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阅读推广特色实践考察与角色拓展研究
2021-01-07刘海鹏西南大学图书馆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刘海鹏,李 健(西南大学.图书馆,.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近年来,我国在持续倡导并推出相关政策或规划推动全民阅读,国民阅读率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1],表明阅读推广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是促进全民阅读的可行方略。图书馆作为信息公平保障制度的重要一环,立足岗位积极有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实践。本研究拟对具有图书馆行业特色的相关实践进行总结梳理,分析图书馆在社会阅读推广中的角色优势与拓展路径,以期促进图书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增强阅读推广服务能力,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1 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考察
1.1 公共图书馆主导的阅读推广实践特色
1.1.1 将阅读推广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和时代变迁中,人文历史、自然地理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不同地理区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同时地方特色文化又反作用于实践主体,深度影响着当地群众的思维模式和风俗习惯。具体到阅读推广活动,将阅读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以营造读者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有助于被推广群体更容易、更有效地接受和理解,在推动大众阅读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播。2018 年,上海图书馆围绕海派文化策划了“海尚悦读,寻梦上海——海派文化阅读推广”主题活动,其中包括海派朗读大赛、微展览、悦读马拉松、文化阅读会等多种形式的细分活动,取得了良好的阅读推广效果和海派文化传播效益[2]。浙江省永康市图书馆从提高读者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的角度出发,收集整理了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增设地方文化图书专柜并向当地未成年人推荐,催生了未成年人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实现了文化和经济的良性互动[3]。
1.1.2 围绕弱势群体读者开展特殊服务
残障人士、留守妇女儿童、农民工等是社会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而通过有限的媒介活动获取信息知识对上述读者群体有着超乎寻常的意义,如心理阅读治疗、谋生技能信息获取等。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公平制度设计,为弱势群体读者提供阅读服务既是职责所在也其是开展阅读推广的优势和特点。浙江省龙泉市图书馆联合当地新华书店为自闭症儿童举办绘本阅读、拼图游戏、经典阅读讲座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为特殊儿童送上温暖[4]。河南省林州市图书馆针对当地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启动“春苗书屋”工程,建立爱心书屋、乡村图书室、流动图书站,引导乡村儿童进行阅读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有效缓解了相关儿童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5]。此外,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拓展图书馆面向弱势群体的阅读推广服务的外延。2016 年,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湖北省广播电视台资讯广播联手创建“光明直播室”,将专业图书馆和电台直播间功能合二为一,为视障人士阅览盲文、聆听有声读物创造条件,直播室不仅提供文化产品与活动,还进一步延伸服务,通过节目活动发掘残疾人文化人才,帮扶其利用直播室资源就业创业[6]。
1.1.3 深入基层开展社区和家庭阅读推广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是城镇家庭聚集地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做好社区文化建设关系到社区群众的切身生活,也关系到社会综合治理大局。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不断创新读者服务的方式和手段,将阅读活动延伸到基层社区和家庭。2019 年,重庆市渝北区图书馆在同盛路社区开设自助图书馆方便居民借还图书,并不定期举办阅读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7]。
此外,针对家庭推出阅读书目也是图书馆开展基层阅读推广的有益实践。如《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推荐评选活动是深圳图书馆2014 年发起并持续开展的品牌项目,该书目已连续发布7 期,共推荐210 种古今中外经典图书,在引领深圳乃至全国基层家庭阅读方面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引领效果。据统计,被推荐过的图书总借阅量持续上升,累计总外借量达70.2 万册次[8]。
1.2 高校图书馆主导的阅读推广实践特色
与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有所区别,高校图书馆以本校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阅读推广的对象范围具有相对的确定性,有关活动的设计策划与实施因此也应结合师生学科教育教学实际,重视专业学习的需求。
1.2.1 分层次嵌入通识型课程与专业型培养计划
课程讲授与学习是高校师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活动,是区别于社会读者的最大特点。特别是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理念模式在国内推广后,除文学类学生专业课外,诸多高校面向全校开设了通识性人文阅读课程,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较早进行了探索。2009 年,中山大学开始推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方案,中山大学图书馆积极推动将经典阅读嵌入课程与培养计划,如基于授课计划和进度整理相关经典书目进行推广,并向读者征集原创读后感作品[9]。以通识教育为契机推进读者参与资源采购也有助于阅读推广。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业务负责人参与学校通识教育委员会工作并承担部分通识教育课程,图书馆则在馆藏建设中依据师生需求设立通识教育特藏,丰富历史、社科、语言文学专业纸电藏书建设,在推动通识教育和阅读推广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10]。
通识课程主要针对理工类学生,人文类学科学生则更需要深层次、专业性的阅读推广。山东大学图书馆在推动深层次阅读活动中,为人文专业类硕士读者量身定制书单,依据教学计划、馆藏情况和读者借阅记录建立推荐图书数据库和特色书评体系,主动向文史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推荐图书,同时注重培养其阅读能力,使之掌握速读、略读、精读、研读等不同层次的阅读技能[11]。
1.2.2 深度发掘读者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创造性
高校读者在文化素养方面一般具有较高的水准,富有创新精神,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活动时除推广普及性阅读外,还可以积极发掘读者群体创造性,开展系统化深阅读、自主讲座、书评创作、阅读理论研究等活动,使读者群体既是阅读推广的接受者,也是阅读推广成果的创造者。北京大学图书馆将“北大读书讲座”定位为面向大学生的深阅读推广服务,从“读书”的核心出发,将讲座活动设计为解读经典、分享阅读、畅谈创作三大系列,在此基础上阐发深刻而有趣的主题,培养大学生“深阅读”的饥饿感,使其获得优质的阅读体验[12]。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FULink)、福州大学图书馆等机构已联合举办了多届书评大赛,推动高校大学生参与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深思考,挖掘读者创造性,同时给予优秀作品奖金奖品并集结出版,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读书热情[13]。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以官方微信号为载体,推出原创荐书专栏“读书天”(READay),武汉大学图书馆与学生社团“阅微书社”合作,通过采访、分类、制作海报等方式共同打造真人图书馆项目,上述两则合作案例分获2017 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国际营销大奖第一、第三名,既丰富了阅读活动推广内涵,也吸引了更多师生读者走进阅读[14]。
2 阅读推广主体研究概述
在国家积极推动全民阅读的宏观背景下,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图书馆、出版社、新闻传媒、读书协会等相关团体组织及个人积极参与阅读推广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实践,对推动全民阅读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阅读推广主体,黄冬霞等认为,现阶段阅读推广活动主体包括政府、图书馆、社会组织和读者,各主体实力不同,为持久长效推进阅读推广,政府和图书馆尤其需要发挥优势并扶持发展其他阅读推广主体的力量[15]。王翠萍等认为,政府、学会、媒体等多种力量共同推动着阅读活动,其中政府是主导力量,学术团体、教育机构、文化机构、家庭等是重要力量,应根据各自功能在推广活动中各司其职[16]。胡静月统计了银川市2013-2018年举办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发现政府部门主办的活动数量约占活动总数64.5%,其次是各类图书馆主办的阅读推广活动(占12.8%),再次是企业民间组织、新闻界、教育界[17]。
可见,在阅读推广活动中政府、图书馆、出版发行、新闻传媒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主要推广力量,开展阅读推广的重要性以及将阅读推广作为图书馆一项核心业务已成为业界的基本共识[18]。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主体群中被部分学者称为主力军、中锋或枢纽类的显要角色,但实践中由于一些社会组织具有较强的营销运作能力等现实因素,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被视为“幕后英雄”、图书馆员难以获得阅读推广人资格的现象并不鲜见[19],说明图书馆行业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实现和认可。基于此,本研究拟对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优势及角色拓展路径进行分析探讨。
3 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优势
3.1 网点分布广泛、体系成熟
阅读推广是一项涉及面十分广泛的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客观上需要以一个网点分布广泛的组织服务体系为载体,从而进一步保障活动效果。公共图书馆是国家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网点分布广泛、行业体系比较成熟,涵盖全国各省的县级公共图书馆体系已经建成。除高校及专业图书馆外,2019 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96个[20],与实体配套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虚拟网络也已覆盖全国并实现全面互联互通,以国家图书馆为核心、省级数字图书馆为主节点,覆盖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已基本建成。《“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图书馆发展规划》)明确提出,2020 年底将基本建立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的总分馆制,届时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辐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随着乡镇(街道)、村(社区)图书室、流动服务点等公共图书馆设施服务网络的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触角可以深入到城区中心以外更多的区域[21]。各级公共图书馆根据职责制定阅读推广计划,围绕世界读书日、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以及中华传统节假日、重大节庆活动深入开展系列阅读推广活动[21]。阅读推广在图书馆界已经成为一种制度要求,图书馆常态化从事阅读推广不仅是业界共识,其实施的稳定性更具有行业的政策性保障。综上,从行业发展情况看,一个层次分明、运行有序、网点广泛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已经日臻成熟,在承接全民性阅读活动方面具有显著的宏观体系支撑优势,能够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2 读者服务传统
全民阅读意味着需要吸纳社会各个阶层读者群,已有的阅读推广活动虽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但相关活动特别是线下阅读推广活动过于集中在世界读书日、孔子诞辰日等个别时间点。而网络化阅读推广活动尽管克服了时空条件等局限,在面向成年人的阅读推广方面取得了成效,但老年、儿童等特殊群体对于以纸质阅读资源、空间资源为主要载体的传统阅读方式仍然有较高的依赖。公共图书馆特定的开放性文化服务机构属性决定了其理应以传播阅读文化为职责使命,在读者服务方面积极革新,如阅览室由封闭到开放、服务时间延长、借阅数量上限调高甚至取消等。早在2005 年,为进一步推动读者阅读服务工作,中国图书馆学会筹建了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即阅读推广委员会的前身,目前该委员会下设阅读文化研究委员会、推荐书目委员会等15 个专业委员会,已经成为了全民阅读和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生力军[22],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行业阅读推广活动的专业化,进一步彰显了图书馆常态化服务读者的职业优势。
3.3 文献资源馆藏内容丰富
从形式上,阅读推广活动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①资源推荐类,如经典文学书目推荐、图书荐购;②解析讲座类,如阅读技巧、作品赏析;③分享展示类,如诵读共读;④创造比赛类,如书评大赛。各类活动设计虽各有侧重,但最终都需要读者回归文献进行阅读实践以更好地保障推广效果。可见,内容资源是阅读推广的基础性要素,因此从资源可获取角度看,作为文献资源集散地的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具有突出的内容资源馆藏优势。截至2019 年末,我国公共图书馆系统总藏书量纸质部分已经达到111,781 万册,电子图书86,557 万册[20]。此外,读者荐购图书已成为图书馆重要的文献资源采购方式之一。2015 年,浙江省绍兴市图书馆在新华书店设立分馆,借助改革文献资源采访机制推进阅读推广,读者可以在书店选择图书由绍兴图书馆买单并在书店现场完成借阅,打造了集阅览、采访、借还于一体的阅读模式[23],拉近了阅读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取得了积极的社会阅读推广效果。
4 角色拓展探讨
4.1 加强营销推广,注重活动品牌打造
组织的社会形象是其在公众心目中相对稳定的印象和地位,表现为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评价,反映出该组织机构为社会接受所拥护的程度,影响着公众舆论及发展环境。张蔚林等以《人民日报》中有关图书馆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提出当代图书馆具有心灵避风港和知识天堂、边缘化的阅读场所等六种多元形象,并指出图书馆虽处于媒体关注之中但未受到足够重视[24]。
图书馆要在读者、媒体等公众心目中建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既要通过优质资源和服务吸引读者,也要通过树立品牌形象进行推广宣传,成功的宣传有助于提升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以及东莞图书馆读者留言在上述两方面作出了很好的示范。文津图书奖是2004年在国家图书馆倡导下,由国家图书馆、读者、专家、媒体共同参与评选的公益性优秀图书奖项,每年举办一次,经过十余年积累,文津图书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作家、出版社等都视该奖项为重要荣誉,不仅在业内拓展了图书馆服务范畴,更有力地推动了全民阅读热潮[25]。2020 年,湖北籍失业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留言表达对图书馆及阅读的真诚不舍,经馆方微博发出并几经转发后引发舆论关注,吴桂春得以重新就业并被聘为“东莞职工书屋公益代言人”,成为全民阅读和书香城市建设的一名受益者[26]。东莞图书馆也得到巨大赞誉和海量关注互动,社会知名度得到极大提高并吸引了更多民众到馆参与阅读,取得了良好的阅读推广效果。类似的还有杭州图书馆拾荒老人、“YUE 杭图”品牌建设、同济大学图书馆“闻学堂”立体阅读等一系列成功案例。可见,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要注重对活动品牌的持续性打造和营销推广,促进图书馆形象立体化传播,推动图书馆进入更多民众的视野,从而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效果。
4.2 积极探索,开展精准化阅读推广
全民阅读已成为国家层面的一项长期工程,阅读推广工作在各地多主体力量的参与下得以快速发展。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当下的阅读推广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城乡分配不均衡、对象同质化、活动泛形式化的倾向,推广活动管理比较粗放。①过多聚集在城市中心区域,边缘社区、贫困农村等地区文化服务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存在“多者更多,少者更少”的马太效应;②缺少对推广对象的精细化识别,未能深入对接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或兴趣点,供给与需求存在一定的错位。
精准识别并确定推广对象是保障阅读推广取得成效的关键。基于此,为进一步拓展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主阵地角色,本研究认为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应当立足网点分布广泛、文献资源门类较为齐全等优势,面向阅读需求强烈的短板性群体和区域开展精准推广。
(1)面向边缘地区拓展阅读推广范围。当前国家正在着力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县级图书馆总馆应抓住契机,积极联合各方力量,加强加大对辖下基层乡镇社区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推动县级总分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着重打破基层网点孤岛效应,推动流动服务车、村(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等相关设施的建设与文献资源的互联互通,串点成面,构造基层服务网络开展阅读推广。
(2)面向老少残农等弱势群体开展重点阅读推广。老人、儿童、残疾人、农民工等信息弱势群体的阅读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并对常规信息资源有较高的依赖,为进一步提高阅读推广整体效益,图书馆推广主体应细化推广方式方法,优化图书供给模式,推进读者荐购选书,精准对接阅读需求。同时,根据推广对象的阅读意愿、阅读能力划分不同群体,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有区别地开展宣传帮扶。
(3)基于国家社会形势需求自觉开展阅读推广。为推动阅读推广常态化、提高阅读推广时效性,图书馆应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日常阅读推广工作的主线,紧紧围绕国家大局形势找思路、找切入点和结合点,促进常规性承办阅读推广向自发自觉性阅读推广转变,在诸如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社会议题进程中充分发挥、展现阅读活动科普、扶智、扶贫的“软”实力,保持图书馆对阅读推广的主导地位。
图书馆是文献资源的集散地,是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和公众阅读需求的特定组织机构,面向读者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既是图书馆的职责使命,也是其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谋取生存和发展价值的重要途径。图书馆从业者应当主动思考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阅读推广工作的规律,并做出相应调整,积极参与书香社会建设,助推图书馆角色的拓展与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