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和绿化植物配置方案

2021-01-07

绿色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坡面锚杆边坡

黄 祺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81)

1 工程概况

漳州露天采石矿生态治理工程项目,周边有农田、林地等生态价值较显著的土体类型。根据矿山开采对周边环境所带来的实际影响,计划修复面积设为26.6万m2。矿山及周边伴有显著土地砂砾化,且在强降雨天气下山体滑坡发生概率高、影响范围广,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与生活,同时也易导致周边环境受损。因此需采取生态修复技术,制定完善的绿化植物配置方案并落实到位,使现场生态环境逐步恢复至正常状态。

2 生态修复的基本目标

以项目现场的自然环境现状为立足点,综合考虑现阶段业内主流的生态修复技术,合理配置绿化植物,以达到修复矿山开挖现场及周边环境的目标。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采石场废弃地的土质、水文及气候特征合理配置植被,使其在种植后快速生长,构成集乔、灌、草植被于一体的层次化植被体系,由此进一步创建生物群落,使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品质逐步向好。

3 基于矿山开采区现状的生态修复技术

3.1 边坡削方

以边坡的地质、水文、高度等因素为基本依据,确定合适的边坡坡度;以边坡的风化程度等因素为基本依据,确定合适的边坡坡率。在边坡高度达到20 m以上时,出于安全层面的考虑,宜设置宽度至少达2 m的平台,同时该平台还可作为施工机械的操作平台。坡度角不宜超过55°,以满足坡面植被的生长需求。

3.2 边坡防护

遇不具备边坡削方作业条件的区域时,宜采取锚杆格构防护的方式,以便维持边坡的稳定性,以免出现崩塌或滑坡灾害[1,2]。锚杆支护期间,按照孔径为90mm~15Omm的标准钻孔,锚杆穿入滑面,入射角度以15°为宜。综合考虑锚杆的抗拉强度和抗拔强度性能,合理控制锚杆的直径和长度等尺寸参数,在保证锚杆可正常使用的同时避免材料浪费的情况。锚杆不可发生锈蚀或弯曲等异常现象,否则需及时修复。注浆管与杆体共同入孔,参照钻孔角度,按照相同的角度标准将杆体有效放入孔内,此环节需谨慎操作,以免损伤防腐层。格构设置间距以2~3 m为宜,格构梁尺寸为300 mm×300 mm,为充分发挥出格构梁的应用优势,宜在其中设置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格构梁施工期间,每20 m宽度依次设置宽约2~3 cm的伸缩缝,清理缝内的杂物并填入沥青麻筋。

3.3 设置坡面排水系统

以现场地质、水文及气候(主要考虑降雨量)为依据,合理设置坡面排水系统,应保证坡面排水具有顺畅性,以免因排水效率偏低而导致溪流水聚集的情况。在坡顶设置排水系统时,应合理控制截水沟的结构形式,要求上部集水面积的汇流不会对边坡造成冲刷作用。边坡处的防水处理可采取平台排水沟和纵向排水沟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到坡面水体流动过程中易变向的特点,需在坡面上配置急流槽。

排水渠设计及施工期间应充分考虑到水流速度指标,应保证成型的排水沟可有效控制水流速度,既要满足快速排水的要求,又要避免因排水过快而导致沟壁冲刷损坏的情况[3~5]。坡脚排水沟施工环节可采取浆砌块石砌筑的方法;坡面和坡顶两处分别设置截水沟,该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方式,目的在于提高沟体结构的强度,使其在使用期间可有效抵御水流的冲刷作用。边坡存在裂隙或溶洞等特殊情况时,易发生涌水现象,可通过敷设暗管或设置暗沟的方式引水,最大限度地减弱涌水对坡面的冲刷作用。

3.4 裸地绿化

矿山开采期间产生的弃渣废石大量堆积,易占用土地资源,甚至伴随土地污染问题[6,7]。对此,需要适度平整弃渣废石,提高其堆积结构的密实性;组织挂网作业,通过土工布的张力作用维持弃渣废石的稳定性,以免发生滚落。经平整处理后若弃渣废石依然占用大范围的面积,则需采取基材喷射种植法,取适量种子、土壤、营养液等物质,经过搅拌后形成混合物,将其喷射在弃渣废石的表面,再于喷射周边区域种植乔木、灌木等植物,形成防护体系。

3.5 矿坑凹地的植被恢复

凹地存在于矿坑底部,其平整度欠佳,需根据矿坑凹地面积采取相适应的修复措施。遇小范围凹地时,先覆土再种植植物;遇大面积凹地时,需开凿植生坑槽,向其中填入肥力较好的土壤,最后种植植物。

4 生态修复中的植物配置方案

植物群落是基于多类植物而构成的层次性整体[8]。项目绿化面积为25万m2,在植物配置方面将乔、灌植物种类设为12种,具体组成包含树木13万株、落叶乔木2万株、常绿乔木11万株、灌木1万株。生态基质的品质易对植物的生长状况带来影响,以土壤为主体,辅以适量的有机质、肥料、稳定剂等物质,共同混合而成。挡墙处宜种植灌木,例如连翘、丁香等均为可选对象。

4.1 保证生态景观的自然性

以煤矿开采区的功能规划为参考,合理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完整的产业结构,在有效治理环境问题的同时发挥出现场资源的利用价值,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9,10]。土壤肥力、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均是植物生长状况的关键影响因素,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视实际情况合理种植植物。以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为前提,尽可能提高景观价值。根据场地的实际状况,共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根据各自的实际特点搭配植物,通过“黑松+紫穗槐+连翘”模式的应用,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并满足生态修复要求。

4.2 合理搭配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

选择乡土植物,原因在于其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可快速生长;与此同时,配置适量的外来物种,在其作用下提高植物的层次性,共同改善废弃地的土壤环境。

4.3 提高生物的多样性

以草、灌、乔三类植物为核心,共同组成具有层次性的植物群落,以提高对灾害的抵御水平,在受到病虫害时通过其它植物填补受损部分,避免植被体系受损。遵循从低到高的原则,保证植物在空间上具有层次感。

4.4 合理分区

项目现场被分为北坡和南坡2个区域,以各自地质、水文、气候等方面的特性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植被。2个分区的植物均要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宜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实际施工中可动态化调整规格。以南坡为例,选择的是黄栌、刺槐、侧柏,通过此类植物实现生态修复目标。

在形成完善的植物配置方案后,可达到稳定土壤、提高土壤水分涵养水平、丰富生态系统、有利于周边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等多重效果。根据现场调查可知,北坡的日照时间较短,因此宜选择耐阴、耐贫瘠的植物。通过前期试验可知,北坡存在蜀桧叶子枯黄的问题,其成活率相对较低。对此,进一步调整植物的类型,取侧柏、火炬树、臭椿和野牛草,由于其喜阴性且具有耐严寒的特性,因此可在北坡正常生长。

4.5 生态恢复评价

漳州露天采石矿生态治理工程项目矿山生态恢复力如图1所示。

图1 矿山生态恢复力

总体上看,2012~2019年矿山生态系统恢复能力逐步增强,恢复力指数从0.38增加到0.7,经历了缓慢上升、加速稳定状态,证明该生态修复系统具有很好的修复效果。

5 结语

矿山开采活动的开展虽然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受损问题也不容忽视。为营造“绿水青山”的发展环境,有关人员需要高度重视矿山开采区的生态修复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应用生态修复技术,配置具有层次性的绿化植物,保护生态环境,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坡面锚杆边坡
水利工程施工中高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的应用
模拟降雨条件下林木裸露根系分布方式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
大埋深软岩隧道锚杆支护效果分析及长度优化
深水坡面岩基础施工方法
基于能量的坡面侵蚀性径流及其水沙传递关系
螺纹钢锚杆锚固岩石拉拔试验过程精细化数值模拟研究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分析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锚杆参数对围岩支护强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