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交替传译中听辨理解问题成因及其应对策略
2021-01-06杨武莹
【摘要】现阶段,汉英交替传译过程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传译员来说是很困难的事。传译员假如只听到原始汉语的表层含义,而对其深层次内部意义没有深入挖掘的话,就会出现漏译、错译、丢译、译文质量差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听辨理解能力实际培养出发,探讨了听辨理解真正含义,并且分析了听辨理解能力培养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加强专业知识储备能力、强化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应对措施,以期提升广大传译者在汉英交替传译中听辨理解能力。
【关键词】听辨能力;汉英交替传译;问题成因;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杨武莹(1988-),女,汉族,山东章丘人,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一、引言
现如今,对于中国大部分以汉语为母语的口译员来说,英语听力无疑是最难的过程。特别是针对那些长期生长在中国的汉英翻译员,他们周边都是以汉语为主,因此需要其自身为自己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但是这种全面塑造英语环境的方式与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译员只重视英语的听力学习,忽视了对汉语基础听辨训练能力,有时会让译员在传译过程中产生盲目自信的感受。总之,无论何种语言,在其真正内容中总会拥有深层次含义。听辨理解对于译员来说,并不是生活中的日常交谈,也非简单的听写阅读。这种传译真正需要译员在基于汉语与用于共同掌握前提下,再结合自身日常所学知识、语言分辨能力、听力积累能力等相关经验,对听到的语言逻辑、含义进行生深层次、全面化及时传译出来,是一项极其艰难的工作。听辨能力本质上其实是口译、笔译的基础,是一切事物本质源头。假如在这一环出现差错,那传译之后的笔记记录、翻译输出也将无法实现。对此,本文希望通过普及听辨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及独特性,强调听辨能力的基础作用,積极提出将要加强培育译员深度听辨理解能力。同时,本文还对个别例句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听辨理解能力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基于此,笔者提出相关应对策略,以帮助译员解决传译听辨理解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听辨理解含义
口译这一说法涵盖范围很广,主要包括听辨行为、理解能力、意义出现、深刻记忆与深度分析等一系列信息处理过程。具体而言,交替传译的初步环节主要涉及英语听力与基础翻译、笔记记录方式与短期快速记忆方法3个环节。从工作架构来看,口译一般也可以分为交替互译与同声传译。无论是哪种传译工作模式与场合,都适用于这3种方式,而听辨理解能力的培养亦是译员工作的起点,也是所有后续工作的坚实基础。
1.听辨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口译人员要想完成好一场成功口译工作,就必须快速、准确地找到语言中有用信息,可以说,听辨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自身口译的熟练程度。翻译界也多次强调对听辨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无论是口语信息解决模式,亦或是法国认知多层次模式,都认为传译过程主要是基于译员对说话人语言信息的理解程度。即使某些译员掌握了足够多的传译技巧与方法,但如果缺乏基础的知识储备,那么传译也就难以进行下去。一方面,传译听辨理解能力培养与一般的听力有所不同。一般的听练习都是提前录播,说话人一般发音标准、口齿清晰,极少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且说话逻辑也很清楚。但是在传译过程中,说话者常常是即兴演出,没有基础手稿,语言逻辑也不够清楚。而且,不同的说话者具备不同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其语言偏好、说话习惯也截然不同,这些问题很容易加大传译的难度。另一方面,听辨理解能力与一般听力能力的认知心理过程也有所不同。在一般听力中,学习者只需要对听力语言含义进行初步理解,可以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理解语句翻译的技巧与方法上。但是在听辨理解传译中,语言含义只是前提,传译员之后还需对初步理解的语言含义进行深层次加工,将信息收集与理解进行重点开发。在进行传译过程中,译员不能仅从语言表面含义获取深层次信息,还需结合语言的具体展现环境,以及自身知识储备与积累,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信息。
2.汉语听辨理解的独特性。根据国际传译员协会的细致划分,将传译员的工作类型分为A,B,C三种语言。A语言主要是传译员的母语,译员可以在传译过程中积极使用母语的语言逻辑概念。B语言是译员可以熟练表达的语言,可以较为熟练地与人交流。C语言则是传译员能够很好理解即可,不需要对其作深层次挖掘。按照国际协会规定,在重要大会交替传译中,传译员一般将B,C语言融入A语言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以及国际会议的严格化,对传译员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求译员进行实时无障碍翻译。对于大部分中国传译员来说,在进行口译练习时,许多传译员极为重视自身的英语训练,认为汉语是自己的母语,在听辨理解方面不存在问题。这种认知其实是错误的,因为交替传译的听辨能力与一般听力是有区别的。越是熟悉的母语越容易造成传译错误。比如说汉语的一些逻辑引申、社会关注、专业意义等方面的学习,传译很容易只了解其表面含义。
三、汉英交替传译中听辨理解问题成因
现阶段,译员在汉英交替传译中虽取得巨大进步,但是仍旧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内在含义理解不深、错误传译、漏译、传译这水平不高等问题。
1.语言逻辑深层含义理解不到位。原始汉语:我们看到的就是,但是经常有一个风险,就是在境外时可能会被认为是常设机构,那么这时候,你就需要在境外及时交相关所得税。
英语翻译:What we see is, but often have a risk, it is when outside the country may be regarded as a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so at this time, you need to pay relevant income tax in time outside the country.
逻辑分析:此处的英语翻译就是十分不准确,首先,就汉语方面而言,说话人在这段中语言逻辑表达混乱,而翻译者也没有很好地将其正确翻译出来。其实这段话语言经济逻辑很简单,是指如果你在境外想要设立一些发展项目,你就很可能会被境外监管部门定义为常设机构,一般常设机构是需要缴纳所得税,这是经常性风险。但是传译者在这里却把语言逻辑顺序弄反了,表达内容也与原意具有一定出入。此外,传译者还犯有一些英语语法错误。
2.专业知识了解程度浅薄。原始汉语:前些时候,国家发改委提出了一个,主要是对信息的那个重点报告,信息格式是报道信息的那个格式。
英语翻译:Some time ago,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NDRC) put forward a report that focuses on information in the format of the report.
逻辑分析:原始汉语中的信息报道属于行业术语,主要表达了为进一步境外项目信息收集信息的规章制度,国家发改委对信息报告填写格式进行严格调整。但是由于传译者对于国家这些专业术语理解不是很透彻,所以对一些术语的翻译会出现偏差,最终造成词不达意,翻译错误的后果。
四、汉英交替传译中听辨理解能力不足的解决策略
受到各地语言习惯和传译员自身听辨能力影响,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语言逻辑与表达含义不准确现象,甚至会造成传译错误这一重大事故。因此,想要解决当前传译中听辨理解能力不足问题,就要结合实际进行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1.加强专业知识储备能力。对传译员而言,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语言逻辑知识、国内外常识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这种长期的知识积累习惯可以有效解决专业知识了解程度浅薄等问题。在加强知识积累时,传译员应多读书、多了解实时政治、多听,掌握信息深度内化方式。所谓信息内化就是就是深层次理解自身所得到的有意义词汇、语句及文章,将书本上的被动词汇内化成为实践中的主动词汇。第一,传译员可以将这些词汇、语句进行系统化收集,并且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将这些词汇、语句进行背诵、吸收,并且按时复习。其次,在不断反复联系中要做到延伸,就是可以由这个词或句联想到其他词或句。最后,需要传译员打开想象的大门,将这些词运用到实践语境中去,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单独的语境环境,并进行实证分析。因此,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传译员来说,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储备能力必不可少。
2.强化语言实践运用能力。语言逻辑能力是一个传译员必备技能。传译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英语与汉语逻辑能力,才能保证传译的准确性。同时,作为母语为汉语的传译员来说,必须要不断强化自己英语运用能力。本文提出的强化英语语言实践运用能力,不是只针对英语书面学习能力,而是以实践问题为发展导向,针对传译这种特殊翻译方式制定的定向训练方式:叙事训练与语感训练。叙事训练除了可以加强传译者思维记忆与传译形式之外,也会增强其更为严谨、科学的语言逻辑。语感训练主要通过实战演练得到的。传译者通过日常读、写、听等实践方式进一步培养其流利的表达与听辨能力。传译在实践中其实可以运用到许多训练方式,其中最普遍就是译叙方式。译叙主要是对原文主要含义进行交替传译,尽可能集合语境最大化还原原文含义。此外,译叙方式的运用还可以深层次强化译员的语言逻辑分析能力,為之后传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传译员在练习语言能力初级阶段,由于语言具备多种表达方式,因此译员每次复习词汇或语句都很艰难,背诵极为不易。因此,在保障语言逻辑正确情况下,传译员复习一定要具备多样性,要随环境变化不断更改语句结构,可适当删去一些修饰词与状词,让句或词汇看起来更加简单明了,方便初级传译者学习。
五、结语
听辨理解能力是传译过程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否利用自己母语进行传译,译员在这方面的训练都不可以轻视。首先,本文从听辨理解能力的基础出发,深入分析了语言深处的两大意义:逻辑连贯意义与专业知识意义。在此基础上推断出听辨理解能力深与浅的判断标准以及听辨的重要性。其次,本文单独选择母语为汉语的传译员进行分析,主要对这些传译员在汉英传译中听辨理解能力的问题进行深度说明,最后强调传译员在积极学习英语的同时,也不能过于忽视母语含义的深层次理解。故此,笔者希望翻译学界可以有更多相关学者能够对该话题展开深入探讨,鼓励其他学者进行更权威、深入的研究,借此让广大传译员能够快速提升自身听辨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昭延(Chiu Yin Roger Chow).英汉交传中笔记失误导致的错译和漏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20.
[2]黄庆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带一路国际论坛汉英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西南科技大学,2020.
[3]李侠.基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英汉/汉英交替传译笔记实证研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47-51.
[4]王剑娜.预制语块在交替传译中的有效性实证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32-137.
[5]石鸿硕.翻译补偿理论指导下模拟汉英交传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实践报告[D].辽宁师范大学,2020.
[6]陈雨杭.精力分配模式视角下的《超级工程3》汉英模拟交传误译成因与应对策略实践报告[D].辽宁师范大学,2020.
[7]黄慧.基于语料库的记者招待会汉英交传口译中人称代词显化现象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9.