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2021-01-06徐玉姣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语境建构意义

【摘要】为了有效开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本文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为例,探究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教师应创设导入语境,激活主题背景;依托文本语境,建构主题意义;延伸文本语境,保障主题表达。

【关键词】主题;语境;主题意义

【作者简介】徐玉姣,江苏省常州市焦溪小学。

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语言的学习要在真实、完整的语境中发生,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教师要基于主题,从读前、读中、读后,创设前后连贯的完整语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语境中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及迁移创新类活动,突破主题词句和语法的难点,自主建构知识结构,深入探究主题意义。

本文以H老师在2021年市教科研基地阶段成果展示活动中执教的一节阅读课为例,探索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创设导入语境,激活主题背景

课堂的导入十分重要,教师要基于学生学情和教学主题设置导入语境,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知,帮助他们感知、学习主题核心词汇,为主题意义的探究做好情境铺垫。

1.揭示本课课题,理解核心词汇。课堂伊始,教师呈现本节课课题,并引导学生学习主题核心词汇。教学过程如下:

T:Today we will learn Unit5“Helping our parents”.

Ss read and learn the new wordsparent and parents.

教师开门见山,直接揭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话题是Helping our parents。Parent是本课的主题词汇,于是教师在认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区分parent和parents,再引导学生回答自己是如何帮助父母的。

2.联系实情,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情况,谈论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帮助父母的。师生对话如下:

T: Do you usually help your parents? How do you help your parents?

S1: I help my parents mop the floor.

S2: I help my parents sweep the floor.

S3: …

教师抛出的问题“How do you help your parents?”有助于学生激活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储备,学生能够联系自己做过的家务进行回答。因此,学生在导入环节这个语境中的生成是基于自我经历的,是真实的,是有意义的。通过对话,学生在语境中学习主题核心词汇,感知本课的主题。

二、依托文本语境,建构主题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托教材图片和文本语境,在相对真实的语境中开展语言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应用实践主题詞汇和句型,设计可理解性问题,引导学生建构主题意义。

1.观看图片,猜测活动。教师自然过渡“You help your parents do some housework. How about our friend Mike? It's eight o'clock in the morning.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教师依托文本语境,设计了感知注意类活动,呈现教材第一幅图,并把时间定格在上午八点,让学生运用现在进行时的肯定句先猜一猜文中人物在哪里做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猜测,将学生不知不觉引入故事情境中。

2.听录音,划关键词。学生把书翻到48页,边听课文录音边在文中划出关键词找出Mike一家人的活动。学生通过听录音划出关键词,不仅能够关注句子的语言结构,还能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教师在学生一一说出Mike一家人的活动时及时板书,帮助学生梳理信息,搭建知识结构。

3.观看图片,回答问题。教师创设情境,把星期六的时间定格到下午四点,呈现Mike及家人的图片,通过问题“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再次运用现在进行时谈论人物的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记录。通过板书梳理,Mike 一家人上午和下午的活动一目了然。

4.复述课文,建构主题意义。学生根据板书,复述课文。复述如下:

In the morning, Mike's father is cleaning the car. Mike is helping him. Mike's mother is cooking. Helen is sweeping the floor. Ben and Jim are sleeping. In the afternoon. Mike is cleaning the table. Mike's mother is cooking. Helen is washing the dishes. Tim and Jim are eating fruit and watching TV.

学生通过一起复述课文再次梳理、整合文本信息。在复述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知一般现在时的句子结构,感悟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做家务来帮助父母。教师能够依托文本语境,让语境为主题服务,使学生在语境中建构主题意义。

5.巧借情节留白,深度挖掘教材。学生在进行学习理解类活动后,还要依托运用实践类活动内化知识,深入探究、建构主题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推理、判断等探究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更好地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根据复述可以发现,在描述Mike一家人下午的活动时,文章中没有提到Mike爸爸下午的活动,这样的情节留白为教师设置疑问,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于是,教师借助于这一处的情节留白设置了问题链 “Who is not here?” “Where is Mike's father?” “What is he doing?” “Why do you think so?”引导学生进行推测。教师的设问是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学生的思维也被激活,学生通过对Mike的爸爸可能会做的事情进行分析和推理,并运用核心句型...is doing...进行补白。通过对Mike的爸爸下午活动的补充,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是家里的一份子,缺一不可,家人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关爱。

6.妙用文本争议处,深入建構主题意义。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理解能力各异,对于主题意义的探究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在学生学完故事后,教师需要设置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意义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教师抓住文本争议处,设置问题“Are all the children helping their parents?”,学生能立刻做出判断——Mike和Helen是能够帮助父母的,并且能流利地阐释理由。而对于Tim是否帮助父母,学生的意见发生了分歧。这时候,教师抛出问题“How old is Tim?”引导学生联系Tim的年龄来判断他的能力,并呈现同龄儿童把家里弄得一团糟的图片。通过对比Tim的行为和同龄人行为,学生的思维在主题意义引领下被完全激活,学生对于Tim是否帮助父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即对于年幼的儿童而言,照顾好自己就是帮助父母。学生对于Helping our parents的主题意义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建构。教师继续追问“Why do they help their parents?”给学生提供了再次深入探究主题意义的契机,引导学生感知父母的忙碌和辛劳,树立为父母分忧解劳的意识。

三、延伸文本语境,保障主题表达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学习应在读前、读中、读后连贯的语境中进行。在读中环节,学生已了解了Mike一家人上午和下午的活动。教师可以依托教材,顺延时间线,创设Mike一家人晚上活动的语境,让学生在熟悉、流畅的语境中迁移运用主题词汇和句型,进行主题表达。

1.合理推测,迁移运用。在读后环节的语境中,教师把时间定格在晚上九点,引导学生猜测Mike一家这个时间点可能进行的活动。文本语境的延伸,给了学生语言活动的空间,学生在语境中较熟练地迁移运用Maybe...is/are doing...来推测Mike一家人的活动,推动了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双向发展。有的学生还能联系已学知识Mike' s father is a teacher. Mike' s mother is a writer来推测他们晚上的活动,基于已有的认知进行有理有据的猜测。通过延伸语境的创设,学生进一步感知父母的忙碌和辛劳,并进行了有效的主题表达。

2.联系实际,分享做法。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并讨论自己能够帮助父母的具体做法,再进行全班展示,教师及时评价和反馈。以下是一组学生的分享:

S1: I can help take care of my little sister.

S2: I can wash the dishes after dinner.

S3: I can finish my homework by myself, then I can read books.

S4: I can help my father wash the car on Sunday.

T: Well done. You can help your parents by doing housework or by taking care of yourself.

本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阐述自己能如何帮助父母,促使学生围绕主题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号召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父母。这种应用实践类活动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更好地迁移到生活中,学生在“学中做”,潜移默化地实现英语教学的育人目标。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打破了仅仅教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局限,为育人理想变成现实搭桥铺路。教师应在有意义的话题语境中开展教学活动,确保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贯穿于读前、读中、读后连贯的语境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主题为中轴设计有序推进的教学活动,围绕主题导学、导思、导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深入建构、有效表达主题意义,并在生活中行动起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实现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陈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1-7.

[3]孙晓慧,钱小芳,王蔷,康亮.基于意义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解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4):44-48.

猜你喜欢

语境建构意义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有意义的一天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