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阅读对批判性思维的考察探析
2021-01-07张惠灵
张惠灵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山东日照 276826)
0 引言
在西方教育界,批判性思维被看作是学习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成分,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成了学校教育的关键目标之一[1],我国教育界也逐步认识到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教育的长期发展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注重学思结合”[2]。2017 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思维品质纳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具备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3]。高考英语的考试说明也指出,“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批判评价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理性思维的习惯”[4]。可见,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高中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前,关于我国高考英语阅读试题的研究多集中在试题的信度、效度与解题技巧等方面。倪晗、罗晓杰[5]对2004—2016 年英语高考浙江卷阅读理解试题的思维能力层次进行了统计分析;洪晓翠、罗晓杰[6]对2009—2018 年全国卷Ⅰ阅读理解试题的思维层次进行了统计分析;李养龙、李莉文[7]以布鲁姆认知能力分层理论文框架,对2007—2012 年全国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题型和内容进行了分析;黄聚宝[8]对近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中深层次能力考察进行了研究。然而,目前较少有研究以更具针对性的理论框架对高考英语阅读题所考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进行分析。
1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对批判性思维的考察
参考《德尔菲报告》中提出的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技能,结合高考考试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技能要求,本研究认为高考英语阅读题重点考查学生在解释、分析与推理这三项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能力。由于评估能力的考查方式比较单一、对高考生相对难度较高,高考题中鲜有涉及。而说明能力、自我校准能力以及情感特质等方面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往往只有通过开放性问题才能考察出来。
1.1 对解释能力的考察
(1)细节题。
例1:(2019 年高考英语全国I 卷第30 题)。
What do the researchers expect of the smart keyboard?
A.It'll be environment-friendly. B.It'll reach consumers soon. C.It'll be made of plastics. D. It'll help speed up typing.
例1 要求考生选出研究专家对于智能键盘的期待,属于细节理解题。此题考查了考生解释能力下设的二级能力中“澄清意义”这一技能,即在保留说话者本意的前提下,使用不同的词语或表达对其进行重述。考生需要能够使用含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短语或句子对原文的内容细节进行解释和重述。
(2)词语题。
例2:(2019 全国I 卷,第25 题)。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stumbles” in paragraph 2 refer to?
A.Improper pauses B.Bad manners C. Spelling mistakes D.Silly jokes
例2 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篇章语境,理解特定词汇或短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是常见的词语题。本题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第二段划线词“stumbles”的含义,根据前文可知,ld 发音不准,因此有些结巴,停顿得不准,故选A。这道题考查了解释能力中“解释特定情境中的词”的能力,仍然属于“澄清意义”的范畴。
(3)观点态度题。
例3:(2017 年全国III 卷,第31 题)。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Yellowstone wolf project?
A.Doubtful B.Positive C.Disapproving D.Uncaring
例3 要求考生分辨作者对“黄石狼项目”的态度,属于典型的观点态度题。观点态度题要求考生能够描述动机、意图及目的,属于解释能力中的“意义解码”这一层二级指标。
1.2 对分析能力的考察
学生分析能力在高考英语阅读中的考察通常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整体结构,区分文中的论点与论据,辨明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1)主旨大意题。
例4:(2019 年全国I 卷,第33 题)。
What is the second paragraph mainly about?
A.The classifi cation of the popular. B.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olescents. C.The importance of interpersonal skills. D.The causes of dishonorable behavior.
例4 要求考生找出全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为主旨大意题。根据原文可知,本段主要介绍了两种受欢迎群体的分类,故选A。
(2)论据分析题。
例5:(2018 全国II 卷,第29 题)。
Where can you fi nd the data that best supports “children are reading a lot less for fun”?
A.In paragraph 2 B.In paragraph 3 C.In paragraph 4 D.In paragraph 5
例5 选取原文中的一处观点“越来越少的孩子为了乐趣而读书了”,让考生在原文中找出能够支持此论点的论据。根据原文可知选B。此题考查了批判思维分析能力中的二级指标“分析论点”这一能力,即给定一个简短的论点,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找出支撑论点的理由和前提条件。
(3)篇章结构题。
例6:(2016 年高考北京卷,第70 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development of ideas in the passage?
I: Introduction P:Point Sp:Sub-point(次 要 点) C:Conclusion
例6 要求考生识别文章中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找出文章的组织结构,属于篇章结构题。第四段和第五段是第三段的次要论点,故选C。篇章结构题一般要求考生分辨文章中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找出文章谋篇布局的手段,属于分析能力的二级指标“检验观点”。
1.3 对推论能力的考察
(1)推理判断题。
例7:(2017 年全国III 卷,第26 题)。
What will probably happen to the building?
A.It will be repaired. B.It will be turned into a museum. C.It will be knocked down. D.It will be sold to the city government.
例7 要求考生根据已知信息推断这座剧院接下来的命运,属于典型的推理判断题。本题考查了学生推论能力中“得出结论”的二级能力指标,即“决定目前的可知信息中能够最有力的证明下述哪一个结论”的能力。
(2)篇章来源题。
例8:(2019 年全国I 卷,第31 题)。
Where is this text most likely from?
A.A diary B.A guidebook C.A novel D. A magazine
例8 要求考生判断这篇文章的出处,是高考阅读题中常见的篇章来源题。本文是一篇关于科技的科普文,结合所给选项推断,本文可能来自于一本杂志,故选D。篇章来源题旨在考察考生日常对生活中常见的语篇文体及篇章行文风格的了解程度,熟悉不同语篇的文章结构、文体风格及与之相对应的表达方法。
2 思考与建议
(1)《课标》要明确考察内容和分值。《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是高考试题编制的纲领性文件,是命题者应该遵循的蓝图。因此,《课标》应明确测试目标、形式、任务特征、评分标准,以方便教师明确培养方向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为试题编制者明确考查范围及内容;同时促进高中生重视自身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
(2)加强试题对批判思维能力培养的引导,均衡各种思维能力的考察。在目前阅读理解的测试中主要以事实细节的理解和识别为主,而对文章核心思想、主题等高级思维能力的考查数量有限,例如考察评估能力的题型。因此,出题者要强化对高级思维能力的考察,均衡对各种思维能力的考察。
(3)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将主观题语客观题型结合,探索开发更有效、更准确地考察高级思维品质的题目,可以适当增加主观试题来测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客观题题目的设置可以结合德尔菲报告中的思维纬度进一步细化,如考察考生的分类能力可以使用“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a way of sorting...?”“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a criterion in seperating... from...?” 等问句;考察考生判断事情序列的能力可以使用“Which of the follwing is a correct procedure in doing...?”“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fi rst/last step in doing...?”等语句;考察推理论证能力可以使用“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renthens/weakens the conclusion in Paragraph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support...?”等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