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
2021-01-06孙蓬
孙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生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文化内涵,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引导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学校责无旁贷的责任。“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引领学生学习、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他们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诵讀传统文化典籍,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阵地。学校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将传统文化精髓进行整合,将其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德育工作。
围绕“先做人后做事”的育人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充分利用晨读、社团活动,结合相关教材,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文化典籍,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开展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如《三字经》《增广贤文》《老子》《大学》等内容丰富,知识性强,篇幅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蕴含深刻道理,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教师可将《三字经》等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日常诵读,引导学生重视思想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并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故事教育学生。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三字经》中两则激励人勤奋学习、发愤图强的典故,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发奋学习的刻苦精神,并在经典诗词典故的基础上予以拓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健康成长。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综合实践课程具有独特的功能,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在学校时间延长,教师要抓住时机,开展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进行德育的“好教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可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多种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在校园内开辟多处国学宣传画廊、文化墙等,把传统文化格言和“二十四孝”图文故事布置在教室及走廊,指导学生办国学黑板报、手抄报等;推进戏曲进校园,开展集体国学诵读、观看戏曲表演等活动,把国学精华搬上校园舞台,通过学生集体诵读和各种形式的舞台表演,传承国学精华,体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教师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的实践中。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教师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班会或文体活动,如元宵节猜灯谜、赛诗会;端午节“端午情怀”手抄报、“浓浓中华情”文艺汇演;教师节“老师,您辛苦啦”演讲比赛、“唱给老师一首歌”演唱会等,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多进行国学诵读和展示表演,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背、多做、多说、多合作,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展家校践行活动,领悟传统文化内涵
实施“双减”政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学校德育工作要在促成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上,探索新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设和谐氛围。
学校可打造家校社联动机制。在德育工作中,学校鼓励家长参与进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开展家校共育活动,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实,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学校围绕明德向善、知礼诚信、勤俭持家、惜时奋进、孝亲敬老、仁爱奉献等主题,开展一系列家校互动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元宵节猜灯谜、清明节祭祖扫墓、端午节办小报、重阳节为爷爷奶奶做一件实事等;在世界读书日,开展以“中华孝道文化”为主题的诵读活动;以主题班会、故事会、经典诵读等形式,开展“家风家训伴我成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日常教学安排,学校邀请家长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担任经典诵读活动评委,参加体育比赛、才艺表演或科技实验活动,共同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寻访红色文化、欣赏红色影片等,在家校共育的合力下,让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班级凝聚力。
同时,学校可实施“父母成长”计划,开辟“‘双减’说”专栏,开展“父母讲堂”“年度父母评比”等活动,引导家长和学生参加“亲子共读”“体育运动”“家庭旅行”“公益活动”等亲子活动,引导家长放下手机,陪伴孩子,将“双减”理念落实到家长的日常行动中,加强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共育,实现共建文明、和谐校园的目的。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要积极探索如何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开展更多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活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有效运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工作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新时代好少年。
责任编辑/杨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