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经济”理念根源追溯
2021-01-07张屹
张屹
“双循环经济”理念根源追溯
张屹
(青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上深刻分析国内国际形势后,提出了“双循环经济”理念,即未来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将“双循环经济”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该理念不仅是国际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合理成分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经验的总结与提炼。
双循环经济;中国传统经济模式;中等收入陷阱
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世界经济便危机不断,逐渐出现疲软迹象。随后美国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先后爆发,全球多数发达经济体发展形势严峻,国际经济遭受重大打击。美国自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不断挑起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经济争端,并退出多个重要国际组织,严重威胁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2019年年底以来,全球突然爆发新冠肺炎疫情,许多国家被迫停止大部分经济活动以控制疫情扩散,全球经济再遭重创,国际资源可利用程度下降。面对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深刻分析国内国际形势,指出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将“双循环经济”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提出来,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经济”的提出为中国经济指明了下一步发展的方向。本文试图追溯“双循环经济”理念的根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现实合理性及对中国经济的适应性,为其得到深度贯彻做些理论探讨。
一、“双循环经济”理念是对中国传统经济模式合理成分的有效继承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模式通常被称为“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与欧美国家的“市场经济”或“商品经济”相对立,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强调“自给自足”,不仅各种生产资料大部分依靠自主积累,相应的生产技术也主要靠自主探索或经验积累。多年来,很多研究人员依据马克思高利贷和税收制度必然会促使这种所有制(小农经济)走向没落的论断认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是中国近代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有学者甚至指责中国古代“闭关自守,固无国际贸易之可言”[1]。这类观点的确能部分解释中国近代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但完全将问题归咎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模式显然过于绝对,因为它忽视了中国传统经济模式与欧美历史上“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之间的区别。著名思想家荀子就强调“王者之法,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荀子·王制》)。《管子》也有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及“府不积货,藏于民也”。其中朴素的“藏富于民”及经济调控思想与欧美经济学语境下的“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有根本区别,很多合理成分也适用于当今社会。
实际上,外界对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绝对批判更多是站在欧美经济学的角度,认为中国传统经济模式不仅缺乏对外交流和创新精神,而且遏制社会进步与生产力发展。形成这种结论的主要原因是欧美经济学的初始研究对象是以欧洲为核心的区域国家,与中国不仅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及历史发展过程,其传统政治制度也非常不同于中国。
(一)“双循环经济”理念创新性继承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朴素产业思想
与欧美国家地方势力强大的政治传统相异,中国古代有着很长的“大一统”时期,导致经济思想中“为国家的整体经济管理提供方案的烙印”[2]非常鲜明。除个别分裂时期,中国历史上各统一王朝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一套高效的行政体系,都尽最大可能地避免出现地方势力过大导致国家分裂的局面。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经济模式固然包含大部分“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特征,但和欧美经济学语境下的“自然经济”概念有很大差别。
中国传统经济模式并非刻板的“重农抑商”。实际上,中国历史上各统一王朝都注重通过强大的中央政府建立一整套国内经济体系,并在国力强盛时逐渐向外拓展,利用朝贡或遣使等方式建立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经济体系。为调节全国经济,中央政府经常控制一种或几种重要生活用品的生产与销售,如著名的西汉盐铁官营,既能为中央政府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也能借此稳定全国市场,遏制分裂势力[3],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社会生活成本不会过高;同时,利用税收及法律手段规范商业活动,遏制投机。当水旱灾害频繁、部分地区生活物资供应不足时,中央政府又借助高效行政体系进行全国物资调配,发挥救治自然灾害、保证人民群众生活的作用[2],将主要生活用品物价维持在相对合理水平。
对于中国这种国土广大的国家,单靠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保障重要生活用品供应与价格,其难度是非常大的。此时,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国特色的“小农经济”就凸显出特殊价值。中国农户大都拥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可自行种植多种农作物,培育种子,织布,蓄养家禽,甚至榨油,小范围实现自给或半自给,在极大降低自身生活成本的同时,也减轻了中央政府调解全国经济的压力,使全国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经济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多数重要工农业产品都在国内形成完整生产、加工及销售链条,为手工业快速发展及商业繁荣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当代社会,完全照搬中国传统经济模式显然不合时宜。当代社会,分工已经极度细化,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生活需求大幅增加,完全依靠家庭单位自行生产所有生活必需品不仅效率低下也不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经济模式中的朴素产业链与产业结构思想要被完全淘汰,实际上它仍有其合理成分。
与中国传统经济模式通过控制类似盐和铁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保障国家经济稳定的方式相比较,“双循环经济”理念尽管产生的时代及面临的环境与中国传统经济模式不同,但它在保障关键经济领域安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与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目标是一致的,是对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创新性继承。
(二)“双循环经济”理念可进一步提升国内统一市场水平
在“双循环经济”理念中,扩大内需,发挥国内大市场优势是其重要战略基点[5]。而中国传统经济模式中,国内商路的开拓是很多商帮兴起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许多小商贩逐渐进行职业转变[6],久而久之便形成固定商路。但这离不开中国古代社会大一统时期中央政府利用行政系统构建的全国经济体系。在古代中国,统一市场为商业活动创造了便利。依据地区不同,国内逐渐形成著名的“四大商帮”,即徽商、晋商、浙商(含湖州商帮与宁波商帮)、粤商(含广州商帮、潮州商帮及客家商帮),国外则形成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从商帮、商路的形成及其长期存在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经济模式对商业活动有促进作用。各大商帮借助中国传统经济体系进行商业活动,虽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盈利,但其所进行的商业活动客观上也保障了城市与乡村的生活需求,且成为中央政府对全国物资进行调配的重要补充,是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明代江西地区粮食产量丰富,经常向江南各地输出商品粮,徽州一带粮食便“大半取给于江西、湖广之稻,以足食者也,商贾从数千里转输”[7]。“双循环经济”理念继承了中国古代经济模式中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传统,同时进一步要求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扩大内需、满足国内需求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建立国内高标准市场,从而更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要求。
(三)“双循环经济”理念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发扬传统经济模式的韧性
“双循环经济”理念强调以国内为基础,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保持经济韧性。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并不意味着关门封闭,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促进[8],这与传统经济模式有很多共通之处。中国传统经济模式并不是一个封闭体系,无论是以民间商业力量为主的“丝绸之路”,还是政府主导的朝贡体系,都借助不同方式利用国际资源。传统模式虽然常被诟病效率低下,但我们不能否认其强大的经济韧性。“双循环经济”理念继承了中国传统经济模式中的经济韧性,使之更适合当代经济发展要求。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由于大部分消费品都能通过家庭手工业自行生产或在国内寻找到相应替代品,所以经济上即便出现对外交流不畅,国内主要消费品供应仍不会受到影响。而今中美经济摩擦不断,部分高技术消费品供应面临一些困难,在美国鼓噪下,国际上也出现了质疑中国经济的声音,尤其疫情之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将更趋于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秉持“双循环经济”理念,在搞好国内经济循环的同时,促进国内国际市场的联通,才能让经济更富韧性,才有能力抵御各类风险的冲击。
二、“双循环经济”理念是对新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经验的深度提炼
新中国自建立伊始就面临非常严峻的外部形势,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大都采取敌视和封锁中国的政策。虽然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一度给予中国很多支持,但并不能完全弥补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综合技术差距。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毛泽东提出把我们的方针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经过不懈努力,中国在很多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不仅使综合国力增强,还为日后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对维护中国政治、经济与军事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交流规模扩大,可利用国际资源也迅速增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也依旧对中国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坚持掌握关键技术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是闭关锁国,而是要将关键技术掌握在本国手中,避免受制于人。正是在此方针指导下,中国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中于“一五计划”期间“依旧有能力让许多工业品出口并令大批生产经营和经济管理人才成长起来”[9]。
新中国建立后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一直在显示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如果不能掌握关键技术,国家正常经济建设会面临很多障碍,尊严也可能被践踏。在这方面,全球导航系统的案例就很能说明问题。“北斗”系统研发前,美国GPS在中国市场上占据垄断性地位。这对中国国家安全非常不利,曾有海外媒体报道,中国电信CDMA网络因为过度依赖GPS授时服务而在GPS系统升级时出现每12分钟就有1秒钟丢星现象[10]。为尽快弥补技术差距,中国尝试与欧洲合作,于2003年以巨额投资承诺加入欧洲“伽利略”计划[11]。可2007年,欧洲方面以多种理由将中国排除于所有重大决策之外并阻止中国接触核心技术,迫使中方最终从该项目退出。当中国“北斗”系统蓬勃发展时,“伽利略”项目已全面落后。欧盟委员会空间处负责人哈特威哥·比斯切夫坦承,欧中经过那段不太成功的合作后,双方关系全面下滑且封锁信息或拒绝合作也没令中国屈服[12]。全球导航系统案例表明,无论怎样的时代,无论是高精尖领域还是农业生产,如果不能自力更生,我们在国际经济活动中都将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虽然在经济全球化空前发展的今天,要做到将所有产品完全国产化,既缺乏经济效率,也很难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掌握关键技术。事实上,不管在任何时候,掌握关键技术都是不可或缺的,保持相关领域一定替代能力固然可能消耗部分经济资源,甚至降低经济效率,却是对国家经济安全的有力保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国家与国家之间联系也日益紧密,即使如此,自力更生依旧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美国自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一直刻意制造中美经济摩擦,频繁针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实施打压。2019年5月,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华为公司列入所谓“经济黑名单”,对华为的芯片供应进行限制。此后,美国政府陆续将华为在21个国家的38家关联企业皆列入名单,全面阻止华为通过第三方获取“利用美国软件或设备制造的芯片”[13]。在特朗普政府压力之下,英特尔、高通、赛灵思、博通等美国芯片厂商已告知员工,接到进一步通知前不会向华为供货。更为严重的是,特朗普政府的禁令也得到欧洲部分芯片生产商的响应。《日经亚洲评论》2020年5月20日曝料称,德国芯片供应商英飞凌已暂停向华为供货。除此之外,特朗普政府还考虑将中国重要芯片企业中芯国际也列入贸易黑名单。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这一载体,将多媒体所具有的文字、音频、图像、视频等功能引入进来,从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非常重大的效用。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设置选择题:下列哪种可以制成食品干燥剂:a生石灰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浓盐酸等,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探讨,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逐渐的养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真正的实现其科学素养的提高。
美国政府的做法固然招致多方批评,但也从反面展示出在重要领域掌握关键技术,建立完整产业链并掌控命脉型产业对中国这种大国的重要性。无论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何种地步,中国都不能放弃自力更生。所以“双循环经济”理念强调,构建经济双循环过程中,“科技内循环”是核心之一,要着眼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减少对海外关键技术的依赖。这样可在重要领域形成链条式发展,以综合优势突破国外技术垄断,于复杂环境中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二)自主培育国内市场,转变经济发展理念
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屡屡逆全球化而动,但经济全球化发展大趋势仍不可阻挡。此时,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仍需要扩大对外开放,充分促进国际合作,提升利用国际资源的能力和效率。这就决定了中国在自力更生过程中必须适应时代,尊重经济规律。
“双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新中国数十年自力更生经验的深度总结,还结合新形势对其进行发展,使之能更好地适应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需求。“双循环经济”理念尤其注意中国内向型经济发展的潜力,要求深度挖掘国内需求,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全球经济疲软背景下,“双循环经济”理念不盲目追求扩大出口,转而规范并培育国内市场,大力提升供给侧效率[5]。这不仅能解决中国经济当下的发展问题,更是一种经济理念的转变。这种转变认识到了国内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及对本国经济的支持作用,注重改变部分领域过度依赖出口的现实,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自力更生。
重视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双循环经济”理念也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辅以国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循环良性发展。中国已经深深嵌入全球经济体系中,有能力利用国际资源充分发展自身,也可以为国际经济复苏贡献巨大力量。当然,中国崇尚开放与合作的现代产业体系也是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14]。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需要克服困难,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让国内国际两大循环形成协同。但同时,我国也要减少对国际贸易的过分依赖,避免市场层面“外重内轻”。
(三)升级第一产业,维护粮食安全
自古以来,农业在中国经济中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历史经验一再证明,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一旦农业发展出现问题,轻则拖累国家经济发展大局,重则引发大规模社会动荡。新中国建立后,农业一直被高度关注,虽然曾经出现过一些波折,但总体上,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粮食产量也大量增加。即使改革开放后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农产品进口国,可并没有放弃增加国内粮食产量,国内小麦、稻米及玉米等主粮都保持90%以上的自给率。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进行,农业风险也开始由传统自然风险向运营风险、金融风险等扩散[15],给中国第一产业发展提出很多新问题。
首先,种子安全形势严峻。由于国人的种子安全意识淡薄,国外经常可以随意偷取和克隆中国很多种子资源,反过来利用专利控制市场并限制中国种业技术发展,我国本土种业遭到很大冲击,研发投入与市场转化都受到限制[16]。更为严峻的是,因为单方面追求产量与国际标准化,很多适应本土环境的传统种子趋于绝迹,十分不利于国家种子安全保护。
其次,家庭畜牧业衰落推高生活成本。新中国成立初期,多数农村家庭都会小规模养殖鸡、鸭或猪等牲畜,既能满足自身食用需要,还能出售一部分,国家只需要满足城市畜牧产品的消费需求即可。但1993年后,生产成本与专业养殖户数量增加[17]使家庭畜牧业呈现衰落趋势。农村家庭自给能力减弱,同时国家也失去相当一部分本土畜牧产品供应,在本土产量增幅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扩大进口就成为补充差额的重要手段,从而间接推高了生活成本。
再次,过度非正常干预农业生产。改革开放后,受国外“高技术,机械化”农业生产思维影响,第一产业大规模引入高新技术与国际农产品标准,但经常忽视本土农民常年积累的生产经验,造成很多适应本土农业的宝贵经验流失,本土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
面对新形势与新问题,“双循环经济”理念在充分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产业自力更生经验的同时,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第二、第三产业的高端化发展于资源分配及市场转化方面对第一产业造成的冲击。所以“双循环经济”理念要求进一步强化第一产业自力更生水平,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及农业科技投入,增加第一产业市场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三、“双循环经济”理念是对“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发展教训的科学总结
虽然强调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但“双循环经济”理念并非只着眼于国内,而是紧跟国际经济发展大势,通过认真研究他国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部分发展中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经济增长后,社会人均收入达到或接近中等发展国家水平,但此时却出现经济发展潜力下降,GDP增长停滞甚至倒退现象,部分专家称之为“中等收入陷阱”。虽然“中等收入”与“陷阱”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发展教训还是值得关注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多方面改革正趋于深化,“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发展教训对中国很有借鉴意义,可以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比对,而“双循环经济”理念正是以独特国际视野对“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发展教训的科学总结。
(一)避免过度依赖国际市场
在全球经济形势疲软大背景下,尽力扩大出口已经成为很多国家摆脱经济困境的重要选择。然而,“双循环经济”理念却强调优先满足国内需求,以此为基础合理开拓国际市场,避免对国际市场过度依赖。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通常非常依赖国际市场资源,不仅本国各类产品需要依靠国际市场,以此保证经济增长,国内扩大生产所需的技术与资金也非常依赖国际市场。
随着国际经济体系日臻完善,国际市场稳定程度也不断提高,而且世界上也不乏依靠大宗初级产品出口获得成功的国家,如沙特、澳大利亚及两伊战争前的伊朗和伊拉克。但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弊端也很大,就是非常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如“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典型巴西就曾经是全球第七大经济体,人均GDP曾一度达到11313美元。然而,巴西政府没有抓住历史机遇,借国际市场稳定和国内资金充裕之机夯实技术、基建及国内市场等重要基础,继续依赖铁矿石和大豆等初级产品出口及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来拉动经济增长[18]。结果自2014年开始,全球大豆和铁矿石价格暴跌,巴西贸易顺差急剧减少。至2017年,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巴西经济年增长率只有1%,人均GDP也降至9895美元。
鉴于“中等收入陷阱”国家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惨痛教训,“双循环经济”理念着重强调立足国内需求、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中国不能放弃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但不能走完全“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路子,完全“出口导向型经济”不适合中国。否则,不仅会使中国经济很容易受制于国际市场,丧失自主性,还可能造成国内市场萎缩或被他国占据。所以,只有平衡发展,才能让国际国内两大经济系统出现良性循环。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经济之所以停滞,除自身经济政策失误、社会不稳定或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外,经济潜力不足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造成这些国家透支经济潜力的原因复杂,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因为国家经济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很多“中等收入陷阱”国家都曾忽视基础设施建设,当经济发展陷入停滞,基础设施落后就成为其经济复苏的重要障碍。比如:1998年,当经济出现严重动荡后,阿根廷政府很快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稳定金融、暂停外债偿还、鼓励出口等,但直到2005年,阿根廷经济才随着全球大形势好转逐渐复苏。尽管克里斯蒂娜上台后做出很多努力也颇见成效,但欧债危机后,阿根廷经济不免受到波及。2018年4月起,阿根廷经济受国内通胀及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冲击,全年萎缩2.5%[19]。2019年,阿根廷经济进一步下挫,负增长2.7%[20]。阿根廷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效果不佳固然有很多原因,但其基础设施落后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以电业为例,2008年,巴西能源部长证实,将向阿根廷输电150万千瓦,帮助后者解决冬季电力不足问题[21]。2019年6月,阿根廷甚至还发生过主电网严重故障,造成全国性大停电。专业分析认为,事故原因是阿根廷电网年久失修。遭到影响的邻国乌拉圭也认为,停电是“阿根廷电网缺陷”。在这种情况下,阿根廷电力设施显然无法为经济发展提供充分保障。鉴于“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发展教训,“双循环经济”理念对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视,目前尤其注重以5G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22]。只有基础设施水平得到充分保障,国家经济潜力才可能充分挖掘,这也是“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经验教训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
(三)规范金融体系
多数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都会面临金融体系管理漏洞多的问题,很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影响。一些国家由于其金融体系的准入门槛不高且监管不力,往往很难控制国际热钱流入,这样,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就会出现大量外资迅速出逃的现象,国内正常金融秩序遭到破坏,许多优质资产遭受重创,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双循环经济”理念并不回避金融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要求在稳步推进金融开放的同时强化制度建设,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支持,并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减少泡沫,规避国际市场动荡风险[23];同时要求,注意风险处置与金融监管,保证全国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双循环经济”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广阔的视野,结合全球形势变化及中国特殊国情,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双循环经济”理念从宏观角度为中国经济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在微观层面给各行各业提供了原则性指导。深入研究“双循环经济”理念形成的根源,有利于更全面理解其深刻内涵,也有助于更好地将其贯彻到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去。
[1] 马寅初.中国经济改造[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39.
[2] 康华.透视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的特质[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04–107.
[3] 晋文.桑弘羊与西汉盐铁官营[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8–42.
[4] 金辉.三方面构建双循环新格局[N].经济参考报,2020-09-15(7).
[5] 韩文龙.练好供给侧改革和扩大内需两大基本功以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N].四川日报,2020-08-26(6).
[6] 张小健.江右商帮兴衰研究(1368―1911)[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35.
[7] 万明.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02.
[8] 如何理解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EB/OL].(2020-08-01)[2020-10-20].http://www.tjjw.gov.cn/html/news/2020/0801/73420.html.
[9] 林柏,苏少之.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创新[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5):50–57.
[10] 和静钧.从“北斗”之路看我国核心技术战略[J].廉政瞭望,2010(2):20–21.
[11] 蒋宜宁.伽利略计划及其对中欧关系的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8.
[12] 美刊:中国“北斗的报复”令欧洲尴尬[EB/OL].(2012-08-03)[2020-10-20].https://www.guancha.cn/HuanQiuShiBao/2012_08_03_145889.shtml.
[13] 路透:特朗普疯狂打压华为再出杀招禁止第三方用美国技术和软件为华为生产芯片[EB/OL].(2020-08-18)[2020-10-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5339281109322133&wfr=spider&for=pc.
[14] 崔卫杰.以更大的改革开放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N].中国经济时报,2020-08-13(4).
[15] 陈争涛.立足农业内外双循环打造省级农业投资平台[N].企业家日报,2020-08-20(3).
[16] 杨静.转基因种子对中国粮食安全影响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21.
[17] 王谊娟.中国肉类产业发展及其市场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21.
[18] 孙兴杰,王玉辉.从首富陨落看巴西经济困境[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3(22):30–31.
[19] 财经观察:衰退中的阿根廷经济处于“十字路口”[EB/OL].(2019-10-22)[2020-08-16].http://world.xinhua08.com/a/20191022/1894254.shtml?f=topnav.
[20] 经合组织:2020年阿根廷经济会持续衰退,GDP预计下降2%[EB/OL].(2020-03-04)[2020-10-20].https://www.argchina.com.
[21] 巴西向阿根廷输电弥补冬季电力不足[EB/OL].(2008-05-12)[2020-08-20].https://news.bjx.com.cn/html/20080512/122992.shtml.
[22] 看习近平这几次重要讲话,弄懂“大循环”“双循环”[EB/OL].(2020-09-05)[2020-09-15].http://www.xinhuanet.com.
[23] 双循环格局下中国金融系统能做什么?[EB/OL].(2020-09-12)[2020-10-15].http://www.chinanews.com.
The Tracing of the “Dual Circulation Economy” Concept
ZHANG Yi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nalyzed deeply o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n the increasingly complicate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Dual Circulation Economy” in the 3rdeconomic session the 13th CPPCC to show a clear direction for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takes domestic demand as the starting and ending points and gradually forms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utual promotion. This concept was regarded as the main principl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5thsession of the 19thCPC. The concept is not only a scientific summary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experience, but also a summary and refinement of the reasonable elemen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and the experience of “independence and self-reliance”.
dual circulation economy; Chinese traditional economy norm; Middle Income Trap
D601
A
1006–5261(2021)03–0054–08
2020-11-1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BGJ057)
张屹(1986― ),男,山东青岛人,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 叶厚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