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P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21-01-07王倩
王 倩
食管癌在我国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居全球恶性肿瘤第八位,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数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为局部晚期,Ⅱ~Ⅲ期的食管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5 a生存率仅为20.6%~34.0%[1]。如何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并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以术前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愈加受到重视[2-4]。本研究旨在探讨TFP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癌中是否可早期杀灭微不可见的转移灶[5],从而达到缩小瘤体,提高手术切除率,并且观察TFP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5年11月至2019年7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的62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其中食管腺癌2例,食管鳞癌60例,年龄49~75岁,中位年龄63岁,男53例,女9例,分期为T3~4N0~2M0期,Ⅱ~Ⅲ期患者。
1.2 入选标准①胃镜病理已明确为食管癌,胸腹部CT等检查已排除肿瘤远处转移,无严重心、肝、肾基础疾病,可耐受化疗和手术者;②初次化疗;③Karuafsky(KPS)评分标准≥70分;④年龄18~75岁;⑤临床分期为Ⅱ~Ⅲ期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⑥患者知情同意。
1.3 方法采用TFP化疗方案:Paclitaxel 135~175 mg·m-2或Docetaxel 75 mg·m-2,第一日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第一至第三日静脉滴注,或洛铂50 mg·m-2,第一日静脉滴注,替吉奥(体表面积<1.25 m2,40 mg,每日2次;≥1.25 m2但<1.5 m2,50 mg,每日2次;≥1.5 m2,60 mg,每日2次),第一至第十四日口服,21 d为1疗程,共2~4个疗程,每2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2~4个周期后行手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行根治性放疗。
1.4 疗效评判标准依据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6]:以最大病灶垂直径乘积的变化将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所有肿瘤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面积缩小≥50%)、疾病稳定(SD:肿瘤病灶变化介于PR和PD之间)和疾病进展(PD:肿瘤面积增加>25%或出现新肿瘤病灶),客观缓解率ORR=(CR+PR)例数/总患者数×100%。不良反应评价参照NCI通用不良反应分级标准[7],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和神经系统毒性等。不良反应分为0级:正常;1级:轻度;2级:中度;3级:重度;4级:危及生命或丧失活动能力;5级:死亡。
1.5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结果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资料分析62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中食管腺癌2例,食管鳞癌60例,男53例,女9例,男性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女性,符合男性食管癌发病率高于女性[8],食管鳞癌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尤其中国是主要的组织学类型的报道[9-10]。年龄49~75岁,中位年龄63岁,其中≥70岁10例,60~69岁35例,≤59岁17例。分期为T3~4N0~2M0期,Ⅱ~Ⅲ期患者。
2.2 治疗效果分析62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完全缓解6例(9.68%),部分缓解25例(40.32%),疾病稳定25例(40.32%),疾病进展6例(9.68%)。成功行根治性手术31例(50.00%),客观缓解率ORR(CR+PR)为49.20%,疾病控制率DCR(CR+PR+SD)为90.32%。术后1 a生存率达96.77%。见表1。
2.3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毒性和肝肾功能损害等,多为Ⅰ~Ⅱ度反应,其中:骨髓抑制8例(12.90%);消化道反应12例(19.35%);肝功能损害5例(8.06%);神经系统毒性1例(1.61%);未出现肾功能损害,未发生5级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见表1。
表1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统计 例(%)
3 讨论
食管癌为常见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率及5 a生存率低[11],年新发病例约26万例,占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第五位,但其死亡率却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四位[12-13],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中晚期[1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重视并探讨术前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紫杉醇类、氟尿嘧啶、铂类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药物,单药有效率在20%左右,紫杉醇联合顺铂临床应用较多,且已显示出明显的优势[15]。紫杉醇因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已广泛运用在食管癌的化疗中,并具有较低的血液学毒性。王建飞等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发现新辅助化疗的ORR为38.1%,且新辅助化疗与单纯手术相比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不良反应可耐受[16]。铂类是食管癌化疗的基础,顺铂是第一代铂类抗肿瘤药物,治疗食管癌疗效明确,广泛用于新辅助、辅助化疗、同期联合放疗及晚期病例的解救化疗。与顺铂相比,卡铂的肾毒性、胃肠道反应、耳毒性均低,但治疗食管癌并未显示出更多的优势。奈达铂在食管鳞癌中疗效确切,总体治疗效果不劣于顺铂,且奈达铂与5-FU具有协同抗癌作用,可作为放疗的增敏剂,而与顺铂相比,消化道副反应及肾脏毒性较低,但因具较严重的骨髓抑制,代替顺铂用于食管癌的一线治疗还需更多确切的循证依据。洛铂较顺铂抗肿瘤作用更佳,与顺铂无交叉耐药,骨髓抑制是其剂量限制性毒性,但肾毒性、神经系统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均较轻。食管癌常用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为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方案,有效率在20%~50%之间[17]。替吉奥是新一代氟尿嘧啶类抗肿瘤药,由替加氟、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组成,抗癌机制和5-氟尿嘧啶相似,其优势在于可以维持较高血药浓度,在肿瘤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具有高度选择性,并且给药方便[18]。故在食管癌新辅助化疗中替吉奥是替代5-Fu的理想药物。
综上所述,TFP方案新辅助化疗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手术切除率,1 a生存率高,并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期待远期随访结果,评价患者长期生存率、无病生存期等,为临床提供更可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