,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服务人员少且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又疏于管理,导致公共图书馆联合借阅服务在运行中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3.1 基层文化服务人员缺失
在督导调研中发现,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大部分由社区工作人员及乡村村民兼职,且服务人员偶有调动情况,未经岗前培训,缺乏相应的图书专业管理知识,难免在日常开放与管理中遇到图书分类、馆藏文献检索等难题,以致于无法有效地为读者及社区居民提供咨询及借阅服务。加之购买社会服务资金短缺、志愿者招募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因素,导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专业人才日渐匮乏,影响了联合借阅服务体系的持续发展与效能发挥。
3.2 区域间图书馆发展不均衡
市级图书馆建筑规模宏大、服务功能全面且现代化水平较高,而各县区图书馆却普遍存在地理位置偏、馆舍老旧、年久失修、服务功能单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效能低下等问题。深入社区书屋调研中发现,部分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没有提供网络服务、电子借阅设备配置老化、借阅环境差、书刊更新慢、图书借阅率低,书屋建设流于形式,形同虚设,“空壳”化现象普遍存在。
3.3 后续发展资金短缺
公共文化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是百年大计,单方面靠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以维系其可持续发展,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鼎力支持。以“鞍山地区公共图书馆联合借阅”示范项目为例,到2019年8月31日鞍山市政府投入资金100万元,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嘉兴模式相比,其投入简直是“微不足道”,主要是因为鞍山地区的经济状况使然,其次是社会力量参与不够。
4 公共图书馆联合借阅服务体系发展策略
通过鞍山地区公共图书馆联合借阅服务体系建设实践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鞍山地区图书馆“一卡通”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可为我国公共图书馆联合借阅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4.1 实现馆藏资源及服务全域共享
首先实现馆藏文献资源共享。新时代的用户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类型完整、来源广泛的信息内容才是他们需要的,这种多样性、综合化的信息需求只有多个图书馆走资源共建、服务共享之路才能满足。2019 年,鞍山市联合借阅一卡通的注册读者人数已达6 万余人,实现了231 个图书成员馆的“通借通还”。一卡在手即可多馆借还书籍;注册读者还可以到鞍山市图书馆网站统一检索平台通过馆内外端口进行电子文献查阅。之前,鞍山地区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由于借阅系统使用上的差异,还没有形成通借通还,只是与辽宁科技大学之间实现了部分电子文献资源的共享。2019 年以来,在鞍山地区公共图书馆联合借阅示范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大力支持下,全力推进职教城并网工作,经各方努力,于2020年4月实现并网服务。未来将拓展与辽宁科技大学的并网服务,完全实现鞍山地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提高图书馆群体服务的效能和覆盖面,方便市民就近阅读。
其次,实现服务活动共享。高校图书馆各院系及社团开展的普法教育、国语教育、英语教育等均可走进集群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国学讲座亦可走进中小学及幼儿园的课堂,并大力推广校园阅读,在中小学图书室设立青少年阅读书目专架,为学校提供教师推荐青少年必读书目,实现图书馆与校园联合借阅的有效对接,建立起多元化、全方位的区域图书馆共享服务机制。
4.2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我国现有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本社区、本村镇的兼职人员,既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也没有相应的职业名分和待遇,严重影响着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目前鞍山市图书馆已对各县市区“一卡通”成员馆就图书分类、编目及流通管理等工作逐级开展了专题培训。实践证明,采取招募志愿者的方式加强对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的管理是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为切实加强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的长效管理和利用,宜采取配置专、兼职人员统一培训上岗的方式,解决基层文化服务人员缺失问题,真正实现阵地有人管、队伍有人建、活动有人搞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4.3 提供图书馆全天候服务的载体
为了更便捷地服务于广大读者,鞍山市图书馆在人工借阅服务的基础上,增添了自助服务。于2011 年在外借部建成自助借还服务系统,读者独立完成借还图书流程;2016年成立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面积100余平米,配置各类图书1万余册,全部自动化的借还模式,不受开馆时间限制,借还自由;2017年,又成立了“24小时报刊阅览自修室”,室内面积200 余平方米,共有104 个座位,宽敞明亮,提供全国各种类型的报刊200余种,成为茶余饭后市民休闲阅读的好去处,24 小时自修室的设立为广大中小学生,以及考研、考证群体提供了课后、班下的学习场所,弥补了公共图书馆开馆迟、闭馆早、借阅不便的短板。区域图书馆联合服务平台将成为图书馆流动服务的重要载体。鞍山市图书馆正规化在联合体内实施流动图书馆服务,在市主要政府机关和人流密集场所投放电子图书借阅设备,开展流动电子图书借阅服务,将公共图书馆联合借阅服务体系纳入到“爱鞍山8890民生服务平台”的一站式管理,实现微信远程办证,把最便捷最高效的文化惠民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4.4 善用媒体营销宣传图书馆服务
新时期,图书馆已经逐渐意识到媒体宣传的重要性。图书馆应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加大图书馆服务营销推广的力度。例如:鞍山市文旅中心、图书馆及相关单位举办的第三十二届“营口银行马良杯”少儿书画大赛,在筹备之初就做足了宣传工作,除了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广而告之外,特邀请鞍山日报社、鞍山广播电视台通过新媒体在线直播,参与者通过大屏幕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小朋友们挥毫泼墨的实时画面。图书馆要善于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体,因其具有覆盖广泛、传播速度快、利用便捷等特点,成为图书馆服务宣传的重要选择。鞍山市图书馆开办的“童声学堂”、妙趣手工坊课程,都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推广,每次消息一经发布,报名人数即满,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4.5 成为图书馆联系社区的纽带
现如今,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角色已开始发生变化,社区服务作为图书馆服务范围与内容的延伸,不单只提供传统的信息资源服务,还要深入社区居民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与服务[4]。公共图书馆应以联合服务平台为纽带,积极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举办多种形式的读者活动。如利用寒暑假期采取招募志愿者的方式,深入社区开展针对青少年的演讲、书画比赛、课后辅导等;邀请一些公益组织和机构针对老年人开展居家老人自护教育、预防电信诈骗、健康知识讲座等,以此来繁荣社区文化,丰富社区居民精神生活。城区协助、城乡联动可有效解决基层文化设施利用率低、群众参与度和满意率不高等问题。
4.6 北大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伍
图书馆工作者为最大限度满足读者意愿不断增加服务项目,延长工作时间,这势必导致工作量的增加,服务力量的匮乏,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科学合理地缓释这一压力[5],公共图书馆应建立有效的志愿者招募机制,助推事业可持续发展。为加强鞍山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持续引导和鼓励鞍山地区广大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参与基层文化建设,鞍山图书馆建立了完善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了事业发展。
4.7 吸纳社会力量助推文化事业发展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经费主要来自地方政府拨款。鞍山市虽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但由于政府重视,于2018 年投资千万元用于市图书馆的装修改造工程,然而,后续发展却缺乏资金支持,以致于在推进国家级“鞍山地区公共图书馆联合借阅”示范项目过程中举步维艰。基于此,鞍山市图书馆不断创新理念,吸引社会资金,发动社会力量,于2019年先后与铁东区富力地产商联手建设城市书房,与铁西区佳兆业商场联建共享书屋,由商家负责书屋的整体设计与装饰、设备配置、服务管理,图书馆负责书屋的技术支持、业务辅导以及书刊防盗设备的配送等,从而有效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发展。
5 结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以网络为依托,构建以总分馆制为主要模式的区域图书馆联合借阅服务体系将成为大势所趋。鞍山地区图书馆联合借阅服务体系作为国家示范项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复制性。在大力倡导城乡图书馆一体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鞍山模式”可为我国区域图书馆联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